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1 22:00...可谓是对大豆进行了全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大豆具有保持地力常新壮之功用。农史学家郭文韬认为,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已经出现“叔”字,此字着重描写了地下部根上着生根瘤的特点。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豆谷轮作的耕作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基础便是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大豆的肥田作用。汉代氾胜之提出“豆有膏”,即大豆具有肥田的效果。战国时... 2
-
07-04 22:30...不会费力捡拾落在泥水中的脱落稻粒,而是掐取稻穗,食用因小穗轴比较坚固而尚保存在稻穗上的稻谷。因此,人类播下的稻种,都有坚固小穗轴基因,经过长期人工干预,种植水稻的小穗轴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自然脱落,利于人类采集食用。上山文化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水稻遗存,包括炭化的稻米、稻壳、小穗轴等不同部位,样品总量多达... 5
-
07-03 08:10...成为岭南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源头。佛山市摄影家黎三牛作品《樵园云门》农桑·茶园桑基自成美景青烟落日江蒙蒙,百丈曳过樵岭东。万里山河秋色里,满船笳笛浪声中。——明·陈献章秦汉以来,西樵山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土壤,不断诞生诸多“第一”。唐代诗人曹松将茶树移植至西樵山,推动了岭南茶文化的形成。从宋代起,西樵山先民顺势而“... 5
-
06-27 10:10...土坯墙、灰坑、灶台无不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日常生活。大地湾博物馆内精美的陶器遗址内容涵盖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多个方面。从距今7800年的前仰韶文化,到距今4800年的常山下层文化,大地湾遗址跨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最早的彩陶,它们色彩斑斓,线条流畅,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民对美好生... 4
-
06-11 03:10...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视为“恶月恶日”则起于北方。再比如,家前屋后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延绵至今,“佩五彩绳”也成为长辈为晚辈辟邪祈福的美好祝愿。如今,端午节依然保留着的古老习俗,却在新的语境和场域下发生了符合时代变化的改变,不泥于时空场景、更具浓浓文化味道。“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龙舟文化,... 2
-
05-31 05:50...将我们带回到八千年前的远古时光,揭开宁波悠久海洋文明的神秘一角。随后,河姆渡文化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七千至五千年前那片土地上的稻香四溢,更有宁波先民与大海深情相拥的足迹。即便在距今五千年时,面临强盛良渚文明之光的遮蔽,宁波这片土地上的海洋血脉依旧涌动不息。直至约四千五百年前,随着海盐业的勃兴,... 1
-
-
05-31 02:20...大榭遗址考古领队、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雷少告诉记者。大榭遗址二期制盐工艺流程实验考古图示。(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盐卤制作是第一步。距今约4400年前,随着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大榭北岙平原,大榭岛周围的淡水环境转变为潮滩环境。此时的北岙平原除了山麓周边以外,绝大部分区域已被海水淹没,这为大榭先民们开... 9
-
05-30 15:00...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与捕捞工具有关的文物如木桨、独木舟、骨制的镖钩、陶网坠、石网坠等,以及大量的鱼类骨骼、蚌壳等水生动物标本,都是有力的物证。作为继承河姆渡文化传统的塔山先民,也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航海和捕捞技术。在近海的自然环境中,塔山先民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从大海中获取食物原料。塔山遗址出土的青铜鱼钩。(象山博物馆... 9
-
05-28 21:20...”导演黄琨介绍,启动仪式以“龙吟津渡”为主题,开场舞蹈演员将手持“船桨”登场,在舞动中追溯古蜀人对水、龙的崇拜,“宝墩先民们也曾‘刳木为舟’,翻越南河。”开幕式上另一个舞蹈节目则以新津十二景之一“南港晚渔”为背景,“在国家级非遗渔鼓舞蹈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巴蜀文明的生长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开幕式尤其注重水和陆地关系的表... 7
-
05-28 15:20...】黎族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悠久历史只能口口相传直到清朝后期通过汉人的记录这个远离内陆的古老民族才让人们逐渐从纸上有所了解《四库提要地理类四》载《皇清职贡图》九卷,乾隆十六年奉敕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余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清乾隆中期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琼黎风俗图》就是在这样的背... 4
-
05-27 02:20...都仿佛是刚刚埋入淤泥中最新鲜的样貌。孙国平说。根据专家推断,7000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水网密布,通江达海,离当时的海边很近,而河姆渡遗址距离现在的海岸线约有40公里。孙国平说,当年的河姆渡所在地距离海岸线也就10余公里,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我们推测,当年这个区域的废弃,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到了5000多年前的时候... 9
-
05-22 02:20...井头山遗址于2013年被发现,2019年开始考古发掘,2020发布考古成果,被确认为中国沿海历史最久、埋藏最深的海岸贝丘遗址。考古发掘出了大量井头山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实物证据,充分证明井头山遗址是中华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021年4月,井头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22年6月经批准启动了第二期发掘。井头山... 2
-
-
05-21 02:10...更多地方频道文化当前位置:正文把春天穿在身上是种怎样的体验?五千多年前的氛围感穿搭是这样的!2024-05-2010:31:55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分享微信微博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眼下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五千多年前的先民更中意什么样的春日出游穿搭?三个看点带你认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把春天穿在身上5500多... 9
-
05-19 18:10...99%其实双孔石铲来自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通体磨光由一面青一面灰白色的石料制作而成难道是哪个粗心的现代穿越者一不小心留下了手机不知道充满电能不能接到穿越时空的来电到底干啥的?请仰韶先民展示技术双孔石铲的得名显而易见正是由于上椭下圆的两个孔别小瞧这两个小孔它们虽然不能拍照但光滑圆润的样子却是5000-7000... 2
-
05-15 18:20...大河村遗址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面积约53万平方米,距今约6800年至3500年,以仰韶文化堆积为主要内涵。考古发掘表明,先民们在大河村生息繁衍达33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学界也将大河村遗址誉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标识性遗址”“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据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 1
-
04-22 04:00...在中国北方通常被认为是神的使者或化身头戴鹰冠的神面或许就是石峁先民眼中“王”的形象△石峁遗址皇城台这件神面纹石雕发现于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的墙基部位皇城台则是整个遗址的核心区域相当于最古老的“紫禁城”一张张面孔像“石头王国”的“守护者”默默坚守4000余年这里的石雕除了神面、人面外还有蛇、虎、牛、羊等动物雕刻不仅有单面雕... 7
-
04-16 21:10...再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源”良渚文化长三角地区的史前文化如“满天星斗”今天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过去这片区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跟随长三角的文明脉络走进历史的隽永深长……上山文化一粒深埋地下的炭化稻米揭开了沉睡万年的上山遗址面纱实证了钱塘江流域是人类稻... 14
-
04-16 20:20...再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源”良渚文化长三角地区的史前文化如“满天星斗”今天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过去这片区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跟随长三角的文明脉络走进历史的隽永深长……上山文化一粒深埋地下的炭化稻米揭开了沉睡万年的上山遗址面纱实证了钱塘江流域是人类稻... 8
-
-
04-13 19:30...正文来源:新华网如果文物会说话|这个遗址群实证了7000多年前福建岛民的食谱有多丰富!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如果文物会说话|这个遗址群实证了7000多年前福建岛民的食谱有多丰富!2024-03-2817:25:39来源:新华网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 1
-
04-12 19:30...当太阳升到最高点时,也就开始了它的倾斜下沉。“昃”就是为这个时间造的字,甲骨文作(见图5),以太阳下人影倾斜表达太阳偏西,后来字形变为“昃”,从“日”从“仄”,“仄”是倾侧,同时也提示字音。《周易》中“日中则昃”,利用太阳的运转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图6太阳继续西下,就到了“晡”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1
-
04-12 01:50...良渚王国在此造就了成熟的稻作农业、繁荣的手工业,鲜明的社会等级、统一的宗教信仰、规范的礼制、宏大的都城,达到了史前东方文明的最高水平。第二部分“饭稻羹鱼——良渚民生”,讲述了良渚先民的农业生活、手工业发展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良渚先民生活在水乡平原和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开辟沃野,种植水稻... 3
-
04-11 18:50...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朝廷允许百姓在家庙内摆放祭祀始祖的牌位,广府地区掀起了修建家庙式祠堂的热潮。陈姓族人也纷纷在珠三角各地建起众多陈氏宗祠,以纪念先人,慎终追远。广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陈氏宗祠是位于番禺区石楼镇的善世堂(石楼陈氏宗祠)。善世堂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约有500年。祠堂奉祀的是石楼陈氏六世祖陈... 2
-
-
-
本页Url:
-
2025-01-15-16:2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