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1 03:50...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里,半矮秆绿色革命品种在全球广泛种植,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球粮食安全,然而它们的环境适应性相对较低。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耕地盐碱化,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量。因此,迫切需要挖掘作物中耐盐碱、耐热基因,开发集强抗逆和高产于一体的新型绿色革命作物品种... 0
-
02-01 02:20...它们顶部都具有纤毛结构,声音振动使纤毛发生偏转,最终激活两类毛细胞。其中,外毛细胞通过改变其细胞长度以发挥声音放大器的作用;内毛细胞则是主要的声音感受细胞,与螺旋神经节(听神经)形成突触连接。“我们通过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了Casz1。它是一个锌指转录因子,也是一个古老的决定细胞功... 0
-
01-29 19:30...馆内展示的F2风洞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它是新中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由力学所自主设计并研制完成。纪念馆还陈列着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火箭发射架等展品,这些都是力学所人奋斗过的时代印记。这些展品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纪念馆门口的发射架。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整体经济和工业水平较为落后,国家下定决心做“两弹... 0
-
01-28 12:50...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胡懿娟介绍,她攻读博士期间,正值对人类基因组展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高速发展期,许多统计学家都投身于遗传统计研究。美国在这一领域大力投入了十余年,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逐渐发现仅靠人类基因组难以全面解释人类特征和疾病的成因。后来,科学家们关注到,可将人体微生物组视为“第二基因组”,... 0
-
01-28 07:10...当好农业科学家的后勤部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农业科学家顺心舒心开展科研创新。唐华俊院士长期从事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韩俊与唐华俊院士就耕地质量提升、气候变化与农业区划、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0
-
01-27 23:20...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农业科学家顺心舒心开展科研创新。唐华俊院士长期从事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韩俊与唐华俊院士就耕地质量提升、气候变化与农业区划、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农业科技创新... 0
-
-
01-27 21:30...在研究中,团队成员发现皮肤深层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机制,进而找到了影响皮肤健康的“元凶”——活性氧。团队成员吕永博如今正在一家公司从事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开发工作。他介绍,生物体内存在着与氧化代谢有关的、含氧自由基和易形成自由基的过氧化物,被简称为活性氧。而活性氧的增多,会破坏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最终导... 0
-
01-25 21:30...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解,位于一楼的厂史馆集中展示了公司和南通地方船舶工业发展史、在这里大家直观地了解了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梦、做强海工装备的南通地方船舶辉煌历程;二楼的海洋工程博物馆,展示了海洋工程的知识科普和互动体验,中远人不惧困难和挑战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大家;在模型展览区,听着讲解员的介绍,... 2
-
01-25 20:00...介绍了周少奇教授经过20多年深入研究生物化学反应探讨碳氮磷协同生物减排理论与技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努力。文章提到,周少奇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更加精准分析氮、磷和COD同步去除过程的化学计量方程和计量比模型(),详细描述了所谓的反硝化除磷菌(DPB)如何去除营养物质。这一成果基于他在‘电子计量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这种... 1
-
01-25 18:20...《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近日公布2024科学中国人年度科技人物榜单,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雷丙旺当选影响力科学家,为内蒙古唯一入选者。年度科技人物评选由《科学中国人》杂志在2022年发起,旨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家榜样。此次共评选出30位影响力科学家,他们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前瞻性的战略眼... 5
-
01-25 14:40...二、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第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 5
-
01-23 12:00...其转换成音频信号后听起来就像清晨的鸟叫声“啁啾”。这项“太空合声”探测研究工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晋滨院士团队联合美国、瑞典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他们表示,之前在近地空间探测到过这种上升调的合声波,此次在远地空间探测合声波说明,这种太空“鸟叫声”现象可能在太空中很普遍,或有助于理解该电磁辐射暴的形成。研究团队介绍说,合声... 2
-
-
11-08 07:50...科学家因此怀疑非人类动物同样能够想象它们以前去过的地方,但很难证明是否真的发生了这种大脑过程。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结合虚拟现实(VR)和脑机接口的新型系统,以探测老鼠的脑中所想。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360度VR竞技场,让3只老鼠在跑步机上行走,但VR让它看起来像是在穿过一个类似于黑暗隧道的空间。这些老鼠被训练... 11
-
11-08 00:00...有一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氦-3气体正不断地从地核向外部泄漏。”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地球的内核分为内外两层,外核为液态,而内核则被推测为固态,主要由高温高密度的铁、镍元素组成,温度可高达4000~6800℃。那么,地核中的氦-3气体到底来自何方,并且为何科学家如此关注这一现象?地球内部,一个隐藏的宝藏正在被揭示... 1
-
11-07 09:00...黑洞形成时宇宙年龄只有现在的3%。相关研究报告6日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刊发。波格丹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UHZ1星系,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上述黑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日发布消息说,波格丹团队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对UHZ1星系观测了两周,发现星系中存在密集、炽热、散发着X射线的气体,这是巨大黑... 1
-
11-05 03:30...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这一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标志着继全球率先发现新型双层镍氧化物超导体后,中国科学家又在其机理研究上做出领先成果。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是国际上重要的科学前沿。此前,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首次发... 1
-
11-04 06:10...为超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开辟全新路径。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近年来,如何构建新的计算架构,发展新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是国际关注的前沿热点。利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光计算,因高速度、低功耗等优点成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然而,计算载体从电变为光,还要替代现有电子器件实现系统级应用,面临诸多难题。为此,清华大学信息科... 16
-
10-31 17:50...“光影科学梦”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省科技馆举办。中国科技馆副馆长、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主任任海宏、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综合处处长沈林芑、中国科协科普部基础设施处处长王大鹏、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袁慎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文博院执行院长、研究馆员方黑虎等相关领导为巡映活动... 9
-
-
10-31 09:40...山东大学妇儿与生殖健康研究院陈子江院士同时入选妇产科学和内分泌与代谢两个领域全球前2%“终身影响力顶尖科学家”和“2023年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秦莹莹教授同时入选妇产科学和内分泌与代谢两个领域全球前2%“2023年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经统计,妇产科学领域,我国有15位专家入围“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44位专家入围“... 4
-
10-30 06:30...Asymmetricreductiveamination),则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手性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它不需制备亚胺或者烯胺中间体,由简单原料酮与胺源经一步反应即可生成手性胺。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明欣教授课题组致力于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的研究。在近期一项课题中,他和团队利用亚磷酰胺等廉价配体的催化体系,在添加剂的帮... 2
-
10-30 05:20...为跳出自然束缚、利用二氧化碳创造多样的糖提供了可能。科研团队从碳素缩合、异构、脱磷等酶促反应入手,用人工方式改造自然来源酶催化剂的催化特性,是此次研究的最关键创新。进入实验操作环节,研究人员将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人工改造过的酶等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仅用约17个小时,就高效、精准获得葡萄糖、阿洛酮... 7
-
10-30 04:50...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可直接利用废弃塑料、餐厨垃圾和二氧化碳等作为原料。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与细胞工厂结合产生的半导体材料-生物杂合体,可直接利用光能为细胞工厂提供还原力,生产的化学品具有更高的碳转化率,但目前缺乏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方法规模化合成杂合体。废水中普遍... 7
-
-
-
本页Url:
-
2025-02-01-18:4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