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8 07:50...“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隐藏在多块画像石中。记者在东汉西王母、伏羲女娲画像石上看到,西王母端坐正中,两侧的伏羲和女娲手执便面,自腰至尾相交,贯穿仙界、人间。山东博物馆展厅内展出的西王母、伏羲女娲画像石,伏羲女娲呈蛇尾相交状。赵晓摄“这是国家二级文物,画像中呈现了最典型的伏羲女娲蛇尾交缠画面。”山东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宋... 0
-
01-18 04:50...为货物品质保驾护航。当日上午,卸船作业流程繁忙有序,各环节紧密衔接。“由于果品特性,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条件将直接影响其新鲜度。”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运营部副经理王冲介绍说,“我们持续发挥‘优速捷’服务品牌优势,根据气温条件调整卸船作业时间,并指定专用泊位进行果品接卸,提前开辟货物出港‘绿色通道’,有效避免了鲜... 0
-
01-18 04:50...汇总新发现文物线索40余条,其中30处已完成实地核查登记。专家特别介绍了万柏林区磺厂石窟和古交市岔口风则峁遗址。万柏林区磺厂石窟位于磺厂村以南土坡顶上,处于太原西山主峰石千峰的北麓。石窟开凿在一巨石上,坐北朝南,窟外两侧尚有未开完的小龛9处,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微弧,三壁三龛。石窟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 0
-
01-18 04:30...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能让人们更加直观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特点,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丰满细节。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室,研究人员对种子进行扫描登记。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手持木杆,旋转着将半圆凹形的铲头打入地下,带出一节节不同质地、颜色和包含物的土芯,深埋在黄土之下的“文明密码”初露端倪——“洛阳铲”... 0
-
01-18 02:40...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吴琼摄现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留学生们不仅参观了展厅的文物,还体验投壶、木版年画拓印、文物盖章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任薇雅,是第一次参加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对投壶兴趣浓厚。今天参加的活动中,我最喜欢投壶。游戏过程中,任薇雅一箭即中,引得大家拍手叫好。我... 0
-
01-17 23:10...但需要明确一点,这些都是基于文物和历史记载的二次设计,不是文物本身。如果商用,是需要找我或末春询问授权的。有朋友拿着剧照来问,我才看到确实是用了我们书中的内容。剧方应该提前说一声,要个授权的,否则是不对的。12日晚,左丘萌再次发文称,已和剧方造型组已经取得了联系,在妥善解决中,希望会有好结果。其表示:好剧好演员,能用心... 0
-
-
01-17 19:00...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李岐介绍,为充分展示镇馆之宝何尊的魅力,博物院单独辟出整间中厅进行展示。从器型到纹饰,从铭文到释文,从何尊大事记到“中国”一词的存续,从文物展示、展板布置到研学互动,展览围绕何尊与“中国”的故事展开。一南一北两个展厅里青铜器... 0
-
01-17 18:50...在全国创新实践“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检察保护模式,建立起涉台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协作机制,实现涉台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性。2020年9月,翔安区检察院接到公益诉讼观察员反映,辖区内盐兵楼有部分毁损。经办检察官现场核实后发现,盐兵楼二层尤其是前廊已坍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遗失。三个月后,翔安区检察院发出... 0
-
01-17 18:40...放置有原石和打制石器模型,观众可以亲手触摸体验二者区别;在编织品文物展台,观众排队体验手工编织工具,切身感受千年前古人如何编织衣物;丝绸之路展区,观众可以在绢马互市贸易互动游戏中扮演一名粟特商人,答题闯关,体验丝路经商的乐趣……观众在新疆博物馆感受原石和打制石器的区别。新华社记者张瑜摄新疆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何晓介绍,除... 0
-
01-17 18:30...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展陈中包括目前我国考古发现史前最早的天文测量仪器圭尺、新石器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彩绘蟠龙纹陶盘等,充分展示了4000多年前陶寺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研究表明,陶寺古老的观象台已经能够推算一年的20个节气,尤其是春分、... 0
-
01-17 18:30...它不单单是天花板的组成部分,更像是日夜以对的天穹。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多家市文物局所属博物馆已经设立文创空间。据统计,2023年北京地区各博物馆文创产品营业额超2亿元。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吴王夫差剑文创主打“反差萌”让文物“活”起来,把“文... 0
-
01-17 18:30...观众由化身为考古专家的“数字人”引导,驾驶一叶黄金面具,在三星堆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等虚拟场景中穿梭遨游。自贡游客陈慧称:“第一视角可以看到这些文物在我面前的立体感,非常逼真。”上海游客罗盛泽称:“我们在上面看到一些立像、青铜面具、陶器、很多象牙,感觉能触碰到它,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文物工作者在那里探索一样。”从1934年开... 0
-
-
01-17 18:10...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40余家博物馆共同建设,是一个集数字藏品、数字展览、数字知识、云上策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平台。打开“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网站,来自18个国家50余家博物馆的2600余件数字藏品,以及宋韵文化策展库的3300余件数字文物,突破实体藏品与线下空间局限,组成多场不同主题的线上展览,面向... 0
-
01-17 18:00...和平年代,它让军人作风严谨、令行禁止。从南昌城打响的第一枪开始,军号制度就在人民军队中建立起来。在福建宁化的长征精神教育基地,珍藏着现存保存最完整的红军军号号谱。这本《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印制于1932年,是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后,19岁的红军小号手罗广茂誓死保存下来的,于七十年代筹建宁化县革命纪念馆时捐献给了国家。... 0
-
01-17 18:00...”全队唯一的“80后”——队长王新平从事文物工作11个年头了,对尼勒克县不可移动文物的“藏身之处”门儿清。尼勒克县是文物资源大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用煤遗迹,古墓葬、古岩画、古遗址及草原石人等229处不可移动文物像珍珠一般,散落全县各地。这次“四普”不仅要对“三普”已认定和登记文物开展复查,还要对... 0
-
01-17 17:50...我国再次开展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摸清“家底”,是开展各项保护工作的基础。相比于上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投入的人力增加了一半。找遗址,看标本,整资料,填表格,作登记……5000多支普查队伍、4.5万多名像侯骁秦这样的普查队员活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让我国文物资源“家底”更清晰。保护,来自基层默默无闻的“日拱一卒”,也来自... 0
-
01-17 17:30...“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数字人”伽瑶、数字藏经洞等各类基于文物数字化的成果持续涌现。在数字技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的同时,相关版权纠纷成为新的烦恼。“我们经常在市场上看到山寨产品,问商户是谁设计的?在哪儿生产的?他们均表示不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文物数字化导致的,但数字化后的广泛传播加剧了这一问题。”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吴... 0
-
01-17 17:10...目前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此后,“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数字人”伽瑶、数字藏经洞等各类基于文物数字化的成果持续涌现。在数字技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的同时,相关版权纠纷成为新的烦恼。“我们经常在市场上看到山寨产品,问商户是谁设计的?在哪儿生产的?他们均表示不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文物数字化... 0
-
-
01-17 17:10...距离镇北台的直线距离仅有几百米。曾几何时,黄土高原饱受风沙侵袭。西北风呼呼地刮,吹来漫天风沙,经年累月,镇北台的基座也逐渐被黄沙掩埋。“这儿以前都是土坡坡,人顺着坡就爬上去了,周边只要长点草,就有人来放羊。”指着镇北台东侧的一片花海,纪板娃回忆道。1982年,彼时的榆林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首次对镇北台进行文物调查和登记,由... 0
-
01-17 17:10...体现了中西审美的融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碗礁一号”在水下考古界大名鼎鼎。2005年6月下旬,一位渔民如往常一样在福建平潭碗礁附近捕鱼。随着几件花色精美古朴的瓷器出水,一艘沉睡海底数百年的商船终于被唤醒了。当年7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将这艘曾经被用来运送瓷器的沉船正式命名为“碗礁... 0
-
01-17 17:00...这也是三星堆首次将考古研究成果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于游客体验。场景中,观众由化身为考古专家的“数字人”引导,驾驶一叶黄金面具,在三星堆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等虚拟场景中穿梭遨游。从1934年开展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至今,90年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尤其是1986年,1号和2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沉睡3000年的... 0
-
01-17 16:50...曾是古同安的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首仕同安的4年6个月就住在里面,留下不少遗迹,被保存至今。多年来,通过保护修缮、活化利用,这里被打造成以朱子文化为特色的市民公园,千年文脉不断焕发新活力。如今,这里建有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朱子书院,还拥有同安文库、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等一系列文化场所,... 0
-
-
-
本页Url:
-
2025-01-18-19:1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