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6 13:40...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2588元增长至2023年的16396元,年均实际增长8.2%。报告显示,75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 0
-
10-15 20:00...为我国消费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市场整体表现看,尽管局部受疫情扰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居民外出意愿有所增强,旅游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这些都为我国消费加快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旅游消费只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进入新发展阶段,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不仅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要求,对... 9
-
10-10 02:10...虽然张家界景区的门票价格应该都经过程序审批核准,但合理合法并不意味着游客的完全认同和理解。只要有比较在,就很难完全阻止游客发出的价高疑问。而且,对票价高低的认识,既来源于绝对数,也来源于相对数。有的时候,相对数可能更重要。比如,景区门票价格与居民收入的对比,景区门票价格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等。显然,如果居民收入较低... 0
-
10-03 04:00...占人均纯收入的79.63%;经营性收入1466元,占比8.3%。全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现场会在衡阳祁东县召开。2023年,湖南便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233”目标(即全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全省监测对象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全省易地搬迁脱贫... 3
-
10-02 20:20...(一)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就业者绝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改革开放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0.4%,比1... 3
-
09-25 19:20...在杨伟民看来,“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应该深入研究民生问题。他强调,我国建设“民生大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如何建设“民生大国”?杨伟民认为,主要是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居民消费。目前,我国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主要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主要在于居民消... 1
-
-
09-25 01:30...升华至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更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全方位地提升着国民的幸福指数。而这背后,没有居民收入的提升作为坚实支撑,是难以实现跨越的。历史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 0
-
09-20 21:10...而深圳、上海、广州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反映了市场冷热分化的现象,即部分城市或区域的新房市场仍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而其他地方则相对冷清。打折促销力度加大:为了促进销售,多地新盘纷纷加大打折促销力度,推出特价房、工抵房等多种优惠房源。这种趋势在北京尤为明显,开发商在“卷”价格的同时,也愈发强调产品卖点以吸引客户。然而,... 0
-
09-16 18:20...94千公顷粮食综合单产不断提高从1949年的1600公斤/公顷提高到2023年的6073公斤/公顷提升了2.8倍,年均增长1.8%粮食总产量持续攀升,1949年咸宁粮食产量为28.46万吨改革开放后总产量接连提升,201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3.87万吨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为120.82万吨,比1949年增长3.2... 0
-
09-16 16:20...结构发生变化从四项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强劲增长,成为收入增长主力。数据显示,上半年,苏州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575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11元,增长5.8%,增速在收入四项构成中最快,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达86.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是支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苏州调查队工作人员分析,主要得益... 8
-
09-04 11:10...因此受本轮调整的冲击相对更小。一方面,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占绝对地位,但中西部地区居民资产中房地产占比相对较低,以四川、湖北为代表的中低收入地区中,资产规模为GDP的126.6%,明显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195.5%的比重。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金融、地产行业占比较低,居民在面对房地产调整阶段受冲击幅度较小,对工资收入... 2
-
09-01 07:00...而且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与科技创新内在规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调动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释放科技创新无限潜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出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 0
-
-
09-01 07:00...其经营活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时,既不会,也不应考虑他的行为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决策时因而需要量入为出,以收入确定其支出。企业是这样,体量远小于企业的个人就更是如此了。很多人在谈宏观政策时,喜欢讲政策空间,认为政策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弹药”用尽。这种讲法反映的就是把宏观经济当企业... 0
-
08-30 13:40...围绕夜间游、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消费热点,各地将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暑期经济”热力十足,是消费潜力、活力的直观体现。结合上半年数据看,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平稳,亮点不少。比如,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保持增长,品质类和绿色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拉动线上消费增长明显,餐... 2
-
08-04 02:50...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2012—202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提高到36883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均... 2
-
07-20 16:30...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快1.8和2.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7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5个百... 3
-
07-20 08:00...打造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农业创新驿站创建工作。提升智慧农业水平。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农业试点基地,开展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探索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推进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智能设施... 13
-
07-19 04:00...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一发展目标,为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指明了方向。从现实需要看,居民收入增长能为消费复苏提供良好基础,有助于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当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虽然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绝对速度却在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居民消费意愿和消... 2
-
-
07-08 20:5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名义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481... 2
-
07-07 11:20...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本经济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一发展目标,为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指明了方向。从现实需要看,居民收入增长能为消费复苏提供良好基础,有助于进一步畅通国民经... 4
-
06-27 20:40...利率下行通道已经开启了。但是,盛松成指出,继续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经济主体预期尚未实质性的改善,风险偏好下降,资产价格也低迷。盛松成认为,当前LPR处于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的最低值,近期继续下降的概率不会很大。最关键的是,我国目前消费者的利率弹性并不高,短期内降息对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比较有限,所以不具有持续... 5
-
06-20 11:00...这是当前悲观情绪有所抬头的原因。当前经济恢复过程中,由于供给恢复更快,需求相对不足愈发凸显——中国擅长供给端发力,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快,加之很多企业原本库存高企,很多行业存在过剩的危险,这使得供需两端不平衡扩大,导致物价水平整体在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对复苏进程造成阻碍,这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居民资产负债表还需进一... 3
-
-
-
本页Url:
-
2024-11-14-03:4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