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7 10:30...通过乘组在轨填写问卷、拍摄视频等方式,科研人员将获取航天员活动相关的空间尺寸及使用合理性,设备设施布局合理性、用户界面可用性等数据,为后续建立空间站人因适居性设计指南提供支持。神十九乘组完成精细动作控制相关测试为探究长期飞行的影响,乘组完成了精细动作控制相关测试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关工作,获取的实验数据将分别用于微重... 0
-
02-16 22:00...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已过半上周,乘组开展了“长期在轨典型姿态下操作力变化规律研究”项目的测试及数据采集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基于航天员飞行前、中、后不同时期数据,对比分析多类型操作力的天地差异及其随在轨时长的变化,探究其变化机制。获取相关活动数据为适居性设计提供支持在“空间站任务人因适居性数据获取研究”方面,通过乘组在轨填... 0
-
02-11 18:10...贴春联、挂福字、吃年夜饭都是太空过节的必备项目。除了给“太空家园”装扮上夺目的“中国红”,“龙马乘组”还穿上了喜气洋洋的“祥云服”,一同分享了丰盛的年夜饭,并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新春祝福。春节期间,航天员还进行了娱乐活动,并与家人、亲友视频通话。与此同时,站务管理等日常工作及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也有序开展中。航天医学实验:航... 0
-
02-09 20:30...斑马鱼在太空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原本设计时长30天的实验,最后实际运行43天,刷新了国际上水生生态系统空间运行最长时间,实现了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叶光富:上去没多久,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鱼居然产卵了,产了不少卵。当时我们就拿一个采集器把鱼卵又收集起来,第一时间给它封存,因为后续要下行,科学家对它进行专项的研究分... 0
-
01-31 00:00...我们乘组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按照计划,我们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我们一定会密切配合,乘组一心,天地一心,精心操作,确保后续任务圆满完成。宋令东:太空漫步深受震撼航天员宋令东:这三个月,我们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圆满完成了两... 1
-
01-29 08:40...巳巳如意!这是继神舟十三号、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七号之后,中国人第四次在自己的“太空家园”欢度春节。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丹:现在三名航天员正在享用他们的年夜饭,我手上就是一份航天员的春节食谱,可以看到主食是饺子和八宝饭,而菜名也都取得充满寓意,大吉大利是道口烧鸡,红红火火是酱牛肉,福如东海是海藻沙拉,这些都是地面的工作人员根... 5
-
-
01-24 18:10...于2024年11月4日安全返回。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任务连续在轨飞行时长、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首次圆满完成我国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对提升我国... 5
-
01-21 20:10...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第一次出舱开始,任务集中于进行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到现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中国空间站总共进行了四次舱外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李志海说,每次任务都有不同的侧重,也会有相应创新:李志海:我们就是针对防护部位的特征,然后去设计专门的防护结构,能够实现对防护结构的紧固。实际上这次我们是第四次去进行舱外... 6
-
01-21 07:20...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如今神十九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过半。据介绍,后续他们将在轨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还将在忙碌的工作状态中迎来蛇年新春佳节。1月20日... 0
-
11-14 11:00...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直到今年12月,完成“高强度”工作的小分队才能返回东风着陆场,堪称“天空最忙的三个中国人”。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已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6月6日11时9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2时19分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 2
-
11-09 23:30...同样在20年前,人们在电视机前担心航天英雄能否安全返回出舱,而今天,热心网友们观看直播时也不忘调侃航天员桂海潮的学生“你的导师突破大气层空降回地球,你的论文至今未完成”。而看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的灿烂笑容后,“点赞”“真好”也成为社交平台评论区的高频词……从紧张到淡定自若,从担心到“习以为常”,这就是中国航天医学体系的完... 3
-
11-07 17:30...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9时1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 2
-
-
11-07 14:00...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唐胜杰江新林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 3
-
11-04 01:00...在核心着陆区负责外围安保工作的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民辅警们,在3名航天员登上转移直升机间隙送上真挚祝福。时光闪回至10月30日晚间。当晚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六号“博士乘组”踏上回家路。当晚,在东风主着陆场,一架架直升机、保障车辆的轰鸣声划破原本寂静的巴丹吉林沙漠... 1
-
11-02 04:10...火箭升空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的抖动。他眼前一阵发黑,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裂了。面对地面训练从未遇到的情况,他咬牙坚持26秒,直到现象逐渐消失。2008年9月,航天员翟志刚准备出舱时,突然听到轨道舱火灾报警声。面对回不去的风险,他置个人安危不顾而毅然出舱,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高高飘扬。飞天,还是一种不懈的坚持——成功实施我... 16
-
11-01 19:00...“神十六”航天乘组在返回地球路上淡定聊天,“挺好的,挺稳”。同样在20年前,人们在电视机前担心航天英雄能否安全返回出舱,而今天,热心网友们观看直播时也不忘调侃航天员桂海潮的学生“你的导师突破大气层空降回地球,你的论文至今未完成”。而看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的灿烂笑容后,“点赞”“真好”也成为社交平台评论区的高频词……从紧张... 3
-
11-01 08:40...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新闻多一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 4
-
11-01 08:40...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我国空间站研制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天线网络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以及为天链中继卫星研制的有效载荷系统、为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家园保驾护航。升级版中继终端在返回前的几天就正式开始工作。中继终端通过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地面与飞船、航天员的通信,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 2
-
-
11-01 04:00...成为目前飞天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完成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这些记录的“刷新”,见证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飞”,有了更大规模的在轨应用任务。此前,神舟十六号乘组向神舟十七号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 4
-
10-31 10:50...两乘组移交空间站钥匙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按计划,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30日晚撤离空间站组合体。目前,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准备迎接航天员回... 2
-
10-30 18:40...飞机在前舱安装了搜索引导系统,机组可以实时掌握神舟飞船方位、距离等关键信息,提高搜索目标的精准度。演练中,空中分队在接到通报的落点后,快速机动、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神舟十六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张雷:首先我们五架飞机夜航,从这个待命点起飞,到达这个布阵的空域里面,然后每架飞机保持200米的高度差空中待命。当收到信号以... 1
-
10-30 02:20...当收到信号以后,听指挥机的指令向着陆点归拢飞行,然后依次下降高度,快速地着陆。针对此次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着陆时间推算,空中分队准备、起飞时段是在拂晓,这也对人员、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舟十六号搜救回收任务空中分队张雷:到这以后我们主要开展了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个阶段是我们本级的自行训练,结合这个场地的勘察,对整个着陆场... 2
-
-
-
本页Url:
-
2025-02-17-18:2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