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9 02:20...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是灵长类大脑功能网络中的关键区域,参与多种高级认知功能的调控,并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纺锤形神经元是灵长类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中的一种特殊细胞类型,仅见于人类、猿类和旧大陆猴的大脑中。宿兵等人通过跨物种单细胞多组学比较分析,发现人与猕猴的兴奋性神经元亚型端脑外投射神经元,显著高表达了超过一半的已知纺... 5
-
12-04 04:00...但她与现代智人之间仍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鸿沟:现代人的大脑体积是露西大脑的3倍有余。想象一下,一头成年猪的大脑重量在80—180克之间,做成脑花一碗就能装得下。而一个成年人大脑平均重量约为1300—1400克。这不得不让人们想到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为何人类的大脑会进化得如此庞大?科学家早已知晓,脑组织是人体中耗能最高... 2
-
09-23 10:10...揭示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一直面临巨大挑战。昆明理工大学陈永昌、季维智团队经过近8年的努力,利用与人类高度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成功培育了F1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猴模型。基于这一新模型,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严重的细胞缺陷是早期肌肉组织病变和再生异常的关键原因,并深入解析了该阶段肌肉组织中单核细胞的变化,尤其是... 1
-
09-02 19:10...以及探索生命科学更多未知的疆域。其实,“克隆”无处不在。植物的无性繁殖,比如插条、嫁接、落叶生根等,都是“克隆”。人类也在很早就开始尝试克隆各种动物。但非人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的克隆始终是个难题。早在20世纪初,德国动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先驱汉斯·斯佩曼(HansSpemann)已经使用胚胎分裂技术克隆出了蝾螈。胚胎分割... 3
-
08-02 02:30...丰斯特深入观察了提问者的行为。他发现,当马蹄踏击数接近正确答案时,提问者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随之发生变化,紧张程度随之增加,汉斯会通过提问者的动作和微表情来判断什么时候停止踏蹄。也就是说,马并不是真的会做数学题,而是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观察学习,正是动物认识世界、学习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观察学习,实践经验也是动物... 2
-
07-19 20:00...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陈宇、路中华、叶涛团队,在国际期刊AlzheimersDementia发表最新研究。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精准模拟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突变的新型猕猴模型(PSEN1基因突变食蟹猴),并在幼年突变猴中,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早期生物标志物的改变以及外周炎症... 0
-
-
06-29 18:50...灵长类动物雄性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黑猩猩、倭黑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红猩猩,以及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西亚芒长臂猿的性染色体。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端粒到端粒(T2T)技术对这些动物的性染色体进行了测序。T2T技术能够对重复部分进行... 2
-
06-22 10:10...通过植被恢复、建设空中廊道等措施,海南对一批潜在适宜海南长臂猿繁衍的栖息地实行修复和连通,帮助它们迁徙至更广袤的雨林。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监测手段也从单纯的人工监测逐步过渡到配合现代化技术的监测手段,并通过与国家公园研究院、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逐步破解了海南长臂猿... 7
-
06-03 10:40...人类从开始吃猪肉起,就慢慢适应了猪的蛋白质;第二,因为猪和人类的基因关系比较远,它的传染病很少会传染给人类;第三,猪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畜牧业对于猪的基因改良技术已经很成熟,它可以改良成更适合被人类接受的器官。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基因、五基因、十基因编辑等等,都是针对性改良以后的品种。... 3
-
05-30 01:30...为物种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见解。6种灵长类动物的完整X和Y染色体序列揭示了物种多样性和进化特征。图片来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灵长类物种是现存与人类最接近的“亲戚”。此次,研究人员对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以及另一种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灵长类物种——合趾猿的染色体进行了测序,重点研究了它们... 20
-
04-15 03:40...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凯蒂·里克尔顿表示,就同等体型比例而言,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拥有非常大的大脑。而且,人类、黑猩猩和狐猴都各不相同,尽管他们具有相似的DNA序列。这种差异可部分解释为哪些基因在更高或更低的水平上表达。研究小组对18个物种4个大脑区域中每个区域表达的17000个基因全部进行了测序,以寻找与认知和新陈代谢相... 9
-
03-28 05:50...那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现在用身体或者其他特征来识别。”西北大学教授郭松涛说道。一只幼年金丝猴对摄像头产生了兴趣据了解,猴脸识别靠的不仅仅是猴脸,还有由动物行为及其他身体特征共同构成的多模态数据。专家介绍,“猴脸识别”技术,目前能够识别物种的依据,除了能够靠客观上的“形”,还能够靠主观意识上的“态”。这项技术看起来像是“... 0
-
-
02-06 13:50...研究团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食蟹猴在非妊娠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23种组织器官共273个样本的非靶向代谢组。他们发现,食蟹猴每种组织器官代谢组在非妊娠期和妊娠不同时期都拥有独特的变化模式。我们对食蟹猴非妊娠期、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的23种组织器官代谢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时期多种组织器官之间代谢组... 3
-
01-29 13:30...谋划的投资项目要服务“国之大者”,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又能服务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项目前期工作要夯实,确保投资符合要求而有效。从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相关要件,到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再到征地拆迁等开工前准备,一步步将项目从谋划阶段落地。前期工作的深... 0
-
01-29 13:30...“我们还可以确定,步氏巨猿是人类的‘远房亲戚’。”张颖奇说。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巨猿可能代表了猩猩类的一个特化旁支,通俗讲,就是现生红毛猩猩的兄弟,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张颖奇说:“这些巨猿并非人类的直系祖先,它跟如今仍活跃于东南亚的红毛猩猩是近亲,同属于猩猩亚科,跟属于人亚科的现代人只能算远亲了。”他告诉记者,这种... 0
-
01-28 23:00...却只有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能证明它们曾经存在。当时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他灵长类都成功适应了环境并繁衍生息,为何唯独给人印象无比强大的巨猿难逃灭绝宿命?步氏巨猿巨大的下颌化石。新华社记者温竞华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引领的一项国际合作多学科综合研究,解开了萦绕在古生物学界多年的谜团。研究团... 2
-
01-27 22:40...明清柜子按形制可分为方角柜、圆角柜、亮格柜,形制不同,其构成部件也有不同。柜类家具主要是指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各种用途不同的柜子。在擦拭木质衣柜表面时,不要让酒精、清洁剂等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直接接触木质表面,这对衣柜有一定的损害。22020-06-2232019-11-1142020-02-2352019-... 3
-
01-20 20:10...此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开展了十多年的系统调查并搜集到步氏巨猿的化石证据,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绝灭的原因一直是个谜。△步氏巨猿生活场景复原图真正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颖奇研究团... 0
-
-
01-17 17:00...囊胚期是指卵子刚刚受精但尚未种植到子宫的阶段,它由尚未分化的外胚层和内细胞团组成,外胚层未来会分化为胎盘,内细胞团则将分化为胎儿个体,具有发育全能性。首先,对来自A的囊胚,马里奥·卡佩奇团队首先把其中的内细胞团里的细胞提取出来建成胚胎干细胞系,通过基因打靶改变其特定基因。筛选出其中打靶准确的细胞大量扩增,从而得到一批完... 13
-
01-15 16:10...研究团队自2015年起在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从中选取22处进行样品采集,其中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以及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获得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 0
-
06-06 10:20...8篇相关研究论文以专刊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非人灵长类是研究人类复杂性状起源与进化的关键类群,但目前灵长类动物遗传信息解析进展缓慢。为了填补灵长类遗传资源和进化生物学机制方面的不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18年发起灵长类基因组计划(PGP),依托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 13
-
06-03 22:00...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由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研究员团队、西北大学齐晓光教授团队、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等组织,并与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等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组成国际联盟联合开展。在该计划的旗舰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基因组和化石时间数据,推断出灵长类动物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时间,包... 26
-
-
-
本页Url:
-
2025-02-17-07:0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