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1 21:40...让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让她产生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严谨态度。△1942年时的莫高窟,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爬梯子进窟。虽然只在法国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但除了名字,常沙娜与法国的缘分还在继续。曾经历亲人离去,也曾经历疾病的她,喜欢用一句法语“C´estlavie”鼓励自己。“这是我父母当年常说的一句法语,意思是——这就... 0
-
07-15 00:50...为春晚设计的《年锦》图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她说自己永远是一个敦煌人△《常沙娜:花开敦煌》节目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推出《常沙娜:花开敦煌》系列节目分享常沙娜最新著作《常沙娜艺术大系》走进常沙娜精彩的艺术人生!△常沙娜最新著作《常沙娜艺术大系》△主持人李潘专访常沙娜△专访常沙娜之子崔冬晖莫高... 0
-
06-23 18:40...周绍淼、乌密风和另一个同学李浴从重庆到敦煌,一路上历尽了诸多艰难,最后由一辆牛车把他们带到了敦煌莫高窟。他们到了莫高窟,见到了浩瀚的沙漠和蜂窝般的洞窟,像是在梦中,他们立即被那些美轮美奂的古代壁画深深吸引了。当时,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刚刚成立不久,常书鸿先生见到自己的弟子董希文、张琳英、周绍淼、乌密风和李浴等人,心情特别... 0
-
06-06 23:20...“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在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上,诠释好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在莫高窟,我们由衷感动于80年来几代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希望用守正创新的文艺探索,穿越敦煌风烟,编织出当代年轻人和青年常书鸿先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以新颖的现代故事、青春的活力表达,召唤更多人对敦煌的心向往... 3
-
05-31 20:30...但他始终记着樊锦诗说过的话:“与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相伴,为保护莫高窟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极大的幸福。”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学计算机出身,本想当一个程序员,机缘巧合来到敦煌之后,发现这里可以让本专业发挥更大的价值。“敦煌虽然偏僻,但很国际化,最新兴的技术、最先进的设... 2
-
05-26 18:30...展期至10月27日。这场展览向一个家族致敬,传承了父亲传给女儿的使命,历时八十多年。这段旅程始于常书鸿决定放弃巴黎的生活,放弃良好前景,回到祖国追寻一个梦想和使命,当然也伴随着不确定性。他毕业于著名的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并在著名的巴黎沙龙获奖。如果1935年秋天的一天他没有在街边卖书的书摊上拿起保罗佩利奥的《敦煌石窟... 3
-
-
05-20 08:30...常沙娜:因为我出生在法国里昂,Saône河,所以就用这个名字。在法国留学期间,常书鸿偶然接触到敦煌艺术后被深深触动,毅然决定回国,去敦煌。1943年年底,年幼的常沙娜随父母辗转来到敦煌,当时的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周围几十里荒无人烟。在风沙大漠的生活中,常沙娜很快迷上了临摹敦煌壁画,并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常沙娜:那个时候的甘... 2
-
05-07 19:40...汇聚了常沙娜先生从艺八十年来临摹壁画、花卉写生、建筑装饰图案设计等代表性作品和信札、手稿等珍贵实物,共计400余件,展期将持续半年。开幕式上,常沙娜深情说道,花开敦煌展览是对父亲常书鸿推广敦煌文化遗产的实践,父亲曾多次告诉她,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敦煌人。推广敦煌艺术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业,只要还能走得动,她就要到处去宣传... 0
-
04-11 05:00...1943年底盛胜保被调到甘肃酒泉,在甘新公路工程处做工程师,邵芳随丈夫又远赴甘肃生活,在肃州师范学校担任英语和美术教师。1944年2月,当时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旁成立,邵芳禁不住敦煌艺术的诱惑,5月23日启程,辗转到了敦煌。她在莫高窟饱览了三天,洞窟里神奇瑰丽的壁画,令她震撼不已,之前有张大千在此近三年临摹... 0
-
04-10 19:00...她所绘的《翩美惊鸿》巨幅仕女画高价卖出,款项用于慰劳抗战的将士。1943年底盛胜保被调到甘肃酒泉,在甘新公路工程处做工程师,邵芳随丈夫又远赴甘肃生活,在肃州师范学校担任英语和美术教师。1944年2月,当时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旁成立,邵芳禁不住敦煌艺术的诱惑,5月23日启程,辗转到了敦煌。她在莫高窟饱览了三天... 0
-
04-09 00:00...却不知祖国有传承千年的石窟艺术,他为此感到惭愧。也是从那时起,他下决心要回国寻访敦煌石窟。1942年8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常书鸿任副主任。他终于有了亲赴敦煌的机会。1943年年底,常沙娜姐弟随母亲抵达敦煌。常沙娜坐着牛车去参观“千佛洞”(后称“莫高窟”),她记得,天很蓝,千佛洞前的大泉河冻成了一条... 2
-
04-05 12:10...院子里有棵树,是梨树,树干曲曲弯弯,常先生住在我们对门。窟前有条河,当地人叫大泉河,那个水在上游本来还好,流经一个地方叫苦口泉,苦口泉的水很不好,颜色都是棕褐色的,所以大泉河流到莫高窟也成了苦水,喝那个水,牙很不好。到了冬天,结成冰,就成了一条冰河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当时有30多名员工,每个人的名字我都记得... 0
-
-
03-03 04:10...▲张大千笔下的蘑菇敦煌物资不丰,但难不住张大师,硬是开发出白煮大块羊肉、蜜汁火腿、榆钱炒蛋、嫩苜蓿炒鸡片、鲜蘑菇炖羊杂、鲍鱼炖鸡、沙丁鱼、鸡丝枣泥山药子等众多硬菜。后来,张大师离开敦煌时,送给常书鸿一张画,画的可不是敦煌飞天,也不是西域风情,而是一张绘制蘑菇生长地点的地图……地图不但有各种蘑菇的分布,长势,还标明了采摘... 2
-
02-16 17:50...将它们应用在春晚舞台各处,是送给每位观众的祝福。纹样,浓缩了民间美学与数学原理,一个图形可以有多种变化方式。正方形大小叠加,形成回字纹,基础纹样通过旋转、平移、对称,可以产生多种新图案。此外,纹样里还有许多寓意吉祥的“谐音梗”,像是一场大型猜谜游戏,其中,葫芦象征“福禄”,象代表“祥”,金鱼则有“金玉满堂”的意思。常沙... 0
-
01-31 20:20...包含3本浙版好书: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迟到的勋章》。“中国好书”是引领全民阅读的风向标,也是出版社精品出版的权威认证。《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一部“敦煌守护神”的传记,深入展现了以常书鸿为代表的有志青年一生一世为敦煌的“... 0
-
01-22 02:40...日本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战乱之下,千百万中国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常沙娜一家也是如此。尽管时局动荡不安、屡屡面临生命危险,常书鸿追寻艺术的心却始终没有摇摆。在逃难的日子里,他并未搁置画笔,《茶花》《平地一声雷》《沙娜》等画作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创作的。常书鸿对于艺术的态度,被年幼的常沙... 0
-
01-21 20:00...赵望云一行四人,先到西安,又从西安到兰州,在西安和兰州一起开画展,筹划盘缠。之后,他们一起骑着骆驼,以西瓜当水,锅盔作干粮,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走了一个多月。他们出了嘉峪关,登上祁连雪山,穿过茫茫戈壁,终于来到了敦煌。在敦煌莫高窟,正值张大千刚刚撤走,而常书鸿则刚到任,临摹条件异常困苦。当时,赵望云一行的到来,让常书鸿... 0
-
01-10 13:30...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为长安画派的开创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农村写生集》《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等。1943年,赵望云和关山月夫妇、张振铎等决定一路西行去敦煌... 0
-
-
11-23 11:40...他们用1毫米粗细的蘸水笔笔尖画了一二十年,第一卷书稿却惨遭退稿,因为手绘测绘图精准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去外地开会的樊锦诗第一次看到电脑。她敏锐察觉到数字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决定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造“数字敦煌”。面对有人打莫高窟的主意时,她不怕得罪人,坚决反对只顾眼前利益、破坏文物的做法,尝试在经济发展与... 0
-
11-23 09:40...让莫高窟充满活力地走向世界。从敦煌莫高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到数字展示中心的建成,樊锦诗的学术和事业经历了几次飞跃,这也是爱的飞跃和升华,为敦煌莫高窟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片尾,影片中的樊锦诗从宕泉河桥上走着走着变成了现实中的樊锦诗,樊锦诗本人的出场增强了影片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成为一大亮点。在闪回中,青春的樊锦诗与老年的樊锦诗形... 3
-
10-12 22:30...上千年的文明被画上了墙壁、雕刻进了崖体,一孔石窟便是一段历史。在这里,时间又是流动的,一批批莫高窟守护人与时间赛跑,全力抢救不断退化的壁画彩塑。“一箪食,一瓢饮”,是守护人的真实写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批批才俊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大漠戈壁,在飞沙扬砾、陋室斗屋中艰苦奋斗。洞窟破败不堪,他们徒手清沙,自制“蜈蚣梯”... 0
-
09-09 19:50...有决策者、制定者、执行者、传承者,每个环节都是非遗传承必经站点的港湾,是此岸到达彼岸的见证者、坚守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五十周年之际,为表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等在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莫高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为他们颁发杰出贡献奖。择一事,终一生。简简单单六个... 0
-
-
-
本页Url:
-
2024-11-08-18:5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