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1 06:30...计划工程期内清淤的沉积物相当于填满4400多个国际标准游泳池,达到了太湖历来的清淤工程量之最。”窦光才介绍。船员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和这些太湖治理的顽固分子——“底泥”打交道。7:30,全员到达平台,赶赴各自岗位。窦光才第一站前往集控室。这里是全船的“智慧大脑”,三块大屏实时显示着作业船的作业场景,关键工序数据、设备运行状... 0
-
01-03 23:30...动真碰硬、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按照“全面排查、追根溯源、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的原则,对荷花塘来水开展全面溯源排查,形成污染成因分析报告,编制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科学、精准、有效推进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抓整改加强截流处置,减少污水入塘。对入... 1
-
10-02 06:20...吴丰昌对湖泊怀有深厚感情,为了改善湖泊环境,他长年奔走于各个湖泊之间,深入采集第一手资料,埋头钻研水环境质量基准等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迫切需要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利器。我国湖泊保护的形势严峻,污染控制和治理还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亟需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吴丰昌团... 4
-
08-24 22:20...其中关键就在‘循环’两个字——水体被循环处理,各类净水设施循环利用,最终改善的是巢湖水生态循环系统。”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李菊玲说。船往前行,一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小岛——“生态渗滤岛”相向而来。曾经的十八联圩是肥东县的一片渔场,底泥氮磷元素严重超标。自2018年起,十八联圩开展湿地分期建设... 1
-
08-10 21:00...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开工后,“太湖之星”正式投用,截至8月9日24时,累计清淤已达97.18万立方米。从码头乘船前行,“太湖之星”的轮廓逐渐清晰:这是一个由3艘作业船串联一体的水上平台,如同一座漂浮在湖面上的“移动工厂”——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1号”,是清淤作业的“先遣兵”。它在水下的螺旋绞刀不停挖掘抽吸湖底... 1
-
07-04 21:10...每一种废水都携带着其特有的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指纹’。我们正是通过捕捉这些水样中的荧光、紫外等特征光谱信息,如同解锁密码一样,助力我们迅速锁定污染源头。这一技术不仅是实现‘源头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的重要基石,更是推动环境保护迈向智能化、精细化的关键一步。”据悉,水质指纹污染溯源技术具有高选择性、操作... 2
-
-
05-10 03:30...2028年底前实现应治尽治。2022年,湘潭获批开展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是全国“十四五”期间13个先行区建设城市之一。该市通过源头断污、精准溯源、严格管控、项目推进等举措,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总结提炼出9个典型案例。方案明确,湘潭将全域实施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根据耕地红黄斑分布情况,利用河长制空间信息系... 0
-
04-29 10:20...主要包括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及运行项目19057.50万元、通海县杞麓湖及入湖河道藻水分离站运行合同16269.44万元、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工程2022-2023年度(二期)13011.39万元等。其中,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工程2022-2023年度(二期),已收到预付款4,517.42万元。根据第三方监理公... 6
-
03-20 20:40...清淤工程量约834.10万立方米,工期60个月,其中2024年计划完成清淤量150万立方米。太湖清淤,高效环保的清淤装备是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治理中首次投入使用的“太湖之星”,集生态清淤、淤泥固化和尾水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其环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是世界首创的同类型工程船舶。作为清淤利器,该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包括... 5
-
01-19 21:30...湖水逐渐清澈,沿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我们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多方比选,最终确定治理方案。从控制外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活水引入、水生态治理四方面着手,通过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并投加合理比例的时食藻虫微生物、水生动物,最终形成稳定、长效的水体自净生态系统。”区治水办工作人员说,这项技术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通... 1
-
12-28 10:40...宛如置身一片花木掩映的灌木丛林。关停这里的28家化工企业后,过去的竹埠港化工区,如今有另外一个名字——竹埠港新区。湘潭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冶金、化工企业粗放生产,土壤受到污染。“十三五”期间,该市作为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实施20余个土壤污染防治中央资金项目,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超67万平方米“净地”,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 0
-
12-02 11:30...不失为太湖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过去,梅梁湖一带水草少得可怜,湖水浑浊发绿,还不时飘着阵阵臭味。无锡市环保集团技术研发部部长陆绍云介绍,无锡2018年在梅梁湖吴塘门6万平方米水域内栽下第一棵苗,主要水质指标较外太湖明显改善。随着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推进,梅梁湖东岸、北岸、西岸又分别选取白旄村、锦园和檀溪村三个湖湾,将草场扩大... 2
-
-
11-24 02:40...近日,在该乡石椅村石营自然村,村祖厝前的池塘底泥及杂草的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工人们对池塘进行护坡及挡土墙的修整。据介绍,这片池塘总面积300多平方米,前期由于生活和农业污水的无序排放,池塘变得杂草丛生,淤泥堆积,臭气熏天。我们首先将淤堵的底泥、杂草等垃圾一一清理上岸,并修整池塘护坡、挡土墙。石椅村党总支书记蓝顺德介绍,此... 1
-
11-03 12:20...并对化工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出水水质的化学需氧量较改造前下降了46.71%。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全长38公里的东大沟,是一条直通黄河的排洪河沟。早年间,由于两岸企业直排工业废水,导致东大沟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2012年以来,白银市启动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处置重金属重度污染底泥及工业... 5
-
09-17 00:40...因矿设企、因企设市。全长38公里的东大沟,是一条直通黄河的排洪河沟。早年间,由于两岸企业直排工业废水,导致东大沟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2012年以来,白银市启动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处置重金属重度污染底泥及工业废渣82.7万立方米,固化、稳定化处理轻度污染底泥45.7万立方米,清运河道垃圾,恢复生态植被,... 2
-
09-12 00:50...关停了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取水工程,并对化工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出水水质的化学需氧量较改造前下降了46.71%。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全长38公里的东大沟,是一条直通黄河的排洪河沟。早年间,由于两岸企业直排工业废水,导致东大沟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2012年以来,白银市启动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 2
-
-
-
本页Url:
-
2025-02-01-09:4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