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9 18:10...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升乡村产... 0
-
02-09 05:10...恰逢此时,“大渡口传统植物染技艺”被收录为大渡口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韬为推广该技艺,选择紧靠金鳌山、拥有丰富植物资源的金鳌村作为非遗技艺推广点。谢韬发现,金鳌村有不少老人农闲时节都会选择外出打零工。他想,既然如此,不如就在村里开办一家扎染工坊制作布艺品,带动当地农户闲时增收。杨生海... 0
-
02-09 02:50...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保障者、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拟定《黔南州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主要涉及理论课程设置、实训课程设置、培训师资丰富化、管理班主任专业化、班级的管理严格化五个方面。10月14日正式启动培育工作,11月20日完成所有... 0
-
02-09 02:00...措美县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村为主体、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实施土地规模化种植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23年,山南市首家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皖美农牧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波嘎村50户农民... 0
-
02-07 20:50...汲县县城至李源屯间的军用电话线被义勇军切断,铁路也被破坏,日军慌忙派出巡逻队进行检修、维护。义勇军通过侦察,在掌握了日军的人数和行动规律后,决定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3月6日早8时许,日军一名少尉率45名日本工兵及从附近强征的百姓,在李源屯西侧不远处,强迫当地群众进行铁路废弃铁轨材料的撤收作业。第三天,为了干活方便,日军... 0
-
02-07 20:40...再到物联网技术应用,有了科技装备加持,越来越多过去“猫冬”的农民经营起温室果蔬大棚,实现增产增收。最近,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东胜村的草莓进入成熟期,村民正在大棚内采摘、装箱。2023年以来,村里新建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带动村里七成农户从事草莓种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东胜村地处长白山区,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 0
-
-
02-07 19:30...其余也都针对性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提高产业就业帮扶质效,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任务顺利完成,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超额完成年度新建和改造提... 0
-
02-07 19:20...不仅融入了评剧、黄梅戏、社火等非遗元素,更有《第一书记》《自豪朝阳人》《欢乐农家院》等讲述身边人、身边事的原创作品。“今年是我办村晚的第30年,从1996年门前菜园的那场新春歌会,到现在服化造更精美、节目更多元,我的心一直没变,村晚就要唱咱红火过日子的劲儿、唱邻里一家亲的情、唱对国盛家兴的祝愿和美好新时代的礼赞”村晚总... 0
-
02-07 19:00...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应重点从三方面发力:首先,因地制宜促振兴。各地农村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干旱地区和江南水乡发展产业不会是一种模式;平原地区和高原山区乡村建设不能用一套打法。对地方来说,落实乡村振兴责任,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建几个产业园、修几条公路了事,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干部配... 0
-
02-07 18:50...在需求拉动、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尿素、钾肥、磷肥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从需求看,受粮价上涨的影响,农民种植意向增强,购买农资积极性较高。从生产成本看,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农资生产成本上升。虽然有关部门投放储备化肥以后,主流化肥品种价格出现回落,但尿素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粮价... 1
-
02-07 18:50...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比如,四川、重庆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有机结合,能够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抗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粮食增产丰收是中央... 1
-
02-07 18:50...今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其中玉米产量增加较多,比上年增加238亿斤,使得玉米供需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而大豆产量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幅度达16.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与大豆争地的必然结果。去年以来,在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农民... 1
-
-
02-07 18:50...大豆试验品种亩产突破250公斤,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2年小麦单产390.4公斤,玉米单产429.1公斤,稻谷单产472公斤,大豆单产132公斤。从各地高产攻关试验示范田高产经验来看,试验示范田是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有机结合的典范,这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原因。在环境资源的约束下,各地通... 1
-
02-07 18:50...去年以来,国内粮价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主要是粮食丰收、需求疲软,粮食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最近两年来,国际市场粮价处于低位,尤其是国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跌到了此前高点的一半左右。伴随国际粮价大幅震荡,国内粮价也有波动。粮食价格过低,会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完善粮食稳价调控机制,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 1
-
02-07 18:40...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县域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产粮大县服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更多用来发展粮食生产,相较而言,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工业经济不强,城镇化滞后,县级财政收入受限,农民增收困难,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我国虽对产粮大县实施奖... 1
-
02-07 18:40...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基层党政机关急农民之所急,把院子、道路等平整场地开放给附近农民晒粮,缓解晒粮难,赢得一片叫好声。这些暖心之举,犹如在基层党政机关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干群关系,诠释了党政机关为民爱民的责任担当。农民手持农具走进机关大院翻晒小麦的画面,也注定会成为今年夏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另一个角度看... 2
-
02-07 18:40...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然而,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俄乌冲突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再次提醒我们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挑战,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粮食市场大蛋糕的同时,更好地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 1
-
02-07 18:40...农户不得不选择在院子里、屋顶上甚至公路上晒粮,粮食遭受鸟啄、虫咬、鼠食、车辆碾轧,甚至可能造成粮食霉变、发芽等损失。而粮食烘干能精准控制水分,粮食品质好,不仅能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还能有效解决农村晾晒场地不足和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从长远看,烘干机逐步替代自然晾晒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充分发挥... 0
-
-
02-07 18:40...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粮食“产供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城镇化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是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生活水平高,上班、就学、看病方便... 0
-
02-07 18:40...国内粮价大幅波动给相关产业和农民带来了生产经营风险,玉米、大豆等饲料粮短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短板和痛点。正因如此,今年我国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力争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夏粮丰收,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迎来“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夯实基础,为粮食保供稳价增强了信心。夏粮产量在我国粮... 0
-
02-07 18:40...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努力把“好收成”转化为“好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当前粮食价格下降与粮食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密不可分。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但消费需求并未显著增长,粮食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粮食价格承压下行。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全球粮食供给呈供大于... 0
-
02-07 18:40...这再次为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粮食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应从城乡融合发展角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空间,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种粮面临诸多困境。一方... 0
-
-
-
本页Url:
-
2025-02-10-04:5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