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 22:50...自1907年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百余年间先后有30多批次、6万多枚汉简出土,出土简牍具有数量多、发现早、研究历史长的特点。近年来,我省多方发力,不断加大简牍保护、研究、展示、弘扬工作,成效喜人。2007年,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挂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牌子;2012年,又批准该中心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离... 0
-
12-12 04:10...并于多年后,在西方博物馆展出,首批敦煌汉简因此与世人见面。马圈湾汉简,1979年6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于戈壁滩汉塞内侧的圆形沙丘中发现。因其位置隐蔽,幸而得以留存。玉门千秋玉门千秋,敦煌马圈湾汉简中极为珍贵的一枚。字迹清晰、书写工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古代文化及书法艺术的窗口。悬泉置悬泉汉简,悬泉置全称“敦煌郡效骨县... 0
-
11-24 05:30...是日常业务量的151%,同比增长9.7%,创历年双11当日新高。如今,快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那么2000年前在没有飞机、高铁的汉代,邮件是如何传送,当时的快递小哥又是怎么按时将物件送达的呢?答案就藏在历经千年的简牍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甘肃省敦煌市发现悬泉置遗址,这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 1
-
11-21 05:20...内容涉及军事、民政、法律、经济等各方面内容,是研究东汉初年河西居延边塞的重要文献。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近日接受采访,解读了这卷由36枚汉简组成的简册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为何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通过解读简册内容可知,其中详尽记载了一起原告为甲渠候粟君,被告名为寇恩的民事纠纷。责,即债,意为粟君向寇恩主张、催讨债务。甘肃... 2
-
11-18 06:20...这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就像是一本记录两千年前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真实重现了河西边塞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西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明互鉴,极大地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武威医简:国宝汉简中的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全世界独树一帜。2000多年前,医生们将自己的行医经验写到了医简上。中医文化也由此得以发展积淀。总台央视记... 1
-
11-16 02:30...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这些简牍保存比较完整,字迹清晰,为研究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丰富材料。更值得一提的是,睡虎地4号墓出土了两枚木牍,上有527个字。经考证,这两枚木牍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与“惊”写给家人的信,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二月辛... 2
-
-
11-10 07:10...契约边塞的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由于地湾地区处于军事塞防要地,其经济活动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像贳买贳卖这种经济活动,既属于个人行为,同时又受到当地官府和军事系统的双重管理。贳买贳卖是一种赊贷行为。赊买行为必然有债务关系存在,因此赊买赊卖双方需要口头约定或立契约来明确双方的责任。河西汉简里有不少债名籍,所谓债名籍即指索求负家... 0
-
11-05 16:20...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着大量秦律内容。(总台央视记者陈曦拍摄)其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 14
-
11-05 13:20...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1155枚竹简,约4万字,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着大量秦律内容。(总台央视记者陈曦拍摄)... 0
-
11-01 21:30...大量楚、秦、汉时期的简牍在湖北省荆州市出土,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保护安徽阜阳汉简。当时,在知名简牍保护专家方北松先生的指导下,我投入阜阳汉简脱水后的提取工作。脱水完成后的竹简,表面和细胞腔内都充满了脱水材料。我们要在脱水材料凝固前把竹简从... 6
-
10-19 02:50...是研究丝绸之路东段交通的重要资料。汉代的邮驿路网由设在全国各地交通要道的驿置机构组成,这些机构如同“邮局”,配备专门的车辆马匹和人员,保证上传下达有效运转。根据出土汉简记载,仅从长安至敦煌郡,就设有驿置30多个。根据邮书传递方向的不同,这些文书和信件被称为东书、南书、北书、西书。一般情况下,汉代负责邮书传递的人员较为固... 3
-
10-19 02:50...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介绍,从汉简记载来看,汉代西北人的饮食结构和现代人相似,士卒及居民把面、米等主食做出“花样”,再配以菜蔬,间或食用肉类。主食种类丰富,有糜子、精米、粟米、大麦、青稞等。该简记载了居延边塞城官辟有菜园,种植韭、葱、葵三种常见蔬菜。较之主食,这里的蔬菜种类相对没那么丰富。从汉简记录来看,当... 5
-
-
10-13 01:10...而墨迹本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书写的状态。有的竹简里的文字看上去仿佛墨迹如新,对书写者的研究会非常清晰。汉简不仅摆脱了石刻翻版的刀工限制,而且可以更加直接以观赏者的视角接触墨迹,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书写者的运墨,如水波,如飞檐,如飞鸟,笔锋随书写者情绪流走。书法的舞蹈性、音乐性,通过简牍得以彰显。简牍是实用基础上的艺术,这也是... 1
-
09-24 10:40...而且可能会殃及龛内两件易碎的陶盂。一旦陶盂破碎,存于其中的竹简便会受到损伤。重见天日的简牍就在眼前,可若不能提取,它所封存的历史永远也无法“解封”。情况越是复杂,心中越要冷静,操作越要稳定。赵阳深知,此时此刻双手随便一个激灵,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终,赵阳与现场人员商讨后决定采用两端局部固定、整体软托的方式进行提... 4
-
08-24 02:30...而且可能会殃及龛内两件易碎的陶盂。一旦陶盂破碎,存于其中的竹简便会受到损伤。重见天日的简牍就在眼前,可若不能提取,它所封存的历史永远也无法“解封”。情况越是复杂,心中越要冷静,操作越要稳定。赵阳深知,此时此刻双手随便一个激灵,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终,赵阳与现场人员商讨后决定采用两端局部固定、整体软托的方式进行提... 2
-
08-22 10:40...认为二十四节气形成与先民对节气的精密化测量有关。文献考据以李零对《管子幼官》《幼官图》和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等齐地节气系统关系考辨发端,为先秦因地域差异而存在不同节气,提供了研究新思路。辛德勇以《史记》《汉书》等两汉材料考证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刘晓峰对节气整体性名称进行了文献学梳理。此外,还有若干对月令文献的梳理涉及... 3
-
08-20 21:00...无论是屯戍劳作、候望烽火,还是往来书信、衣食住行……汉简中都有所体现。”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西汉在河西走廊修筑了绵延千里的塞垣,屯戍结合,大批人员迁徙至边塞。居延地区处于沙漠和戈壁之间,古时有“弱水流沙”之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的苍茫壮丽,正是发生于这片大地。历史总是藏着... 5
-
08-15 17:20...长方形较宽的称牍,多棱形的叫觚,还有两行、封检、削衣等。从材质来说,南方多竹质简牍,北方多木质简牍。置身于展览大厅,四周堆满简牍,鼻尖是淡淡的竹墨香气,仿佛置身于古时书院之中。简牍生动内容填补史籍盲区在2023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千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其中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 0
-
-
09-21 06:10...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1000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甘肃是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然而,由于缺乏展陈场馆,这些珍贵简牍文物大多只能“沉睡”在库房里,仅供学术研究。如今,总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的新... 2
-
09-13 10:30...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和亲乌孙。远嫁乌孙和亲的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虽然在悬泉汉简中未发现解忧公主出嫁的记载,但却有解忧公主上书汉廷请求救援和甘露三年带着乌孙贵人回长安的记载。此外,悬泉汉简中还有乌孙公主女少夫派遣质子的记载。因解忧公主在乌孙时间较长,被尊称为国母。《汉书》也多... 4
-
08-11 00:20...越来越多被“用起来”,不知不觉已“热起来”。甘肃是简牍大省,全国80%的汉简出自这里,出土数量超过8万枚。这些在汉代邮驿、烽燧下沉睡了近两千年的吉光片羽,记录着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的历史风貌。但对普通人来说,很多简牍内容晦涩,学术门槛很高。简牍学也因此一度成为“绝学”。为了摆脱这一局面,近年来,甘肃采取一系列措施。先从简... 5
-
08-01 10:50...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悬泉置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遗址,被正式宣布列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荣红梅表示,汉代邮驿有亭,邮,置,置是比较大的官驿,置于置之间距离大概在60公里以上。悬泉置之所以以悬泉命名,是因为三危山峡谷中有四眼悬泉。顺着悬泉置遗址向峡谷前行,小路的尽头有一片... 7
-
-
-
本页Url:
-
2024-12-21-03:0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