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2 12:50 .. 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比如舞台上的跑动走位,许多戏曲动作都是圆的艺术,体现的就是中国传统审美。
老师们对汉调桄桄的热爱、对表演的一丝不苟,也特别打动我。
当时我们的老师许新萍、陶和清都已年过七旬,哪怕身体抱恙,可只要一登台,他们立刻就会进入角色,一招一式都要做到位。
这就是戏比天大。
汉调桄桄演出。
(图片来源: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汉调桄桄产生于宋代,兴盛于清代,是活跃在陕西汉中城乡的地方剧种。
它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又吸收了陕南地方音乐的悠扬婉转。
鼎盛时代,汉调桄桄有120多座戏楼、1500多个剧目,曾经传到湖北、两广、滇黔藏高原等地。
在一代代戏曲人口传心授中,汉调桄桄流传至今,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在世的老一辈演员不少已年近耄耋。
李雅芝:学戏时我心里就萌生了不能让汉调桄桄在我们这一辈失传的念头。
3年时间 .. UfqiNews ↓
1
...2019年,结束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3年多的深造,最终有51位学员回到了南郑,登上了传承汉调桄桄的戏台.
“在传承、保护汉调桄桄这门艺术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很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
孩子们都很刻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年的初心.
这些老艺人们更是付出了无比的辛劳,功不可没.”
赵红介绍,这些年,中心深入挖掘剧种特色,打造桄桄经典剧目,先后编排汉调桄桄传统剧目20余个,编排现代歌舞节目50多个,获得各类奖项40余个.
凭借扎实和专业的基本功,中心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区表彰.
先后参与了汉中市、南郑区历年春节晚会的彩排、演出及录制.
承担中国最美油菜花节、茶叶节,饮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演出.
每年完成公益演出50余场,省、市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场,文旅部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100场.
2020年,现代红色历史剧目《红色交通线》参加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展演.
2021年,折子戏《挂画》.. 05-02 00:00 ↓ 6
...推进以健全保护体系、完善传承机制、实施分类保护、促进活态传承、壮大传承人队伍为重点的非遗传承发展工程.
汉中城固县重视张骞精神和丝路文化研究,成立了张骞文化研究会、张骞书画院等团体机构,连年举行祭祀张骞活动;组织创作了以张骞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舞台剧等优秀作品.
城固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枫表示.
非遗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密码是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向记者表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调桄桄,曾一度陷入失传困境,贴上了濒危的标签.
如今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演员们多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其对传统地方戏曲文化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汉中市为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传承人工作室、非遗兴趣小组、广场舞团队,引导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增.. 10-17 12:40 ↓ 5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