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6 03:50...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中国天眼’发现首颗脉冲星的半个世纪,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说,“我们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 0
-
12-16 02:10...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中国天眼’发现首颗脉冲星的半个世纪,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说,“我们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 0
-
12-16 02:10...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中国天眼’发现首颗脉冲星的半个世纪,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说,“我们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 0
-
12-15 09:10...体现在后发先至的赶超上。引力波探测相关突破曾于1993年、2017年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其探测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但探测难度大、门槛高,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的竞赛焦点之一。目前已知的唯一探测手段,就是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对一批自转极其规律的毫秒脉冲星进行长期... 0
-
12-12 20:00...日冕物质抛射属于剧烈的爆发事件——大规模的太阳等离子体从日冕被抛射到太空中,到达地球时可能会扰动地球磁场,影响卫星和电网等系统。包括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诸多太阳大气中的活动,通常发生在日冕中,其能量来源于日冕磁场。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预报它们……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日冕磁场的研究。通过观测和研究日冕磁场的结构与变化,... 0
-
11-28 03:20...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能够捕捉宇宙中更微弱的信号,探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帮助人们破解宇宙奥秘。2011年3月FAST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运行阶段;2020年1月11日,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从2016年建成那一天起,中国天眼就在贵州的大山里,向宇宙深处... 5
-
-
11-28 03:00...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它是最致密的天体之一,有极高的密度、极强的磁场和极强的引力,被公认为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超级明星”。自1967年英国科研人员发现第一颗脉冲星以来,国外科研人员已经发现约3000颗脉冲星。“脉冲星是研究四大相互作用和极端条件下物理规律的天然实验室,通过观测脉冲星,可检验广义相对论、探测低频引... 0
-
11-27 14:20...本次研讨会主要聚焦于“中国天眼”建成以来在脉冲星领域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展望未来“中国天眼”在该领域的重要机遇和研究方向,包括发现特殊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以精确检验引力理论,或进一步推进纳赫兹引力波探测等。贡献脉冲星领域多项重大成果基于“中国天眼”观测数据,中外科学家在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脉冲... 8
-
11-10 04:40...在这里,除了领略摄人心魄的绝美风光,还能与无垠宇宙、远古文明不期而遇。游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亚丁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储加音摄湛蓝天空下,海子山上遍布的花岗岩巨石由第四纪冰期的冰川运动造就而成。若从天空中鸟瞰,海拔四千多米的巨石阵中藏着一个巨大的圆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 1
-
11-08 03:20...这是位于四川省稻城县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薛晨摄沿着227国道继续向前,距离拉索50公里的稻城县噶通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之一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矗立在一片开阔的草场上。313台直径6米、形似蒲公英的天线均匀分布于直径1公里的巨大圆环上,... 1
-
11-03 22:00...该望远镜是探月工程四期投资建设的一架射电望远镜,与今年8月在吉林长白山完成天线系统主反射体吊装的射电望远镜一起加入中国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构成灵活的六站一中心双子网(见下图),未来将具备同时观测2个不同天区的月球与深空探测器定轨能力。今年4月,中电39所工程人员、基建工程队和上海天文台工作人员入驻日喀则41... 2
-
09-21 02:40...SKA在澳大利亚、南非等8国设有台址,在约3000公里的广袤荒野,将建设约3000面天线,组成1平方公里大的“地球巨眼”,静伏于地球表面观测宇宙深处最神秘的声音。SKA天文台宣传外联部主任威廉·加尼尔告诉记者,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SKA建成后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科学设施,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灵敏... 1
-
-
09-20 18:50...成功举办SKA中频天线结构实物贡献协议线上签署仪式后,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在SKA核心设备研发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为世界成功提供天线解决方案,为国际天文领域再做重要贡献。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KilometreArray,SKA)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人类有史以... 2
-
09-19 22:40...日喀则具备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条件和优越地理位置,发展前景广阔,上海天文台将争取更多先进的观测设备落地日喀则,开启日喀则天文特色新面貌,在服务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的同时,继续加强与日喀则市在人才、科技、教育、科普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共同谱写合作共赢、携手发展新篇章。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称,相信日喀则40米射电望... 1
-
09-17 01:20...9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约35公里、海拔约4100米的观测站址正式启动建设。沈志强在项目启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上述表示。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在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启动会上,介绍该项目相关情况。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摄他介绍说,日喀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主要特色包含如下三... 1
-
09-16 14:10...网的构型和观测能力,为我国探月和深空探测任务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探月和深空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需要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精准测定轨和定位。自嫦娥一号以后,我国一系列探月和深空探测任务采用了测距测速+VLBI的新型测定轨体制,有力保障了历次任务的顺利实施。”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据介绍,我国现有VLBI网由位于北京密云、新... 1
-
08-19 10:50...项目视频和图片前,习近平主席仔细聆听介绍,并指示中方科技人员加强中国天眼同南非方面合作。中国是SKA的坚定倡导者和重要贡献者,SKA也是中南重点科技合作项目。南非该项目的发展,中方几乎参与全部重要节点的建设,并为项目制造了首台天线样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青年研究员王婧颖在南非从事多年博士后研究,她发现,这几年开普地区... 1
-
08-12 09:00...通常情况下,FRB会持续几毫秒(千分之一秒),但2022年,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了持续时间更短的FRB。在最新研究中,来自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了绿岸望远镜对FRB20121102A的观测结果,发现了19次新的暴发,其中8次持续时间极短——介于5到15微秒之间。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发现是否支持FRB的特定模型,如... 2
-
-
07-27 18:50...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在观测上表现为间歇性或长期变化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是研究强引力... 3
-
07-27 18:30...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Sub-secondperiodicradiooscillationsina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 2
-
07-27 16:50...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在观测上表现为间歇性或长期变化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GRS1915+105是一颗著名的微类星体,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并观测到视超光速运动的射电喷流,是研究极端高能物理过程的重要样本。自发现起近30多年来,该黑洞一直... 4
-
07-26 16:10...促进我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高速发展。在ISC2023高性能计算大会上,济南超算所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在10节点研究型榜单登顶夺冠,继济南超算山河计算集群在ISC2022夺冠后再次大幅刷新了该榜单历史最好成绩,领先以往历史记录15倍。这不仅意味着济南超算的存储基础设施问鼎全球,也标志着我国存储系统实现“弯道超车”。算... 2
-
-
-
本页Url:
-
2024-12-16-11:2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