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1 21:40...瓷都德化以白瓷闻名世界,尊明代瓷塑家何朝宗为“瓷圣”,连德理在此期间苦心钻研传统“何派”宗教造像艺术,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我怀揣着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初时多为生计奔波,却也积累了不少的设计开发经验。”连德理回忆道,直至2013年,他才和妻子曾碧珍成立陶瓷研究所,正式开... 2
-
03-08 10:30...向大英博物馆提出要求:“请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由此,有网友脑洞大开:“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各个文物拟人化,然后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该则留言引起了网友@夏天妹妹@煎饼果仔的关注,他们以此为灵感,酝酿了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剧本。《逃出大英博物馆》... 1
-
02-04 11:30...并且和现在的艺术手法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创作。能感受到德化白瓷这种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的发展。曾巧霞是德化年轻一辈的陶瓷艺术家,这次到国家博物馆参展,她选送了四件作品,其中一件名叫花语云裳的瓷塑,在展览上收获了很多人的青睐。福建省工艺美术师曾巧霞:这件作品是以芭蕾舞的形式去表现的,然后结合我们德化这种薄胎和手捏花的工艺来表现... 4
-
12-10 18:30...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没的海船中亦多有发现。比如,在‘哥德马尔森’号、‘华光礁1号’等古沉船中均发掘出大量德化白瓷。”德化白瓷何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材美工巧,成就了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看来,材美,在于德化盛产优质高岭土,铁和钛元素含量少,氧化硅含量高... 1
-
12-10 12:40...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没的海船中亦多有发现。比如,在‘哥德马尔森’号、‘华光礁1号’等古沉船中均发掘出大量德化白瓷。”德化白瓷何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材美工巧,成就了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看来,材美,在于德化盛产优质高岭土,铁和钛元素含量少,氧化硅含量高... 2
-
12-09 00:00...墙上还挂着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证书。40多年我刻了多少作品,也记不清了,大概有数百件吧。不过刻瓷好的不只是我一人,还大有人在。说起刻瓷,他谦虚不已。张文成的刻瓷作品,多是人物肖像,其皮肤纹理、光影明暗清晰可见,用手轻轻抚摸,可明显感觉到顺滑的凹痕。刻瓷有平面和立体之分,都需要刻数千万刀才能成型。你看那个齐白石的肖像,就... 4
-
-
11-01 02:30...创作的难点首先在于取材不易,要找到没有绺裂、没有杂质的玉料;最难的一道工序是掏薄胎,薄如鸡蛋壳的胎体一旦出现小裂纹,就报废了。谈起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经过,俞挺表示,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认为中国玉雕手艺濒临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已难觅踪迹,看到俞挺的作品后非常激动,希望收藏他的作品。2017年,青玉薄胎缠枝纹壶被大英... 3
-
09-13 00:00...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李永安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剧中,化身少女的文物“小玉壶”身着汉服、环佩叮当,在伦敦街头期待“回家”,一出场就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文物拟人”是一种人格化的传播方式,无疑适应了短视频时代的规律。当一件文物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就化... 3
-
09-04 19:20...女主角却立马反驳:“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什么女主角要强调名字,因为短视频里的原型——那只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就挤在密密麻麻的中国玉石展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3这个编号。大英博物馆的官方微博里,也曾提到过这把玉壶,但名字不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是青玉薄胎茶壶,“图中这尊绝美的青玉薄胎茶壶,工艺精良。它的... 7
-
-
-
本页Url:
-
2025-02-15-15:1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