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6 13:10...弟弟有文化、有知识,村里的孩子正需要这样的“老师”来辅导作业,为村里做点“有用的事”。地震让人们失去了家园,但家是群众心头深深的牵挂。如今,古荣村里仍然有公安民警、消防队员驻守,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牵心挂念。逆行,救援“一直没感觉到疼”“大地震发生前,有一次小震,当时我在村微信群里发了语音,通知群众检查各自的房屋。”坐在板... 2
-
02-06 12:30...有的人请他帮忙看电器的说明书,有的请他操作手机上的APP,他“走街串巷”似的在各个板房内忙进忙出,回应大家请求。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后,古荣村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但在如今的安置点,一排排纯白色的板房在珠峰脚下错落有致,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尤其电力供应稳定,各种电器繁忙运转。像达瓦次仁这种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还承担着... 1
-
02-03 20:40...旦增本来已经辞去乡村振兴专干的职务,离开了古荣村;但一听到地震的消息,他分外牵挂。1月9日,他申请撤销辞呈。地震发生时,旦增已回到拉萨。妻子仁增曲珍将他从睡梦中摇醒。“视频里不是你们村子吗?”她把手机递给旦增。看到视频里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古荣村,他感到“陌生而恐惧”。旦增思索片刻,跟妻子说“我想回村里”。妻子说:“你都... 1
-
02-03 20:20...全家都对压在废墟下的家当和200多袋青稞忧心忡忡。定日县克玛乡派出所所长边巴桑珠负责次仁扎西家房屋废墟清理的小组组长。边巴桑珠说:“粮食就是农民的命,要全力抢救。”13日,边巴桑珠和他的组员就从废墟中搜寻出6吨青稞。看到掉在地上的青稞粒也都被捡起来,次仁扎西直抹眼泪,和他的家人连连对清理人员说着:“拉图切”(藏语意为感... 2
-
02-03 20:10...随处可见公安干警的奋斗身影——维持秩序、搬运物资、清理废墟、疏导交通……人民警察与各方救援力量一起,在抗震救灾现场不懈奋斗,救助受灾民众,度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1月10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警察和各方救援力量一起清理废墟。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1月10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一名警察帮助受灾群众将物品从帐篷搬至板房... 1
-
01-29 05:50...受灾群众在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卸载救灾物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1月9日,中铁二十局的救援人员在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冒着风沙搭建板房。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1月11日拍摄的萨迦县麻布加乡普村安置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响摄1月10日,在定日县一处救灾物资集中存放点,志愿者在合力搬运救援物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1月9日,西藏... 6
-
-
01-28 03:10...地震一发生,次仁平措的母亲就被埋离世。强忍悲痛,他将后事全推给一个妹妹,自己去组织搜救和安置工作。这也终于解开了我们的一个困惑:几个小时前,记者碰到他妹妹,打听村党支部书记时,她说,那个人,我不认识他。原来,这是一句气话。两次在灾区,我碰到了许多像次仁平措这样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可能是战士,可能是干警,可能是医生,也... 1
-
01-25 20:20...就能满足受灾群众入住要求。有得住,还要有得用。目前,各方已为震区调拨物资种类25类,包括取暖类设备3万多个、火炉类9000多个、被毯约26万床、服装18万套,主食、肉、蔬果900余吨。在日喀则火车西站附近的这个仓库,以接受各地政府和社会捐赠物资为主,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5间仓库分工明确,24小时运转。他们从物资运... 2
-
01-19 11:00...就和村民在这里居住放牧。拉昂村只有7户人家,坐落在拉昂山半山腰,村边的冰湖提供了充足的水源。7日地震发生时,村民都在屋外干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然而,羊圈倒塌压死了一些绵羊,还有几间房屋倒塌。“初步核实损失情况后,我马上跑到有信号的地方,给村里汇报了情况。”扎西说。8日,地震后的第二天,县、乡政府的救灾人员来到村里,分... 3
-
01-19 05:00...坐上了开往震中的车,奔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透过车窗,邹恒看到沿途村里在地震中裂开大口子的房屋、碎石和瓦砾遍布的街道、穿着单衣的村民……一阵心酸涌来,邹恒当时心中只有一件事,“做点什么,为他们做点什么”。一下车,武小兵第一时间加入了救援队伍,“我们跟着当地警察和消防人员,去救援被坍塌房屋困住的受灾群众”。作为第一批到达震... 0
-
01-16 11:50...伦珠的妻子和小舅子陪岳母在日喀则住院伦珠的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养女三个孩子放在了古荣村岳母家伦珠的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养女三个孩子放在了古荣村岳母家由弟妹照顾弟妹家有三个孩子那晚,弟妹带着六个孩子睡在客厅藏式的沙发床上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来袭时,伦珠被震醒他马上跳了起来袜子都没穿就赶往古荣村古荣村... 2
-
01-16 10:30...更多地方频道新闻当前位置:正文住进板房看上电视古荣村安置点板房里很温暖2025-01-1215:24:04来源:分享微信微博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共2页推荐阅读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1214:37:20日月谭天2025-01-1213:59:03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1-1210:59:52网... 5
-
-
01-15 18:30...不住地对工作人员双手合十表示感谢。1月13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公安干警用手捧起洒在地上的青稞。新华社记者丁增尼达摄当前,灾区重建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耐心细致地抢救群众财产是降低群众财产损失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群众记得财物放在家中哪个位置,工作人员把废墟扒开就能找到。有的群众不知道亲人把财物藏在哪里,边巴桑... 2
-
01-15 11:20...全家都对压在废墟下的家当和200多袋青稞忧心忡忡。定日县克玛乡派出所所长边巴桑珠负责次仁扎西家房屋废墟清理的小组组长。边巴桑珠说:“粮食就是农民的命,要全力抢救。”13日,边巴桑珠和他的组员就从废墟中搜寻出6吨青稞。看到掉在地上的青稞粒也都被捡起来,次仁扎西直抹眼泪,和他的家人连连对清理人员说着:“拉图切”(藏语意为感... 1
-
01-14 14:30...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及有关企业员工、干部职工、震区群众代表数百人,脱帽肃立,向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目前,407名群众成功获救,4.75万余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当前,西藏正全力统筹好临时安置和过渡期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政府很快... 1
-
01-14 14:10...床、电视、取暖设备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地震发生后,不到3天时间,我们就搬进板房了。”索朗说:“没想到这么高效,这建的可不是一两户,是上千户啊!最近,大家陆续搬进新家。”工作人员正在板房调试设备。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各行各业齐心协力,让我们不光生活上有了保障,心里头也更有底、更踏实了。”说完,索朗竖起大拇指:“... 7
-
01-14 03:30...稍微放松了些,“每个板房有18平方米,可以住四五个人,我们配备了折叠床、桌子、炉子,也通上了电,争取让村民们更有保障地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震区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四千多米。当前正值隆冬时节,这里空气稀薄、低温严寒,御寒保暖成为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是党中央对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的明... 0
-
01-14 02:10...但党和政府也给我们修了一条水泥村道,直连219国道。幸好,这次地震村道没被震断,救援人员和物资都能尽快抵达。”扎西平措说,自从有了这条村道,村子能直通定日县甚至日喀则市,村中的黑枸杞、黑金刚土豆、黑青稞等特色产品走向更大市场,“通村路是‘增收路’,这次地震中又成了‘救命路’!”道路,是发展的“大动脉”,更是救灾的“供给... 3
-
-
01-13 11:50...伦珠的妻子和小舅子陪岳母在日喀则住院伦珠的一儿一女还有一个养女三个孩子放在了古荣村岳母家由弟妹照顾弟妹家有三个孩子那晚,弟妹带着六个孩子睡在客厅藏式的沙发床上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来袭时,伦珠被震醒他马上跳了起来袜子都没穿就赶往古荣村古荣村在镇中长所乡是这次地震受损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村里52处... 1
-
01-12 22:20...在定日县吉定村临时安置点,西藏军区某部尹强带着医务人员,来到藏族同胞吉宗家的帐篷里。地震中,吉宗的眼睛受了伤,是尹强和突击队员第一时间把她护送到了定日县医院包扎。出院后,尹强每天都会带着医务人员,过来给她换药。地震发生后,西藏军区某部成立了由队长尹强和1名驾驶员、2名通信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往震... 4
-
01-12 21:20...震区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共设置224个安置点,4.75万名受灾群众已完成初步安置。吃上热饭,喝上热茶,住进板房,用上取暖设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感受到寒冬里的温暖。10日16时许,在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古荣村,首批20户共107名受灾群众从临时安置帐篷搬入板房。这些板房什么样?群众住得暖不暖... 1
-
01-12 21:00...一边救人一边喊我们到没有房子的地方。”“平时,村干部对我们很好,看到他们我才缓过神、安下心来。”“特别是次仁平措书记,就像金子一样。”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叹,拼凑出地震后近6个小时的画面——自救!地震刚刚结束,看着失去的家园,强忍着失去母亲的悲伤,古荣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平措毅然挺身而出,组织党员和逃出群众,救... 1
-
-
-
本页Url:
-
2025-02-12-04:0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