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1 14:00...舞者们身着盛装,头戴色彩斑斓的面具,在锣鼓喧天中跳起古老的傩舞,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古代。泰宁大源傩舞,原名“和藩舞”,是一种起源于北宋初年的宫廷舞蹈,后流传至民间,成为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它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社会祭祀舞蹈,具有浓厚的原始图腾崇拜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大源... 0
-
01-12 17:00...以及她反拿道具的行为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庄家佬不厌其烦地教导她怎样套牛、如何犁地、撒种,使她学会了如何种庄稼。表演中还有娘子倒拿榔头打土块等闹剧,更增添了人们的笑料。“傩文化是在中国农耕社会长期孕育和生长的综合性文化形态,它是以祈福纳祥为核心的民俗现象,波及宫廷和民间,影响深远。据考古资料、历史文献、田野考察三重论证,它... 3
-
03-21 04:10...但他的父亲姚克水时常在家偷偷小声哼唱。因此,儿时的姚家伟便对傩舞傩戏唱念产生巨大的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姚克水等村中“老傩人”凭借年轻时的记忆,将傩仪、傩舞和傩戏剧本一点点恢复。慢慢地,濒临失传的原始傩事活动重新走上历史舞台。1991年,姚街村(荡里姚)傩戏会正式成立,20多岁的姚家伟正式成了傩戏会一员。因从小耳濡目... 12
-
03-07 20:40...它是用长长的窗户纸固定在象帽尖顶的“轮”上,转圈摇头,做大圆形动作,结合杂技形式表现各种舞蹈技巧。再比如羽象帽,它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艺术含量较高的象帽舞表现形式,是将10根白鹭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顶五彩缤纷的“连珠串”上,好像秋天的灵芝草,表示喜庆和吉祥之情。而火花象帽是在象帽尖顶绑上几十只萤火虫,表演时萤火虫... 3
-
02-26 05:40...一人用勺舀起铁水,并将铁水甩至空中,另一人则头戴草帽,用花棒将铁水敲打开来,从而在空中形成绽放的铁花。中国舞蹈活化石千年发展添新意傩(nu)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多与舞搭配时,人们才会见到它。春节期间,走进河南永城芒砀山,悠长低沉的古乐声响起,只见两位头戴傩面具的舞者手执道具,或奔走腾挪,或作揖猜拳,神秘又喜庆的表演... 4
-
02-22 16:30...之后我们开始了音乐的创作、服装的设计以及演员的队形排练,在保留傩舞强大阵势的基础上,能够让大家看到充满青春活力的非遗新样态。期待在正月十五给全县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的展示。”寿阳傩舞“爱社”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讲述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舞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近年来... 4
-
-
11-30 19:30...八个节目《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内容和动作,不允许任何更改和走样。“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为神。”叶根明用一句俗语,道出了傩舞艺人面对傩仪的郑重。1984年,16岁的叶根明因为看傩舞“好玩”,开始学习跳傩,师从罗会友、罗会武等石邮傩班老艺人。“规矩”,也成了他与傩结缘近40年的人生注脚。南丰傩易学难精,... 2
-
-
-
本页Url:
-
2025-02-11-18:4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