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7 23:40...让观众近距离、真实地感受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魅力。第一单元窑火万年,展出文物25件,呈现我国烧制陶器的悠久历史、卓越的科技水平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最早的陶片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2000019000年的陶片,实证我国悠久的制陶史。同时展出十余件精美绝伦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000年)。彩陶... 8
-
01-21 07:40...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数字化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大、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民进陕西省委会建议,依托陕西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及素材基础,统筹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安全可信的陕西文化旅游数字资源服务及应用体系。强化科技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传统文化行业中的应用,提升陕西文化数... 2
-
01-20 02:20...广受追捧——到武夷山旅游,不看《印象·大红袍》,等于白来。2010年至今,《印象·大红袍》已经演出超过6200场,吸引观众超过870万人次。如今,这场山水实景演出,也要来上市了。1月15日,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印象大红袍”)递交IPO招股书,冲击港股主板上市。谁能想到,仅仅靠这一个演出,这家200多名员工的公... 14
-
01-20 02:20...而它的图纹是岭南文化和楚文化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民族融合的象征。”桂林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宾妮告诉记者,1979年国庆前夕,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叫中国历史博物馆,为改进展览陈列,到全国各地、各个省区征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物。蛇蛙纹铜尊因其极具地方色彩的图纹和特殊的历史价值,在1978年被选中征调到北京,1979年在原中国历史... 0
-
01-17 19:00...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李岐介绍,为充分展示镇馆之宝何尊的魅力,博物院单独辟出整间中厅进行展示。从器型到纹饰,从铭文到释文,从何尊大事记到“中国”一词的存续,从文物展示、展板布置到研学互动,展览围绕何尊与“中国”的故事展开。一南一北两个展厅里青铜器... 0
-
01-17 17:20...馆内就展出了何尊。在外事活动中,习近平主席也常常提及何尊,向世界展示“何以中国”。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习主席与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参观文物展,细听关于何尊的讲解。2023年,在中国—中亚峰会上,“何尊”纪念品被选定为礼品之一,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伏羲庙是总书记此次陕甘行考察的第二个文化地标。该庙... 3
-
-
01-17 17:10...凝聚了古人先进技术的青铜器,为后世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上圆下方,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腹部装饰有兽面纹,粗大卷曲的兽角翘出器外,颇有腾跃欲食的动感,是西周早期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酒器。何尊的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
-
01-17 17:00...这也是三星堆首次将考古研究成果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于游客体验。场景中,观众由化身为考古专家的“数字人”引导,驾驶一叶黄金面具,在三星堆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等虚拟场景中穿梭遨游。从1934年开展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至今,90年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尤其是1986年,1号和2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沉睡3000年的... 2
-
01-05 22:30...首都博物馆内的馆藏精品主要有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玉器、金银器、钱币、书法、绘画、织绣、文玩等。谭晓玲表示,首都博物馆的藏品是以反映北京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见长,馆内有诸多“镇馆之宝”,其中一件为燕国青铜器——堇鼎,这件文物充分体现了燕国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是研究燕国历史与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另一件为元代青花凤... 0
-
01-05 05:10...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现有国有可移动文物54.3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每一件文物,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对比甲骨文中的‘德’字,我们可以看到,何尊铭文中的‘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周人的有‘心’之‘德’,正是他们民本思想的体现。”在何尊展柜旁,讲解员通过一组铭文,向游客介绍着... 5
-
01-05 03:30...我有幸成为它们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我自身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体会到了投身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事业的喜悦。讲解工作不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工作。初到博物院时,我对先秦历史和青铜器知识的了解尚浅,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真谛。每天,我穿梭于展厅之间,面对着那些沉睡千年的青铜器,心中涌动着无限的... 1
-
12-31 21:30...展览将试展3个月,也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一道文化大餐,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代文化的魅力和特色,感受吕梁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次专题展共分为四个部分:砖石屋宇·雕梁画栋、剔图刻像·勾墨填彩、现世人间·缥缈仙境、匠心巧思·意趣天成(马茂庄二号墓复原展)。此次展览展出132块画像石、56件青铜器、15件陶... 1
-
-
12-26 00:00...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现有国有可移动文物54.3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每一件文物,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对比甲骨文中的‘德’字,我们可以看到,何尊铭文中的‘德’字,右下角多了一个‘心’——周人的有‘心’之‘德’,正是他们民本思想的体现。”在何尊展柜旁,讲解员通过一组铭文,向游客介绍着... 0
-
12-25 23:40...我有幸成为它们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我自身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体会到了投身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事业的喜悦。讲解工作不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工作。初到博物院时,我对先秦历史和青铜器知识的了解尚浅,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真谛。每天,我穿梭于展厅之间,面对着那些沉睡千年的青铜器,心中涌动着无限的... 1
-
12-20 21:20...以双语内容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项目精选了海内外多家文博机构收藏的华夏铜器代表藏品,共计365件组,以每月一个主题、每天一件文物彩绘的形式呈现,勾勒出中华大地的文明历程、冶铸技术演进、各地文化交流以及青铜礼器的形成和青铜礼器制度上升为国家制度的过程,全方位展示庄重辉煌的中国青铜文明。“吉金”一词,古代常指青... 3
-
12-17 20:50...从它的原料的选用、制作过程,这种器械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就是西汉时期的生产力方面的一个创造。”专家通过在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现场观摩实验,并听取蒸馏器考古发掘等情况,经过讨论后认为,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包括釜、拥有内外腔的甑和天锅三个部分的青铜器,结构复杂,确定为一套具有蒸馏功能的器具。通过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馏器... 4
-
12-16 20:30...换乘2号线到关虎屯站C口出站,全程约38分钟;乘坐出租车约20分钟。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共16个展厅,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博物院里除了有妇好鸮尊、四神云气图壁画、莲鹤方壶等九大镇院之宝,还有来自两千年前的绿釉立姿陶狗、兽面纹铜方觥和吐着舌头、满身镶嵌绿松石的春秋神兽青... 0
-
12-12 00:10...”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中心的吴振华表示,海昏侯墓共出土了5200余枚竹简木牍,里面内容大部分都是儒家经典。简牍属于脆弱质有机文物,水有利于其天然保存。虽然有环鄱阳湖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较高的优势,但这些竹简自身降解非常严重,加上墓室垮塌对其造成挤压,以致病害情况相当严重。出土之时,这些竹简非常脆弱,如何将... 3
-
-
11-09 03:20...来自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岳阳市博物馆、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到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出土的商代青铜觥形器亮相,这是它出土后首次与公众见面。同时,展品还有来自湖南博物院的四羊方尊口沿及羊角残件。展览从即日起持续到2024年1月10日本次展览由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联合湖南博物院、湖... 6
-
11-07 07:00...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青铜器仿制品,造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孔令飞正打磨一件青铜器模型,他时快时慢的打磨手法,辗转挪移间,精美的纹饰逐渐呈现,古朴的图案栩栩如生。孔令飞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铜器仿制技艺传承人、中国金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孔令飞介绍:“传统青铜器仿制技艺是以铜合金为基本原... 2
-
10-28 23:10...“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程序发布会现场。郭佳摄吉林大学考古学科拥有5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考古人才和古文字人才,是中国首个以专业形式招收古文字本科生的高校。该实验室成员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主要围绕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展开交叉研究。“吉... 1
-
10-13 01:30...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的一部分。该墓于2018年至2019年进行发掘,出土铜器377件,大部分为铜容器残片。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谈金卓介绍,在M5001墓室以东还有另外两座大墓,三座墓葬呈“一字型”排列,与新绛柳泉墓地排列相同而规模略大,是山西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 2
-
-
-
本页Url:
-
2025-02-03-06:5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