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6 07:10...中国文化、艺术、思想及物产向西方传播,也使得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识更为清晰。见证这一深刻变革的珍贵文物,在“观天下”“天下观”的策展理念下,汇聚到这次特展上,再现东西方文明的首次碰撞与融合。16世纪末,来到中国的西方人中,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马泰奥·里奇声名最著,他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中文名字——利玛窦。1582年,利玛... 0
-
02-01 06:00...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并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15世纪,明代中国站在大航海时代的前沿。明永乐三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开启了海上远航活动,28年间7次下西洋。明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瓷器上开始出现大量海水波涛纹和异兽纹,学者推测这与海事活动有很大关系。这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造型为青铜鼎样式... 6
-
01-26 06:10...明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瓷器上开始出现大量海水波涛纹和异兽纹,学者推测这与海事活动有很大关系。这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造型为青铜鼎样式,腹部纹饰为寿山福海纹,海水波涛汹涌,气势宏大。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加深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也促成了中西方在经贸上的互利共赢。这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玛瑙雕辣椒栩栩如生... 8
-
12-19 13:40...讲述了他们沉浸式了解徐光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故事。徐光启与利玛窦勇于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共同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发展,那份执着与追求,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世探索真理的道路。同学们在一遍遍的排练中,不断揣摩人物形象,打磨角色的语气、神态,体会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核。短短十几天,同学们从最初对角色的陌生... 0
-
11-21 12:40...参加纪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的活动。在但丁墓前,我为数百名观众讲述了这位桂冠诗人与中国的渊源,用中文朗诵了但丁《神曲》的片段,还把现代诗人王独清的《但丁墓前》翻译成意大利语朗诵给他们听,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以文学为桥梁,促进中意两国人民的心灵沟通。不久,致力于意大利语言保护和研究的古老学院意大利秕糠学院(又译“秕糠学会”... 2
-
11-15 20:20...2018年我应邀到但丁的长眠之地——意大利古城拉文纳(Ravenna)参加纪念但丁逝世七百周年的活动。在但丁墓前,我为数百名观众讲述了这位桂冠诗人与中国的渊源,用中文朗诵了但丁《神曲》的片段,还把现代诗人王独清的《但丁墓前》翻译成意大利语朗诵给他们听,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以文学为桥梁,促进中意两国人民的心灵沟通。不久... 4
-
-
04-12 04:30...最早的中译本则产生于1607年,明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德国神父克里斯托弗·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卷)合译译出。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几何原本》中译本虽然只翻译了原书前6卷,却丝毫不影响其巨大贡献:不仅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还确定了点、直线、平面等... 4
-
12-18 20:20...尽管李贽本人并没有经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但是文化多样、多元共融、开放自由、勇敢进取的城市基因对李贽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由于泉州文化和家族秉性的底色,再加上李贽自幼就是一个性格叛逆且非常有个人主见的人,在经历了官场沉浮以后在阳明心学这里找到了思想的契合点和发力处。王阳明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即理也”的心本论和“知... 2
-
08-15 09:10...对于习惯模糊性计时的中国人来讲,这种惊奇和心动是可想而知的。”据利玛窦记载,万历皇帝对两座自鸣钟非常珍爱,特意为大钟建造钟楼,安装在御花园,小钟从不离身。利玛窦的到来也开启了中国宫廷对钟表技术的研学。自清顺治帝至嘉庆朝初期,有记录的在清宫从事钟表制作的外国传教士就有十几位。康熙时期设立自鸣钟处,统辖钟表制作、修理等,雍... 3
-
06-18 06:10...历史上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里的思想,通过成语、语言渗透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中庸》也非常重要,它是一本阐释“形而上学”的著作,“道不远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方法论。李集雅先生选择将这两本著作翻译成意大利文,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帮助。来源:中国... 5
-
-
-
本页Url:
-
2025-02-21-15:0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