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8 10:20...用心用情书写和记录中国时代之变、乡村之变,让新闻报道与时代共鸣。石榴之形——媒体融合展现“圆融”之意。石榴形圆,色红,寓意着团圆与和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圆”的崇尚不谋而合,“圆”既是系列报道的立意,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宗旨。策划者、记者、编者皆以文学为创作主线,运用“图影音画”为针法,将民族、乡村、文学编织... 0
-
10-26 21:00...从四川到云南、贵州、甘肃……作为中国最早的行走文学践行者之一,阿来在行走中发现了旷野的诗意、诗性、诗心与诗情。在《去有风的旷野》中,阿来还呈现了他作为一位植物学的痴迷者和博学者的一面。他的文章无一不聚焦花草树木,棘豆、风花菊、香青、蝇子草……他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对每一株花草如数家珍。他的手机和电脑硬盘里,储存... 0
-
09-23 15:20...酿酒史也是文明史,酒不仅仅是和诗文相关的存在,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酒对于国计民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讲嘉宾阿来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酿酒产业链的各方专家分享了自己关于农业与酒业的渊源好粮何以酿好酒的精彩观点。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均(右)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 0
-
05-06 18:20...也有对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强调,从一般的行政措施到系统性的法律法规都有提及,我觉得这是一个听了让人有把握、有信心的会。作为著名作家,阿来自然注意到文学创作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在人民的生活当中成长起来。他举例道,战国时期有了都江堰,汉代有了文翁石室,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和文化教育... 1
-
04-29 01:40...经冬不凋的草木已经有新绿萌动了,让从北方来的杜甫感到惊奇。”阿来解析道,杜甫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觉得不必再为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颠沛流离而独自哀伤,要在这“天一方”的“新人民”中开始新的生活了。一年半时间,20场讲座,杜甫及其笔下的成都,在阿来的讲解中“活”了起来。“当我们把杜甫和一座城市、一个时代联系起来,就渐... 0
-
04-24 11:30...”阿来解析道,杜甫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觉得不必再为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颠沛流离而独自哀伤,要在这“天一方”的“新人民”中开始新的生活了。一年半时间,20场讲座,杜甫及其笔下的成都,在阿来的讲解中“活”了起来。“当我们把杜甫和一座城市、一个时代联系起来,就渐渐看到一个远去的人,他的生命消逝上千年,但是仍然把千古情怀... 1
-
-
03-29 20:30...《夜谭十记》创造了兼具中国古典小说韵味的中国风范、中国气派的短篇小说样式。2010年,《夜谭十记》中《盗官记》一章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广为人知。马识途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他百岁之后依然笔耕不辍,2017年,身患肺癌的马识途加紧撰写《夜谭续记》,很多内容都是在医院里完成的,2020年《夜谭续记... 1
-
03-16 08:40...1月27日下午,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之“岑参成都诗”,在阿来书房迎来第三讲。从第一讲的“入蜀前,在边塞”到第二讲的“蜀道专场”,用阿来的话来说,“第一讲是讲那个在西域放歌的岑参,第二讲是讲岑参的蜀道诗,都是引子。这一讲才是真正开始讲岑参的成都诗。”被任命为嘉州刺史的岑参,在前往嘉州之前,先在杜鸿渐的幕府... 0
-
02-10 19:50...抵达成都。1月27日下午,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之“岑参成都诗”,在阿来书房迎来第三讲。从第一讲的“入蜀前,在边塞”到第二讲的“蜀道专场”,用阿来的话来说,“第一讲是讲那个在西域放歌的岑参,第二讲是讲岑参的蜀道诗,都是引子。这一讲才是真正开始讲岑参的成都诗。”被任命为嘉州刺史的岑参,在前往嘉州之前,先在杜... 0
-
01-31 10:50...抵达成都。1月27日下午,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之“岑参成都诗”,在阿来书房迎来第三讲。从第一讲的“入蜀前,在边塞”到第二讲的“蜀道专场”,用阿来的话来说,“第一讲是讲那个在西域放歌的岑参,第二讲是讲岑参的蜀道诗,都是引子。这一讲才是真正开始讲岑参的成都诗。”被任命为嘉州刺史的岑参,在前往嘉州之前,先在杜... 0
-
12-31 05:00...“古人没有把应用性的文字跟文学表达对立起来,所以古典文学当中的很多篇目,本意并不是文学。”阿来为同学们签名留念以生于今天四川彭山的李密所作《陈情表》为例,它主要讲述作者与祖母之间的关系,透露着非常真挚的情感,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不过阿来表示,《陈情表》“实际上是一篇应用文,‘表’就是下级写给上级... 0
-
12-29 20:10...阿来读了卡彭铁尔去了古巴,读了略萨去了秘鲁,读了帕斯和鲁尔福去了墨西哥,而东南亚国家,他基本没去过,因为没读过那些国家作家的作品。行走构成了阿来文学创作的重要基础,形成了阿来文学创作的源泉、动力与保障。20多年前,年轻的阿来就走遍了四川阿坝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翻阅了18位土司50余万字的家族史,最后写出长篇小说《尘埃落... 0
-
-
12-23 19:20...并没有细分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体裁,“古人没有把应用性的文字跟文学表达对立起来,所以古典文学当中的很多篇目,本意并不是文学。”阿来为同学们签名留念以生于今天四川彭山的李密所作《陈情表》为例,它主要讲述作者与祖母之间的关系,透露着非常真挚的情感,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不过阿来表示,《陈情表》“... 0
-
12-14 04:30...并没有细分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体裁,“古人没有把应用性的文字跟文学表达对立起来,所以古典文学当中的很多篇目,本意并不是文学。”阿来为同学们签名留念以生于今天四川彭山的李密所作《陈情表》为例,它主要讲述作者与祖母之间的关系,透露着非常真挚的情感,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不过阿来表示,《陈情表》“... 1
-
12-10 20:40...皆源于准确认真细致地观察。同时,观察又需要以知识作为支撑,哪怕我们去观察一棵树,也得有一点植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去进行表达。”再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千把字的文章,怎么写丽江?靠观察。”阿来回忆,2006年他去丽江旅行,应当地朋友邀请写下此文。他注意到,丽江古城随处抬头就可望见玉龙雪山,而在四方街,旧时开凿的水道... 3
-
12-01 16:30...重新塑造了“西高地”的人文地理形态,并在无形中与“东沿海”形成对照,改塑了这个时代文学中国的人文地理版图。这或许是阿来《西高地行记》最具审美价值的地方。《西高地行记》这一独特审美价值的获取,是基于阿来对这个时代“游记体散文”的两个文学症候的诊断与反击。一个是“意义的空转”,一个是“情感的空洞”。阿来在《西高地行记》中指... 1
-
12-01 15:50...改塑了这个时代文学中国的人文地理版图。这或许是阿来《西高地行记》最具审美价值的地方。《西高地行记》这一独特审美价值的获取,是基于阿来对这个时代“游记体散文”的两个文学症候的诊断与反击。一个是“意义的空转”,一个是“情感的空洞”。阿来在《西高地行记》中指出,“今天,游记体散文面临一个危机,那就是只看见姿态,却不见对象呈现... 0
-
12-01 14:50...成为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英国军队等各方力量的必争之地?阿来致力讲述的不仅仅是川属藏族民众独特的坎坷命运、精神传奇,更多的是对于他热爱的这块土地的未来命运的反思。很多人以为阿来这种高产的作家一定都是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其实不然。他热衷行走,喜欢观察,迷醉于勘探,沉吟于思考。阿来自言一直是用“笨办法”... 1
-
-
12-01 11:20...改塑了这个时代文学中国的人文地理版图。这或许是阿来《西高地行记》最具审美价值的地方。《西高地行记》这一独特审美价值的获取,是基于阿来对这个时代“游记体散文”的两个文学症候的诊断与反击。一个是“意义的空转”,一个是“情感的空洞”。阿来在《西高地行记》中指出,“今天,游记体散文面临一个危机,那就是只看见姿态,却不见对象呈现... 1
-
11-28 10:20...对写作技巧比较看重,但这次跳出来,选择《立秋》经过了慎重考虑,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理由,我们编辑部包括我们的主编程永新,都展开了好几场讨论,我们可以给出两个重要的理由,第一个就是两个字扎实。《立秋》有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说的就是一个农村少年读了书来到省城,当记者,有了铁饭碗,后来又砸了铁饭碗去下海经商,从一个小饭馆到民营公... 1
-
11-05 10:20...生长着的野樱桃,充满着原始的生命张力,带给读者独特深邃的阅读体验。贰一个作家的文学回忆录在梭磨河回溯青春诗意“梭磨河/梭磨河/我拆读你辗转而来的信札。”阿来说,之所以诗集会以“梭磨河”命名,是因为这条河流就是自己家乡的一条河流。从地理上讲,梭磨河是大渡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大渡河一路奔流,翻越群山峡谷,最后在乐山大佛脚下融... 1
-
11-03 18:20...阿来向读者分享了自己写诗的缘起:我相信每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都是一个狂热的读者。我当时有幸读了很多诗,对我影响最大的诗人名叫惠特曼。另外,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地方的地理和文化其实都蕴含着美,如果不经过书写,不但不会被外界所知,也未必会和当地人建立真实的联系。所以,我们跟土地、故乡的关系也不应该停留在肉体上,更应建立在感情、... 0
-
-
-
本页Url:
-
2024-11-08-16:2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