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3 15:50...此次冲突非常血腥并波及大量无辜民众,哥伦比亚政府也因此作出激烈反应。对相关地区控制权的争夺,是本次冲突爆发的重要原因。在事件发生后,发起进攻的“哥伦比亚民族解放组织”也发出几份以卡塔通博地区“保护者”自居的声明。声明表示,虽然其最初支持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分支第33阵线进入这一地区,但后者在进入后逐渐成为“威胁”... 0
-
01-11 18:50...共和党在去年大选中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以白人劳动群体、福音派信众、少数族裔天主教信众以及反女权主义者为主体的右翼保守派,在“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大旗下,开始对左翼自由派全面清算。MAGA运动的基础是“新杰克逊主义”(Neo-Jacksonism)。美国杰克逊总统(1829-1837)主张“美国优先”,不主动参与... 0
-
01-07 18:20...5%,较去年12月下旬减少1个百分点。中右翼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形势最好,与其在巴伐利亚州执政的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继续领跑,支持率为31%。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排名第二,支持率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21.5%,创下近一年来最高水平。社民党执政伙伴绿党所获支持率同样有所上升,增加1.5个百分点至13.5%,为2... 0
-
01-07 17:20...既有对前些年左翼力量几乎获得全面胜利的局面进行回调的因素,也有遭受外部干涉的因素,更深层次原因是拉美仍在探索一条可获公认、行之有效的振兴之路。和平发展占据主流2024年,总体稳定的局势为拉美一体化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巴西总统卢拉说,“南美洲最不需要的就是战争”,道出拉美和平发展的主流意愿。2024年7月,玻利维亚完成正式... 4
-
12-29 10:20...总体稳定的局势为拉美一体化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巴西总统卢拉说,南美洲最不需要的就是战争,道出拉美和平发展的主流意愿。2024年7月,玻利维亚完成正式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程序;12月,巴拿马成为南共市联系国,南共市国家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拉美国家间的一体化和地区整体对外合作进程稳步向前。12月6日,巴西总统卢拉(前... 6
-
12-24 11:20...根据新总理贝鲁的建议,总统马克龙任命了35名政府成员,其中包括14名部长和21名部长级代表。根据这项任命,新总理贝鲁同时负责生态和能源规划事务,内政部长布鲁诺勒塔约、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和文化部长拉茜达达蒂等几个重要职位的部长留任。其余职位中,前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被任命为教育部长,前总理曼... 0
-
-
12-20 08:40...并与马克龙结盟,给予了后者大力支持。分析人士据此认为,贝鲁是马克龙坚定的政治盟友。贝鲁1993年至1997年担任教育部长,还曾于2017年短暂地担任过1个月的司法部长。贝鲁在地方任职的履历更为引人关注,自2014年以来长期担任波城市长,在当地根基深厚。贝鲁还是波城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中文大会上... 0
-
12-16 03:10...贝鲁宣布支持马克龙参选。马克龙出任总统后,贝鲁曾在政府短暂任职。有媒体分析认为,马克龙之所以选择贝鲁出任总理,一是因为他是马克龙的坚定盟友,二是因为他从政经验丰富,与左右翼都能说得上话。在巴尼耶辞职后,马克龙选择总理的第一标准是确保总理人选不会被国民议会弹劾。贝鲁表示,他将努力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这条路就是“和... 2
-
12-15 03:10...1993年至1997年出任国民教育部长,2014年当选波城市长,连任至今。在马克龙首个总统任期内,贝鲁曾短暂担任过法国司法部长。2020年,他被马克龙任命为规划事务高级专员,负责为国家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第三,坚定支持马克龙。2017年,贝鲁宣布放弃参选法国总统,与马克龙结成联盟,全力支持马克龙竞选总统。2022年,... 1
-
12-14 20:20...推出一揽子激进改革措施,诸如以“电锯”方式精简政府机构,削减公共开支,停止政府干涉私营经济活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特许经营等。经过近一年的激进和猛烈改革,米莱政府宣称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比如通胀有所下降,财政赤字有所减少,严厉的紧缩政策使得捉襟见肘的财政形势得以缓解。不过,阿根廷政界、学界和社会对于改革成效意见不一,民... 1
-
12-14 20:00...集中票源对抗国民联盟候选人。最终,在国民议会577个席位中,泛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182个席位,跃居第一。马克龙所属的中间派阵营获得168个席位,失去相对多数地位。国民联盟及其盟友赢得143个席位,虽位列第三,但相比上一届议会(88席)实现历史性突破。新一届国民议会中任何一方都未得到绝对多数所需的289席。马克龙... 2
-
12-08 11:20...巴尼耶政府也由此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政府。舆论原本预计马克龙会快速提出新总理人选。不过,当天法国并没有等来新总理的任命。5日晚,马克龙面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称将于“未来几天内”任命新总理。马克龙上一次发表全国性电视讲话还是在今年6月9日。当时,因法国执政党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远低于极右翼的国民联盟,... 1
-
-
12-07 18:40...宣布放弃提高电力税计划,但极右翼国民联盟仍希望政府进一步调整,甚至一度向总理下“最后通牒”:要么政府调整预算草案,要么国民联盟将提交政府不信任案。巴尼耶方面则表示,不会屈服于极右翼党派的“讨价还价”,如果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对法国人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困难和严重”。最终,各方磋商没能打破政治僵局。12... 1
-
12-05 22:30...由左翼阵营185名议员提交的不信任动议在表决中得到331票支持,超过通过不信任动议所需的至少288票。另一项不信任动议由极右翼阵营140名议员提交,不再进行投票表决。5日,巴尼耶递交辞呈。马克龙将于当地时间5日晚发表全国讲话。马克龙今年6月解散国民议会提前选举,但这场“政治豪赌”以惨败告终,也为如今的政治动荡埋下伏笔。... 0
-
12-05 19:10...超过通过不信任动议所需的至少288票。另一项不信任动议由极右翼阵营140名议员提交,不再进行投票表决。法国总理强行通过预算法案引不满本月2日,巴尼耶绕过国民议会,强行通过一项社会保障法案,引发极右翼和左翼政党强烈不满。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均提交了针对巴尼耶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法国国民议会4日下午就针对... 4
-
12-05 11:30...由左翼阵营185名议员提交的不信任动议在表决中得到331票支持,超过通过不信任动议所需的至少288票。另一项不信任动议由极右翼阵营140名议员提交,不再进行投票表决。法国总理强行通过预算法案引不满本月2日,巴尼耶绕过国民议会,强行通过一项社会保障法案,引发极右翼和左翼政党强烈不满。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 2
-
12-05 02:40...由左翼阵营185名议员提交的不信任动议在表决中得到331票支持,超过通过不信任动议所需的至少288票。另一项不信任动议由极右翼阵营140名议员提交,不再进行投票表决。法国总理强行通过预算法案引不满本月2日,巴尼耶绕过国民议会,强行通过一项社会保障法案,引发极右翼和左翼政党强烈不满。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 2
-
12-04 22:10...议会议员可能在投票中展现出责任感,政府有可能在不信任投票中过关,这是我希望的,也是可能实现的。抛开政治差异、分歧和民主国家常见矛盾,我们告诉自己眼前还存在更重要利益。法国预算和公共账目部长洛朗圣-马丁表示,推翻巴尼耶政府及其提出的预算计划将意味着更严重的赤字问题和更多的不稳定性。然而,政治分析人士推测,极右翼与左翼结成... 3
-
-
12-04 05:30...本次表决将成为法国1962年以来首次成功通过的不信任投票,巴尼耶政府将下台,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政府。据悉,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开始着手寻觅新总理人选。马克龙表示,对今年6月提前解散国民议会的做法,不感到任何遗憾。据界面新闻,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议员们“放下个人野心”,不要支持会推翻现任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政客们如... 2
-
11-27 09:00...此次选民投票率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选民的不信任情绪逐渐累积,此次举行选举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和翁布里亚大区,近年来在诸如复苏经济、改善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长期政策目标未见明显成效,导致选民因失望情绪放弃投票;二是尽管各级政府均采取多种手段提振经济,意大利经济状况仍较为挣扎,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困扰使部分选民... 2
-
11-02 22:10...保守党在上一届政府中的执政盟友自由党的处境则更加惨烈,将可能在下届议会中失去所有席位。自由党在第二轮决选中竞选席位的3位候选人中有两位落选,而该党领导人奥什林·阿莫奈特的政治命运仍不明朗。在阿莫奈特所在的海外选区,保守党达莉亚·阿萨纳维丘特以49.10%的得票率击败阿莫奈特。不过,该选区的结果仍有可能因11月1日前接收... 7
-
10-01 18:30...该片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起来》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通过建立左翼电影小组、音乐小组,促成左翼电影《风云儿女》及其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同时《起来》也展现了夏衍、田汉、聂耳等左翼文化青年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克服重重困难,在党的领导下以笔为枪,成为文化义... 3
-
-
-
本页Url:
-
2025-02-15-00:5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