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 13:30...体长最长可达2.5米,行走时几乎呈直线。我国西北地区的白垩纪河口群是四足动物足迹数量丰富、多样性高的白垩纪地层,留存有大量恐龙足迹。位于乌兰镇的足迹点在一处悬崖的岩层底部,面积约6.2平方米。科研人员发现,岩层上所发现的恐龙足迹都为三趾足迹,至少有67个,长度范围在11厘米至21厘米间,其形态学特征符合斯氏跷脚龙足迹特... 0
-
12-15 15:50...旱情得到了缓解,他兴奋写下了《次韵章传道喜雨》。再有旱情后,苏轼再次前往常山祈雨,他向龙王奉上祭文、祝文,雨如约而至。而后苏轼在龙王庙泉水边立下了石碑,命名为“雩泉”。为了兑现他诺言,他重修了神庙,撰写了《雩泉记》。在之后的一次常山祭神归途,更是写下了被誉为豪放词开山代表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白垩... 0
-
11-02 00:00...但此前从未找到过与恐龙相关的化石。经专家初步鉴定,被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白垩纪时期。这次的发现,对香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此次恐龙化石是在香港东北水域的赤洲发现,该地属于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范围。早在今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接到渔农自然护理署通知,赤洲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动物化石... 5
-
10-10 02:10...位于大西洋海底300米以下、直径9公里的纳迪尔陨石坑,是由一颗小行星在大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造成的。这跟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直径约180公里)的年龄相同,目前认为形成后者的小行星也同时终结了恐龙统治时代。纳迪尔陨石坑于2022年首次被发现,但其成因此前并未确定。团队根据其直径数据猜测,它很可能也是小行... 5
-
09-18 21:00...长生黔江龙复原图长生黔江龙的标本发现于黔江上白垩统正阳组地层,为一具部分完整且关联的鸭嘴龙类恐龙骨骼,材料包括了下颌、背椎、后肢、完整的腰带以及关联的前部尾椎,体长约长8米,为四足行走。黔江龙是重庆第一个被正式研究命名的白垩纪恐龙属种,也是首个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鸭嘴龙类恐龙。其一系列原始和衍生特征反映了从“非鸭嘴龙科... 2
-
09-13 02:50...黔江正阳白垩纪恐龙化石保护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重庆黔江正阳组发现的第一个新的鸭嘴龙类恐龙——长生黔江龙被正式命名,这是首个发现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鸭嘴龙类恐龙。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在线发表。据悉,重庆市恐龙化石资源丰富,被誉为“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 0
-
-
08-25 23:10...长期从事恐龙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实地考察后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早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据了解,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最早于中国四川盆地发现,后来在中国的山东省以及韩国等地也陆续发现过。邢立达说,在临夏的新发现,很可能表明这类足迹在同期有更大的分布... 3
-
08-13 05:30...长期从事恐龙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实地考察后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早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据了解,白垩纪时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最早于中国四川盆地发现,后来在中国的山东省以及韩国等地也陆续发现过。邢立达说,在临夏的新发现,很可能表明这类足迹在同期有更大的分布... 2
-
08-07 19:50...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石之一。受近期持续降水影响,恐龙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内一处剥落的岩体表面,发现了一组五枚恐龙足迹化石,单枚足迹长度大约一至三厘米。长期从事恐龙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实地考察后初步判断,这组化石为白垩纪早期的微小型恐龙足迹化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足迹化... 3
-
07-12 17:40...目前已确定10个古生物化石采集点,其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恐龙幼体化石。从9月开始,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的科考人员在马鬃山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科考,经实地勘察和科学研判,在白垩纪地层和晚侏罗地层确定了10个古生物化石采集点,发现了甲龙类、禽龙类若干恐龙化石和龟鳖类化石,在零星采集工作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恐龙幼体化石。内蒙... 4
-
05-02 22: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随后协同莱阳白垩纪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恐龙蛋与众不同的变形现象,这种现象在已知的恐龙蛋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下,确认新发现的这窝恐龙蛋是一个全新的蛋种。研究人员从“变形... 14
-
05-02 21:4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随后协同莱阳白垩纪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些恐龙蛋与众不同的变形现象,这种现象在已知的恐龙蛋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下,确认新发现的这窝恐龙蛋是一个全新的蛋种。研究人员从“变形... 7
-
-
04-27 00:10...《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超能查派》男星戴夫·帕特尔也商谈加盟,具体角色未知。《侏罗纪世界4》定于2025年7月2号上映。然后是《鲜花谷街》(FlowervaleStreet),这是一部非常神秘的电影,甚至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有可能会是最新一部的科洛弗系列电影,不过这部电影是华纳出品,而科洛弗系列是派拉蒙的品牌。影片故事一直... 4
-
04-06 22:50...之后观众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怪兽电影,1966年圆谷制作公司拍摄的特摄电视剧《奥特Q》开创了特摄英雄的先河。《恐龙特急克塞号》就是这个谱系上的作品。《奥特Q》(1966)圆谷英二曾说,自己拍摄「特摄」的初衷是「给孩子们爱与梦想」,1988年山西电视台引进《恐龙特急克塞号》后,果然一下子引燃了中国儿童的热情,顺便带动了这... 4
-
02-29 22:00...该研究由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大学等机构院所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人员从124种鸟类基因组序列中提取到25640个不同遗传位点的DNA序列数据,结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记录,通过系... 3
-
02-23 20:40...旱情得到了缓解,他兴奋写下了《次韵章传道喜雨》。再有旱情后,苏轼再次前往常山祈雨,他向龙王奉上祭文、祝文,雨如约而至。而后苏轼在龙王庙泉水边立下了石碑,命名为“雩泉”。为了兑现他诺言,他重修了神庙,撰写了《雩泉记》。在之后的一次常山祭神归途,更是写下了被誉为豪放词开山代表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白垩... 1
-
02-22 20:20...由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斯科特·爱德华(ScottV.Edwards)院士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刘亮教授等中美科学家联手深入研究完成,相关论文近日以《基因组与化石证据揭示现代鸟类和被子植物在晚白垩纪同时兴起》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
-
10-03 06:10...白垩纪末全部灭绝。菊石,被地质学家当作测定岩石年代的“标准”化石,比如珠峰地区常见的侏罗纪菊石化石。△白垩纪异形菊石图片来源:“巅峰使命”卓奥友峰科考古生物分队△白垩纪海胆图片来源:“巅峰使命”卓奥友峰科考古生物分队青藏高原是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古生物化石不但是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也是认识地质时期环境与气候变化的... 3
-
-
09-09 21:30...怎么面向儿童开展生动的科普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索。”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馆长刘英凯说,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呈现了重大考古发现——辽宁热河生物群。通过互动式、情境化的参与,将白垩纪前后中国北方的丰富植被和生态环境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两年前,展览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沉浸式、交互化”成为这个展览的鲜明标... 3
-
07-27 05:20...的小型哺乳动物正在攻击双足有喙的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lujiatunensis),揭示生活在白垩纪的哺乳动物可能曾捕猎体型远大于自己的恐龙。这项研究发现表明,白垩纪小型哺乳动物可能对一些恐龙物种造成威胁,从而挑战了此前它们只是较大恐龙的猎物的假设。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和加拿大卡尔顿大学Jor... 4
-
07-20 14:30...中加两国学者围绕这块化石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8日晚发布于国际知名学术杂志《自然》的子期刊《科学报告》。论文作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发现意义重大,颠覆了人类以往对于白垩纪恐龙世界的认知。这块现在被收藏在山东省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博物馆的罕见化石被认为再次挑战了白垩纪恐龙的“霸主地位”,在此之... 4
-
07-17 03:40...可能由当时气候变暖、火山活动频繁、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所致。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琥珀就像时间胶囊,将上亿年前的地球生物呈现在现代人面前。近日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含有生物的琥珀化石在白垩纪某个阶段特别丰富,可能由当时气候变暖、火山活动频繁、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所致。琥珀是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化学变化... 4
-
-
-
本页Url:
-
2025-01-24-09:0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