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7 18:50...跋山实证给出“中国答案”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因2020年夏季跋山水库泄洪冲刷出象牙化石被偶然发现。自2021年起开启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出土文化遗物数量巨大,涵盖类型丰富。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9.9万年的“象牙铲形器”,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0
-
01-17 17:10...出土了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并首次在渭北地区发现了原位埋藏的盘状石核、手斧等重要遗物,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为渭北乃至黄河中游地区古人类石器技术演进、人类行为适应方式等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资料。另外,通过坚实的地层埋藏学和年代学证据,初步建立起了渭北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以来长达60多万年、... 0
-
01-15 07:50...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吴雁说,在2024年的发掘工作中,龙骨坡遗址内不仅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石制品、骨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等,还发现了较为清晰的人类活动面及原地埋藏的巨颌虎、古豺、硕鬣狗粪便化石。它们的出土,为探索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遗址文化面貌特征及地层堆积成因、环境演变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而在四川省阿坝州... 1
-
01-14 11:50...来自民建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围绕北京推动世界遗产保护接受采访。他介绍,2023年,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成立。联盟旨在促进北京的世界遗产共同交流,打造“世界遗产在北京”这一品牌。“世界遗产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说,列入世界遗产说明其遗产价值得到了较高的国际认同,而... 1
-
12-30 11:00...此次亮相北馆通史展及瓷器展的“镇馆之宝”有: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云梦睡虎地秦简及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此外,通史展还上新了黑夫家信木牍、针灸铜人立像、孙中山题“诚仁医院”、陈潭秋家书等众多不同时期的精品文物。馆长张晓云表示,南馆专题展和北馆通史展优势互补,将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加凸显省博作为传承... 0
-
12-30 08:30...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根据化石的出土地将其命名为“郧县人”。通过头骨特征,判定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地层又出土了第3具(3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约100万年。“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 0
-
-
12-29 17:00...华龙洞人的面貌特征,已经同现代人接近。”吴秀杰和中外科学家们确认,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华龙洞是继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数量丰富、并包含有石器等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发现了“她”——古老向现代的演进已在华龙洞率先发生这一个“较为完整的头骨”属于谁?2014年至2024年,中国... 5
-
12-27 07:10...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地层再次惊现第3具(3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专家团队成员、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小波曾参与“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考古发掘工作,他作为科研团队代表介绍了两尊复原像的诞生过程。冯小波介绍,研究... 0
-
12-27 03:50...两具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同一地层被发现。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在发布会上介绍,“郧县人”考古成果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文化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2017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山西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 1
-
12-27 03:00...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根据化石的出土地将其命名为“郧县人”。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两具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同一地层被发现。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在发布会上介绍,“郧县人”考古成果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 1
-
12-27 02:30...年龄25至45岁,距今约100万年;2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至45岁,距今约100万年。2017年6月,“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的强大科研团队,开展了历时... 0
-
12-21 02:30...这对于了解东亚古人类的演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跖骨(化石)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这个化石对于探讨当时人类行走的方式以及身高,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首先进行测量分析,然后进行形态特征的描述,另外采用CT的方法对内部骨小梁的结构进行研究,来探讨他和现代人的区别。此外我们还要... 0
-
-
12-20 22:00...是迄今为止中国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张斌摄记者:截至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南方洞穴遗址有哪些?这些遗址有些什么特点?董哲: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石灰岩山体,因溶蚀作用形成众多喀斯特洞穴,多分布在贵州、云南等二级阶梯上。安徽、浙江、福建等三级阶梯上也有一系列比较重要的发现,如安徽繁昌人字洞、东至华龙洞、和县龙潭... 2
-
12-17 03:00...”“这一发现可以说是人类起源和进化领域近10年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听完介绍,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研究所所长、古人类学家MaríaMartinón-Torres感到惊喜,“在这里发现了保存相当完好的化石和石器,并且反映出的人口规模与人类起源关联程度很高,对全球化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华龙洞遗址发掘... 0
-
12-17 02:50...“石破天惊华龙洞:走进30万年前古人类的家园”,门口“石壁”上的标语直奔主题,让人仿佛瞬间进入远古人类世界。“新场馆内部围绕华龙洞的秘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华龙洞人生活方式、遗址保护利用等主题,设置了四个单元,生动展现了华龙洞遗址‘前世今生’及科学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说。在前言序厅,“... 0
-
12-17 02:30...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于12月6日至8日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以及安徽省市县有关领导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近百名科研专家及学者相聚一堂,分享交流东亚古人类学研究最新科研成果。来自国内外的19名专家学者受... 0
-
12-16 18:30...这成为“多地区进化说”的雏形。95年过去了,周口店遗址成为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数量最丰富、种类最齐全并且延续时间很长的古人类遗址,改写了学界对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延长了中华大地的历史轴线,奠定了我国古人类研究相关学科的基石。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未来仍有很大的突破空... 0
-
12-13 02:40...华龙洞是继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数量丰富、并包含有石器等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发现了“她”——古老向现代的演进已在华龙洞率先发生这一个“较为完整的头骨”属于谁?2014年至202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会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管所等对华龙洞周边区域开展系列调查、剖面... 0
-
-
12-13 02:20...两名大学生正在整理从人字洞中挖掘出的泥土,进行采样。在1998年至2005年最初阶段的发掘中,经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繁昌人字洞”遗址地质年代确定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56万年至220万年,成为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但这还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区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通过与相关大学... 4
-
12-12 21:00...每所高校可以有多个队伍,每支队伍包括1名指导老师和5名在校本科生。2025年1月6日至2月21日为预赛阶段,参赛队伍按要求书面提交超算应用优化提案。总决赛将于2025年5月10日至14日在青海大学举办,通过预赛选拔的高校队伍将上演面对面巅峰对决,亲手设计安装小型超算集群,运行优化基准测试、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等赛题... 1
-
12-12 16:40...华龙洞人的面部和下颌部已经开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较高、头骨纤细化、出现了智人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12月8日在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发布成果时说。此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 0
-
10-01 15:00...无锡现场直播了无锡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两座墓葬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具古人骨架,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学院提取了两具骨架样本,从其中的一具骨架成功提取出了古DNA。文少卿介绍,该例样本为男性,其母系遗传类型属于单倍群F1a14。检索对比已发表的古代各地区考古提取的线粒体DNA数据,此类型DNA在越南北部(距今4000—2000年... 1
-
-
-
本页Url:
-
2025-01-19-19:5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