-
11-04 03:00...唐代韩愈《五箴》云: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一个人最大的忧患是不知己过,既然知道了而不能改正,那就是缺乏勇气的表现。人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坚决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唐代诗人韦应物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年少时就以三卫郎的身份伺候唐玄宗。凭借皇帝的恩宠,韦应物处处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可是好景不长,发生安... 0
-
10-22 22:40...这里的事特指古代儒家总结的五种人伦关系活动。心事合一就是良知之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知识,通过处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五种人伦关系表现出来。王阳明认为,要以良知之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知识处理不同的人伦关系,父子、夫妇等人伦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必须妥当对待。三是心政合一。政主要指政治家对社... 1
-
08-15 11:00...、县关工委、县诚信促进会、凤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办。“信任之旅”诚信互动小游戏“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即真诚、实事求是、不说谎、不作假;所谓守信,就是守信用,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努力做到……”在“诚信”主题故事分享环节中,青少年踊跃登台,通过《做一个守信的人》《以诚实守信为荣》等故事,讲... 0
-
08-10 07:10...当地政府和社区就组织了一场“‘弘传统·孝文化’五社联动情暖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人们汇聚祠堂,现场感受孝文化的历史传承氛围,当地艺术团体在宗祠前献上精心编排的腰鼓、广场舞、太极拳等节目,气氛和谐,热闹非常。当地在宗祠前举办文化传承活动。活动举办方认为通过此类公益活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在辖区居民群众中传递和强化... 1
-
07-06 20:10...那一年孔子六十二岁。十年后,孔子去世前把孙子孔伋托付给曾子,那一年曾子二十六岁,孔伋年仅四岁。孔子一生悲凉,幼年丧父,老年丧子,终生“述而不作”“一以贯之”。正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而通过《大学》传承了孔子定律和孔子心法,并写下了《孝经》,影响深远。孔子晚年托孤,曾子也不负所托,孔子的孙子子思不仅写下了《中庸》传世... 1
-
05-20 17:50...”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想两次就可以了。孔子之所以反对“三思而后行”,是因为“三思而后行”至少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对过去的事情思虑过多,那么便容易困于过去而难以自拔,导致无法开展新的生活或事业;另一方面,如果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思虑过多,那么便容易造成行动上的优柔寡断。注重环境的影响《孟子·滕文公... 6
-
-
02-27 03:10...可以译为“精气丧失后人就虚弱了”。《宋本论语集注》。资料图片回到《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句,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译为“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个人不可以失去(丧失)志向”。类似用法同样体现在《论语·泰伯》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一句中,语句中的“不可夺也”本质也是“不可... 2
-
02-17 10:50...先秦时期的《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可以译为“精气丧失后人就虚弱了”。《宋本论语集注》。资料图片回到《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句,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译为“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个人不可以失去(丧失)志向”。类似用法同样体现在《论语·泰伯》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 1
-
10-26 20:20...我个人比较赞同凤秀才的意思。就是冷捕头可能没有做到对所有人“一以贯之”,违背了“忠恕“之道。结合之前的剧情,冷捕头发生意外后,被做成了假人放在田里,突出了一个“假”!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平时看上去光明磊落,是个好人,秉承“忠恕”之道。但是,在某件事情上,他有些虚伪,违背了自己的道,没有一以贯之,伤害到了其他人。而这个人... 2
-
09-14 17:40...村里为考上大学的田厝村青年学子举办了“登科礼”,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举办“成人礼”。“初衷还是想通过乡贤为家乡出谋划策,作一些贡献。”田厝村乡贤促进会会长曾志军坦言。为了更好传承弘扬传统曾子文化,让村庄具有更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田厝村邀请老党员或退休老教师,到曾子文化馆开道德讲堂,引导村里的青少年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曾... 2
-
09-06 15:10...东园镇田厝村党总支书记曾幼芬说,村委会推动成立乡贤促进会,促进会自成立以来,已收到捐资400多万元。有了资金支持,村里为考上大学的田厝村青年学子举办了“登科礼”,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举办“成人礼”。“初衷还是想通过乡贤为家乡出谋划策,作一些贡献。”田厝村乡贤促进会会长曾志军坦言。为了更好传承弘扬传统曾子文化,让村庄具... 2
-
05-24 04:30...《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南朝著名文学家、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徐孝克堪称“打包”狂。《隋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说:南朝陈国子祭酒徐孝克生性清廉,每次陪侍宴席,“无所食啖”,可散席时,他面前的食品却少了。高... 22
-
-
-
-
本页Url:
-
2025-01-07-19:5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