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4 17:00...在行走中,自由、舒展是生活的主色,他也毫无保留地表白着这样的情绪:“我爱这样舒展的生活/我的自由和散漫,喂养着我的灵气/和呼吸”(《远游》)。而今,在春城的语境中,他的书写又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之上获得了不一样的形塑。从滇西来到昆明,这几百公里的距离虽然在铁轨的丈量之下只有数小时的长度,但在纸面之上却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崭... 0
-
11-27 20:20...翌年调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70年至1977年任教于广东师范学院。1978年起,饶芃子历任暨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系主任、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文艺学、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中西戏剧比较、比较文艺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抉择、东南亚华文文学比较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规划... 2
-
11-09 11:50...“应国家之须”是吴汝纶为政、为学的目标指向,其实施路径是向内以“治心”、向外以“治事”。他将修身、经世和文学联系起来,提出为学三要:“学为立身,学为世用,学为文词。”立身是基础,世用是目的,文词是手段。吴汝纶并非在狭小的文学空间中看待诗文,而是将其放在时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彰显了以“世用”为归旨的学术品格。家国... 0
-
10-23 07:30...是儒家诗学早期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其语亦出《尚书尧典》,也是汉儒之通识。不过,早期诗、乐、舞是人兽共体(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而后期诗、乐、舞则浑然一体。如《礼记乐记》将诗与歌、舞对举,以为歌之为言也,并以不足递次连接言之长言之嗟叹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大序》则在承续中又作纠偏,以不足递次相连言之嗟叹之永歌之手之舞... 0
-
09-26 10:30...对“诗”与“志”所作形而上等级的区分,凸显汉儒对诗歌创作理论研究的深入。其次,诗、乐、舞三位一体,是儒家诗学早期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其语亦出《尚书·尧典》,也是汉儒之通识。不过,早期诗、乐、舞是人“兽”共体(“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而后期诗、乐、舞则浑然一体。如《礼记·乐记》将诗与歌、舞对举,以为“歌之为言也”,并... 0
-
08-01 21:30...程颢一言以蔽之曰:“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何谓感?感即动人心者也,物能动人心,事亦能动人心。如果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是物感的话,那么事之动人,缘事而发则是事感。按照朱熹的说法,感应有两层意思:一是“以感对应而言,则彼感而此应”;二是“专于感而言,则感又兼应意”。前者意在于:感与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 0
-
-
07-02 18:40...铁崖均为其讲明诗道。在杨维桢的意识中,诗学乃为专门之学,他说:“诗与文一技,而诗之工为尤难,不专其业,不造其家,冀传于世,妄也!”(《两浙作者集序》)因此,他非常重视诗歌创作经验和技巧的传授,这主要集中于其为弟子开设的几次诗课:一是记录于释安《铁雅先生拗律序》中的一次。杨维桢寓居钱塘之时,为诸生讲律体诗。这次诗课的主旨... 1
-
07-02 18:40...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9个国家的24家主流华文媒体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探寻古蜀文明的脉络。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拍摄。记者王磊摄7月1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在四川成都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9个国家的24家主流华文媒体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探寻古蜀文明的... 7
-
06-19 02:10...以及还未抵达的未来之境”。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我半生或者大半生生命的栖息地,更是我对人类和世界的认知、我的所思所想成形的原乡,也是我肉身的七情六欲和嬉笑怒骂的集散地”的“蜀地”,成了“根须”所深深扎入和“延伸至”的“地方”。梁平的诗学观念,就是要回返到故乡的本源,深入故乡为他特别设置的历史空间,并且求索、揭示和守护它... 3
-
05-20 18:20...在线下办理我要开餐馆、超市等65个不同事项的基础上,我市不断扩大跨部门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充分利用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系统,结合我市实际,增加了我要开烤肉馆我要开建材店等30个窗口办理事项,企业群众办理多个跨部门关联事项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我市持续深化事项办理流程重塑,按照材料最少、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流程最优目标,... 4
-
05-20 18:20...又恶用故实为哉!(《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朱弁所举之例,都是以自然物象为描写对象的佳作,而都是出自诗人的独特审美体验,而非求之于故实。体物的命题,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的文论经典《文赋》,其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张少康《文赋集释》)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诗缘情的美学内涵,以至于成为在诗学史... 0
-
05-08 19:10...气论提示着理解诗之声的路径,并支撑着声论的话语表达及价值判断。明人以声论诗对先秦气论的援用,明显展现出引譬连类的思维特质。先秦气论为明人以声论诗提供了引譬连类得以展开的知识体系与书写传统,明代主气与重活机的思想,则为之提供了文化土壤。成化、弘治以降,重理轻气的局面渐趋松动,动态之气化生万物的本源义得到凸显。相较宋代沉潜... 1
-
-
05-06 19:30...”何谓感?感即动人心者也,物能动人心,事亦能动人心。如果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是物感的话,那么事之动人,缘事而发则是事感。按照朱熹的说法,感应有两层意思:一是“以感对应而言,则彼感而此应”;二是“专于感而言,则感又兼应意”。前者意在于:感与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后者则意在于:心不是纯客观的,而是有意向性的。对事... 0
-
04-23 16:50...从十八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到现今AI时代已有260年的历史,如果按照25年为一代人来划分,等于10代人;改革开放40年多年时间,不足两代人的时间把西方国家十代人的发展经历个遍,如果把这40年拎出来,今天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和00后甚至10后都在属于诗歌的“一代人”中。“社会的嬗变和挤压把人家... 0
-
04-23 03:40...如其他咏薤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黄粱》云:‘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则于体物之外又有影写之功矣。予与晁叔用论,此叔用曰‘陈无己尝举老杜咏子规云:‘渺渺春风见,萧萧夜色栖。客怀那见此,故作傍人低。’如此等语,盖不从古人笔墨畦径中来,其所熔裁,殆别有造化也。又恶用故实为哉!”(《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 0
-
04-17 03:20...出现在王维的诗中,千年之后,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也出现在当代诗人的作品之中。这使我们相信,千年前的鸟鸣并未消逝,反而更强劲地鼓动着当代诗人的精神脉搏。某种意义上,聆听自然成为当下诗人不约而同的精神指向。诗人华清在《山中》寻找“自然的语言”,他写道,“山中遇雨/是自然的话语,风中蝉鸣,则是另一种”。诗人黑陶对朝霞投入真挚的... 3
-
04-16 13:20...他的代表性成果都是从“诗”中生发出来的。除了研究诗,孙玉石也写诗。“我爱听也爱唱美丽的歌曲/从前我却久久地吹着别人的芦笛/是时候了,现在我已经长大/我该把自己的号角含在嘴里……”这首《是时候了》是他的早年创作,诗中对美的沉迷和自我的觉醒,体现了一个爱美灵魂的主体追寻──这种追寻即便是到了中年以后也没有停止:“雨后的彩虹... 4
-
04-09 08:40...论从史出程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学术生涯时曾经说过:“在20世纪俄罗斯各种诗学流派中,最重要的也最令我神往的是巴赫金的诗学。”(《我所走过的学术道路》)这话我信。在我的心目中,程老师虽然写过《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等书,自然是俄苏文论研究专家,但这一专家的底色是巴赫金诗学。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巴赫金这碗酒垫底,他的俄苏文论研究... 3
-
-
04-02 03:50...以及徐祯卿“情—气—声—词—韵”的逻辑推演,均依据天地间一气流行而化生万物的原理解释诗之声的生成。在具体概念的言说上,亦偏好借鉴气论的分类体系及“阴阳”“清浊”等语词表达,如:“诗必求音,当借资词调法,等清浊,审阴阳,然后安字,始可以言诗。”(赵宧光《弹雅》)作为明代一大宗成熟的知识系统,气论提示着理解诗之声的路径,并... 0
-
03-27 13:00...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安民,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巨川,南京大学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巩本栋,吉林大学教授马大勇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山东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蒿峰向会务组提交了书面发言稿。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致辞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认为,诗词界学术界积极推动建构当代诗歌美学,一是要发... 2
-
03-20 18:50...在明其义理背景的前提下,引入与借鉴各种理论自然可以,为其有助于开显傅氏所说的“比较之价值与相互之关系”。但如果仅以泛道德化和政治化的观念衡裁古人,重价值判断,轻结构分析,与传统文学批评的特质从起点上就不能惬洽,是很容易遗失文学的“肌质感”及营造过程的艰难与精妙的。这样写成的批评史、文论史,不易说明古人鲜活的理论创设和批... 10
-
09-13 00:00...从胡适《白话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到林庚《中国文学简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都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后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主流。在唐代历史上,政治社会之“盛”与诗歌创作之“盛”,这二者的时限有所重合而又不完全吻合。盛唐分期概念的分歧,正体现了后世对文... 2
-
-
-
本页Url:
-
2024-12-27-06:5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