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6 12:00...将“不如”解释为“不像”,这样整句话道理更显豁、逻辑更分明。孔子所著的《春秋》称原先被视为“夷狄”的楚国国君、吴国国君为“楚子”“吴子”,即与上述孔子的理智态度相照应。孔子对所谓“夷狄”的开明态度,深深影响了《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以文明程度来区分夷夏,而不是把种族作为评判标准。同时,《春秋公... 9
-
08-10 07:20...周边的民族被统称为“夷狄”。作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认为“诸夏”和“夷狄”之间存在共同的道德标准,而且“夷狄”也有长处。《论语·八佾》提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过去的注解家把“不如”解释为“比不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夷狄即使有国君,也比不上诸夏没有国君”,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宋代朱熹注释这句话时,将... 1
-
08-01 18:10...周边的民族被统称为“夷狄”。作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认为“诸夏”和“夷狄”之间存在共同的道德标准,而且“夷狄”也有长处。《论语·八佾》提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过去的注解家把“不如”解释为“比不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夷狄即使有国君,也比不上诸夏没有国君”,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宋代朱熹注释这句话时,将... 2
-
07-29 20:30...孔子认为“诸夏”和“夷狄”之间存在共同的道德标准,而且“夷狄”也有长处。《论语·八佾》提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过去的注解家把“不如”解释为“比不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夷狄即使有国君,也比不上诸夏没有国君”,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宋代朱熹注释这句话时,将“不如”解释为“不像”,这样整句话道理更显豁、逻辑... 1
-
11-21 21:00...也为海内外各博物馆早年收藏的这类玉器改正年代和文化所属提供了依据;第二,以考古学方法为主,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分类、工艺、造型与功能的研究;第三,提出玉器的起源应于渔猎文化有关;第四,认为玉器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以至中华古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五,认为玉器作为思维观念的载体,是中国文明起源道路与特点... 7
-
-
-
本页Url:
-
2025-02-02-01:4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