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1 06:20...公元前4000—3000年开始,水稻从长江流域,通过不同路线传播至中南半岛、印度、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构筑了东亚文化圈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再比如青铜。夏商周时期,全国范围内三大铜矿带,长江拥有两处(以湖北大冶和江西瑞昌为中心的荆州地区,以南陵大工山、铜陵凤凰山为中心的扬州地区);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四川三星堆祭祀... 1
-
01-30 07:3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多种类型早期生活生产遗迹,主要包括北部壕沟1条、古稻田2处,另外还发现了较多房址、火塘、灰坑、灰沟、墓葬等。遗址出土了罐、釜、钵、盆、盘、灶、支座等典型彭头山文化陶器,以黑色小型石片石器等打制石器为主的石器和1件水晶原石饰件。李家岗遗址出土石制品“我们在发掘遗址北部壕沟时,... 1
-
01-21 23:00...李家岗遗址坐落于澧阳平原腹地中一块高出周边约1米的低矮丘岗之上,于1984年发现,此后进行过小规模勘探,确认为一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2023—202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证实李家岗遗址较完整保留有环壕、居址、墓葬、古稻田及古水系等文化与生态景观的聚落要素,立体呈现了长江中游典型的早期稻作农业... 2
-
01-21 21:40...遗址于1984年被发现,此后进行过小规模勘探,确认为一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东北距离彭头山遗址约5.5千米,距离城头山遗址约5千米。2023年至202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李家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多种类型早期生活生产遗迹,出土罐、釜、钵、盆、盘、灶、支座等典型彭头山文化陶器,证实李家岗遗址较完整保留有... 2
-
01-17 17:50...从草鞋山包含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三叠层”看,马家浜文化初期,这里的稻作生产已初具规模;到马家浜后期,稻作生产已经成为当地人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么稳定的稻米产量从哪里来?这有赖于草鞋山人开发出了带有灌溉系统的水稻田。河姆渡的早期阶段,还没有人工的水田,人们应该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季风气候,利用低谷地形中的... 3
-
01-17 14:50...2003年元旦刚过,蒋乐平还在为跨湖桥遗址发现独木舟的事情兴奋,一天,接到了吴小红的电话,测年结果出来了。按规矩,需要先把费用寄过去,才能寄数据。蒋乐平隐约觉得吴小红话里有话,欲言又止。几天后,他收到了来自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信,表格里4个测年数据显示,距今11400年至8600年。“这是一个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年代。它意... 1
-
-
01-07 17:00...宣告其申遗又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2000年,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的上山遗址被发现,为人们揭开了1万年前浙江农业文明的神秘面纱。2006年11月,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上,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上山文化”;同年11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 3
-
01-07 15:30...明清两代以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为代表的“江南三织造”是传统纺织工艺的集大成者。江宁织造的云锦,苏州织造的宋锦与之前的蜀锦,一丝一缕灿若云霞,寸锦寸金尽显华贵,并称为中国三大锦。茶叶。“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鸦片战争前,广州为一口通商口岸。主要来自江南地区的茶叶、生丝、丝棉纺织品占广州口岸出口商品总值的60-80... 0
-
01-04 13:30...进一步回答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带领观众穿越万年时光,重返湖南最深处的家园腹地,寻觅波澜壮阔的史前湖湘。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米饭中就有1碗来自湖南。作为人类餐桌上的主食,稻米最初的形态只是路边的一株野草。究竟是谁最先敏锐地发现了野生稻的食用价值... 0
-
12-31 16:20...可以用少量碳素进行测年。2003年元旦刚过,蒋乐平还在为跨湖桥遗址发现独木舟的事情兴奋,一天,接到了吴小红的电话,测年结果出来了。按规矩,需要先把费用寄过去,才能寄数据。蒋乐平隐约觉得吴小红话里有话,欲言又止。几天后,他收到了来自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信,表格里4个测年数据显示,距今11400年至8600年。这是一个抓破脑... 3
-
12-29 19:40...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值此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出“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全方位展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探索、... 9
-
12-29 19:30...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值此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出“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全方位展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探索、... 3
-
-
12-21 18:30...2003年元旦刚过,蒋乐平还在为跨湖桥遗址发现独木舟的事情兴奋,一天,接到了吴小红的电话,测年结果出来了。按规矩,需要先把费用寄过去,才能寄数据。蒋乐平隐约觉得吴小红话里有话,欲言又止。几天后,他收到了来自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信,表格里4个测年数据显示,距今11400年至8600年。“这是一个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年代。它意... 0
-
12-13 07:50...不仅有以山兰为主题,各乡镇设置山兰米、山兰酒、红心橙等特色农产品、美食小吃展销平台,同时开展白沙特色农产品商贸推介,开展消费助农大集市的活动;还设置各非遗项目展示区,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技艺、作品及文创产品,让群众充分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盛会。市民、游客参加长桌宴。记者梁振文摄作为今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的重头戏,... 1
-
12-13 07:40...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新闻搜索:白沙滚动新闻:12:0710:1319:5910:5315:4211:3917:2820:1117:4317:14您当前的位置:2024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在白沙举行时间:2024-12-0108:28来源:海南日报作者:刘宁玥林书喜海南日报牙叉11月30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0
-
12-09 12:0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巍做客宁波图书馆,带领现场观众一起探寻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根与魂。王巍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考古经验,从何以文明、何以中国、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志三个层面,为观众深入讲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王巍的讲解生动且... 2
-
12-06 19:10...把错综复杂的湖湘万年进程拆解成条理清晰的文化拼图,递到观众手中;或是坐镇幕后,或是亲临考古现场,针对玉蟾岩稻种为何改写世界稻作史、城头山城垣建造技艺蕴含何种古人智慧这类专业问题,给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镜头前的历史场景重建,也尽力做到一砖一瓦、一衣一饰皆有出处,这是对观众负责,更是对湖湘历史文化的虔诚守护。思想在扩容,... 4
-
12-04 02:20...到城头山拔地而起、荣膺“中国最早的城”殊荣的巍峨遗迹,再到鸡叫城遗址隐匿的繁华旧梦,纪录片以这一系列关键坐标为锚点,串联起“湖湘一万年”波澜壮阔的时空经纬。这部纪录片的精妙之一,在于它呈现的大众化表达,让专业的历史学术表达变得“平易近人”。以第一集《稻作之源》为例,通常水稻种植知识涉及复杂的农时规律、栽培技术及其在历史... 1
-
-
12-04 02:10...通过数字化记录与储存、建模与设计、交互与体验、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传播与共享等技术,湘西竹编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实现完美结合,不用到现场就能体验竹编技艺带来的震撼。越来越多古老的文物、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技艺等文化瑰宝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以数字化的形式完美呈现于世人眼前。人们不仅能够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领略其风雅神韵,线下还可借... 0
-
11-09 03:10...慢慢的我感到浙江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僵化的趋向。我们就以钱塘江为界,以南就是河姆渡,以北就是马家浜,大家好像有一种刻板的认识,在钱塘江以南只能发现一个更早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我也是在探索河姆渡文化的过程中遇见跨湖桥遗址的。在跨湖桥遗址附近,我先是发现了楼家桥遗址,与跨湖桥遗址距离很近,文化面貌差距大,所以肯定不属于同一个... 5
-
11-08 14:00...出土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和极其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尤其是保存良好的反映稻作农业发展进程的各类稻作遗存,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改变了此前人们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上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识,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20世纪80年代,河姆渡文化被写... 10
-
10-28 20:40...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近年来当地大力倡导“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收入增加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还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这几年家乡的变化,让李正福如此感叹。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备受世界关注,也为当地农旅融合展助力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子。当地以开秧门、丰收节等活动形式,让外地游客沉浸式体验犁... 5
-
-
-
本页Url:
-
2025-02-08-14:2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