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8 19:00...开设个性化的微专业是兰州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自主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一环。2021年起,兰州大学着力构建以主修专业为核心、辅修为拓展、微专业为补充的一流本科专业体系。学校重点加强传统专业、“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和交叉学科专业四类专业的设置、改造、调整、优化和升级工作;通过辅... 0
-
11-16 02:30...这家位于江苏扬州的社区医院展台前吸引了不少求职的大学生。近年来,这家社区医院不断改善硬件设施,还提供一系列人才培训规划,为新入职者的成长保驾护航。江苏省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平山乡卫生院院长王爱平:随着我们现在单位里硬件环境设施的改变和大学生就业的理念更新了,他们现在也愿意到我们基层单位来,我们为他们提供全周期的... 1
-
11-15 07:20...这家位于江苏扬州的社区医院展台前吸引了不少求职的大学生。近年来,这家社区医院不断改善硬件设施,还提供一系列人才培训规划,为新入职者的成长保驾护航。江苏省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平山乡卫生院院长王爱平:随着我们现在单位里硬件环境设施的改变和大学生就业的理念更新了,他们现在也愿意到我们基层单位来,我们为他们提供全周期的... 1
-
11-14 08:10...构建文史哲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强文史哲学生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史哲专业深入融合,改革文史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途径,切实提高文史哲领域育人成效。提高文史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在文史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荣誉... 0
-
11-12 09:00...确保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专业是高校办学的核心支柱、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随着现代科学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分界越来越不明显,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是在文理交融的多学科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高校应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需求的变... 1
-
11-07 18:30...要求跨学科门类考生需在本科阶段完成植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学习,并合计获得不少于2学分才可报考。每年考研,对本科专业认同度低或希望通过换专业拓宽学术视野,从而选择跨考的同学不在少数。但同时,他们也面临被“上难度”的情况。部分高校明确要求不招收跨考生,例如,《吉林大学20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明确外国... 1
-
-
11-05 04:00...需要花时间去钻研。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各项要求,可申请微专业证书。其次,灵活而不失紧凑。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内容形式相对弹性,自由探索空间较大,能有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但节奏往往非常紧凑,主要安排在周末或者工作日的晚上授课。除安排一定的理论学习之外,更加强调课内实践、企业岗位实践等教学... 1
-
11-03 19:10...在中山大学,微专业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依托主修专业的微专业,二是跨学科微专业,2024学年学校56个院系共设置了88个微专业,各年级学生均可报名,最早于大一下学期报名,大二开始修读。“学生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同时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可申请微专业证书,但该专业证书不在学信网标注。”记者注意到,一些微专业在培养... 2
-
10-29 13:30...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能够创新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为丰富文化内容加大高水平优秀文化供给提供重要机遇。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文化遗产保护加速赋能,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使文化遗产焕新焕活,为文化繁荣及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我国优秀文化创新发展;完善适应智能时代的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机... 3
-
10-29 03:40...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深度技术初创公司数量在三年内增加了四倍,成为新加坡最成功的深度技术初创企业计划。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为何成立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梅彦昌称,他加入港城大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创业。他认为,每个城市都必须采取创新策略,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而应通过科技创新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作... 3
-
10-27 16:40...此次活动开启了九龙坡区与江北区优质教育合作共赢、资源共生共享、特色共生发展的新篇章。他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推动课程变革,培育时代新人;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研究水平;三是加强学术交流,助力两区发展。他希望两区的教研员和老师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交流互动、开拓创新,共推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九龙坡区教委副主任秦... 1
-
10-19 05:10...确保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专业是高校办学的核心支柱、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随着现代科学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分界越来越不明显,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是在文理交融的多学科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高校应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需求的变... 2
-
-
10-17 05:10...孙伟菁老师、曹晶老师和王奕敏老师结合自身与团队的实践,进行了分享。孙伟菁老师孙伟菁老师以三需课程为主线,分特需:探索的缘起、普需:实践的突破和刚需:研究的推进三个板块,梳理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建平实验中学的演进与发展。孙老师认为,教育领域从来不缺热点和新潮,从创想未来城市的特色活动到整本书阅读的品牌课程再到日常教学的学... 3
-
10-15 14:10...这套丛书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魏向清教授带领的“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教研团队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领衔,历经5年编译而成,是“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为中国非遗走向世界做的一次创新译介努力。记者了解到,悦读系列丛书最大特点是可以帮助传递并建立深层次的非遗知识。比如,端午节并不仅仅指龙舟节(Drago... 11
-
10-10 12:00...让不少学者开玩笑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跟计算机界的图灵奖“抢饭碗”。事实上,机器学习领域的元老级人物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欣顿斩获诺奖,如诺奖官方公告所说正是因为“运用物理学的工具”。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是对两名科学家成就的肯定,更是极大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向人们展示了物理学的深刻洞见与计算机科学创新“碰撞”... 0
-
10-10 11:00...改革文史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途径,切实提高文史哲领域育人成效。提高文史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迫切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在文史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荣誉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推进“一生一案”,提供本研贯通、跨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等多元发展路径供学生... 0
-
10-03 21:50...交流新问题、研究新举措,不断提高拔尖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健全选育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遴选和动态进出机制,鼓励院系设置创新班、实验班、拔尖班等特色班级,以“英才计划”为牵引,优化“早期培育+高考录取+二次选拔+动态进出+综合评价”的拔尖学生选才机制,确保遴选优秀且合适的学生进入特色班级。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联... 0
-
10-03 04:00...通讯员供图活动在隆中名校长李远宏校长的精彩讲座中拉开帷幕,李远宏校长以《教育科学研究,夯实人生基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要用科学的研究思维为学校勾画发展蓝图,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紧接着,优秀课堂展示环节将活动推向... 0
-
-
10-01 19:30...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优化教育布局规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110.9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7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73万个。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 1
-
10-01 07:30...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的五位专家剖析了新课标在新教材中的落实情况、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整体变化与编排逻辑,解读了一年级上册新教材四个单元的模块内容、核心要点,并结合具体案例,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策略,促进了与会教师对小学科学新教材的理解。本次培训活动,还邀请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我国著名... 0
-
09-27 02:20...让传统烟花艺术焕发新生。“1号点在起点的东面、2号点在起点的东北方向、3号点在1号点的北面、4号点在起点的西面。”在长沙市中南小学,孩子们指着打卡地图,围着学校操场,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定向越野”活动。教师将数学和体育学科结合,将地理坐标转化为体育竞技的趣味元素,让学生在奔跑中学会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实现了学科间的... 0
-
09-10 23:00...主要的痛点是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整合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管理、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缺乏多途径的综合实践平台等。此次两校跨学科联合培养金融科技方向的本科生,一方面是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响应,以推动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对跨学科融合的需求,支持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实... 2
-
-
-
本页Url:
-
2024-11-19-16:4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