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2 19:00...其他季节就可以到深远海的区域开展科学考察。一年四季都非常忙,这个船的使命任务排得非常满。B设计建造中充分借鉴了“雪龙”号、“雪龙2”号的经验“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和之前频频亮相的“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相比,有什么不同?张洪欣表示,该船在设计和建造过程当中充分借鉴了“雪龙”号、“雪龙2”号这两艘船的经验,属于... 1
-
01-05 19:10...也是环南极冰架消退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陈超说。有研究显示,目前南极洲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主要与阿蒙森海漂浮冰架融化有关。此外,在21世纪,阿蒙森海的变暖速度可能是历史记录数据的约3倍,未来总体平均变暖趋势为每世纪增温0.8至1.4摄氏度,而历史平均值为每世纪增温0.25摄氏度。陈超认为,监测该海域水文、气象、海冰、化学... 3
-
01-04 15:00...阿蒙森海的变暖速度可能是历史记录数据的约3倍,未来总体平均变暖趋势为每世纪增温0.8至1.4摄氏度,而历史平均值为每世纪增温0.25摄氏度。陈超认为,监测该海域水文、气象、海冰、化学、生态、地质、地球物理等基本环境信息,对分析掌握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航海等提供重要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18年... 2
-
01-03 14:50...一年四季都非常忙,这个船的使命任务排得非常满。小而精可破开一米厚当年冰“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它有哪些本领和绝招?它和之前频频亮相的“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相比,又有什么不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保障中心副主任海洋调查正高级工程师张洪欣:这个船在设计和建造过程当中充分借鉴了“雪龙”号、“雪龙2”号这两艘船的经验,属... 0
-
12-31 07:00...从码头前沿延伸至港外,目前尚未对船舶通航等造成明显影响。另据烟台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监测科负责人邴磊介绍,该中心的一幅卫星遥感监测图像显示,图像范围内,12月22日辽东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为43海里;莱州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约为8... 2
-
12-28 20:00...派出“雪龙2”号破冰开道。船时5日6时许,“天惠”轮在冰区外等待,“雪龙2”号起航探路。“哐哐,吱吱”,船艏传来冰与钢碰撞摩擦声;船舷旁,嶙峋剔透的海冰翻出水面,挤向两侧;船后则留下一条深黑色水道。12月5日,“雪龙2”号为“天惠”轮破冰开道。新华社记者周圆摄肖志民介绍说,“雪龙2”号曾经为“雪龙”号破冰引航,积累了不... 0
-
-
12-28 16:10...海冰是中国北方冬季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之一,对航运、海水养殖、海岛居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辽东湾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海中水温最低、冰情最重处,每年都有大量固定冰与浮冰出现。根据最新卫星遥感和陆岸监测数据显示,渤海、黄海北部和胶州湾海域部分海域被云雾覆盖,在可监测海域发现海冰,总面积约17844平方公里... 0
-
12-23 21:20...发现港口水域海冰较多,从码头前沿延伸至港外,目前尚未对船舶通航等造成明显影响。另据烟台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监测科负责人邴磊介绍,该中心的一幅卫星遥感监测图像显示,图像范围内,12月22日辽东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为43海里;莱州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海冰外... 0
-
12-23 20:40...经过海事执法人员现场巡查,发现港口水域海冰较多,从码头前沿延伸至港外。据烟台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监测科负责人邴磊介绍,卫星遥感监测图像显示,12月22日辽东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为43海里;莱州湾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海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约为8海里;黄海北... 0
-
12-20 21:10...而北极地区也出现了大陆地区加速“绿化”、亚北极种类北移等显著变化。通过现场科学考察,可以系统掌握北极生态系统特征并预测潜在变化,为北极熊等关键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由于北极升温是全球平均升温的2倍以上,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也可以为全球升温背景下全球其他地区生态系统的未来变化趋势提供参考。在北极冰站作业期间,科... 0
-
12-12 08:50...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在自主装备研发、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方面,共计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布放潜标5套,开展气象探空142组,完成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布放各类抛弃式冰基浮标26套,开展了海面气象、大气成... 1
-
12-08 07:10...派出“雪龙2”号破冰开道。船时5日6时许,“天惠”轮在冰区外等待,“雪龙2”号起航探路。“哐哐,吱吱”,船艏传来冰与钢碰撞摩擦声;船舷旁,嶙峋剔透的海冰翻出水面,挤向两侧;船后则留下一条深黑色水道。12月5日,“雪龙2”号为“天惠”轮破冰开道。新华社记者周圆摄肖志民介绍说,“雪龙2”号曾经为“雪龙”号破冰引航,积累了不... 0
-
-
11-30 10:00...最终在那里融化。1986年,这座冰山首次从南极洲西部的费尔奇纳-罗尼冰架上崩塌,随后立即搁浅在海底,并在那里停留了30多年。2020年,英国南极调查局的AndrewFleming注意到该冰山开始移动。他表示,该冰山最终失去了抓地力,从而开始移动。观测显示,该冰山大约有400米厚,占地约4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美国纽约... 1
-
10-12 22:50...使得产品在冬季不用热水也可以取得与夏季同样的去污效果。北极科学考察可以更好预测生态环境变化。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如珊瑚礁白化、部分物种灭绝、新物种入侵等,而北极地区也出现了大陆地区加速“绿化”、亚北极种类北移等显著变化。通过现场科学考察,可以系统掌握北极生态系统特征并预测潜在变化,为北极熊等关键物种... 0
-
10-01 18:40...在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方面,共计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布放潜标5套,开展气象探空142组,完成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布放各类抛弃式冰基浮标26套,开展了海面气象、大气成分、气溶胶、海漂垃圾、冰区海冰和船舶应力测试等工作,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在洋中脊调查方面,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定点观测、地球物理海... 0
-
09-28 22:10...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陈陟:我们这次科考,无论是在长期业务化的观测监测方面,还是国家的重大科研计划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海冰内应力浮标、海冰光学的剖面浮标,还有次网格尺度的浮标阵列,都是首次在北冰洋试验。有助于我们精细化地了解海冰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对我国海冰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完善,都很有意义... 4
-
09-28 02:20...考察队共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布放潜标5套,开展气象探空142组,完成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布放各类抛弃式冰基浮标26套,开展了海面气象、大气成分、气溶胶、海漂垃圾、重力、海水表层温盐、剖面海流、海洋生物声学、冰区海冰和船舶应力测试等工作,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9月27日,小朋友们在码头欢迎中国第13次... 1
-
09-28 00:30...围绕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调查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工作。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陈陟:我们这次科考,无论是在长期业务化的观测监测方面,还是国家的重大科研计划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海冰内应力浮标、海冰光学的剖面浮标,还有次网格尺度的浮标阵列,都是首次在北冰洋试验。有助于我们精细化地了解海冰的... 0
-
-
09-26 20:20...南极海冰范围在9月10日达到今年年度最大值,却是有卫星记录以来最低的年度最大值。与此同时,北极海冰范围在今年9月19日达到年度最小值,是有记录以来排名第六低。公报说,海冰塑造了地球的极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航天局和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海冰融化和再冻结过程,并追踪海冰范围变化,... 0
-
09-20 14:30...2米的积雪。对海冰与船体碰撞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破冰船冲撞破冰过程中冰载荷的形成机理,未来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极地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以及破冰船破冰能力设计等。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现场观测北冰洋海冰要想了解北冰洋,认识海冰必不可少。这次考察队还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北冰洋海冰进行了现场观测。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0
-
09-19 23:10...导致听觉及感官障碍、麻木、语言障碍乃至新生婴儿的智障、脑瘫、眼盲等。针对全球汞污染的严峻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这使得汞污染防治不仅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需求。北极地区在北半球汞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环境汞暴露的敏感地区。最新的北极汞评... 0
-
09-19 22:30...卫星数据显示,南极洲周围仅存在1689.2万平方公里的海冰,比9月份的平均海冰面积少了150万平方公里,也远低于之前的南极冬季记录低点。消失的区域大约是不列颠群岛大小的5倍。相比之下,1986年同一天检测到的海冰面积为1783.4万平方公里。报道称,南极洲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极洲年... 0
-
-
-
本页Url:
-
2024-12-03-04:0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