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1 18:30...相应表现为反省力、领悟力、觉悟力、启发力、唤起力、感受力、想象力等思想创造能力。《论语》中出现的诗兴范畴,大致形成了四类“家族相似”的观念群。第一类以“好学”为核心,包括“学”“诲”“疑”“问”“思”“为”等;第二类以“省”为核心,包括“闻”“敏”“观”“三省”“内省”“自省”“自讼”“自厚”等;第三类以“起”为核心,... 0
-
12-05 12:10...登临可俯瞰长江,正好位于江汉交汇、龟蛇锁江、三镇鼎立的核心节点,是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诗性文化空间典范。北固山上北固楼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赵亚玲摄裴伟:北固山是立于镇江长江边的一座小山,矗立在山顶的北固楼是其代表性建筑。北固楼之名最早见于《梁书》。历史上,北固楼被毁之时,曾以北固亭代替。因此,在唐宋... 6
-
10-26 20:00...读者对他们的印象只是两个名字。还有小说戏曲中常见的秋香、梅香之类的丫鬟,也是这类具有穿针引线功能的龙套人物。这些小人物只是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存在,作者书写的时候不过信手拈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会在这类人物身上多花费笔墨。但《红楼梦》则不同,曹雪芹除了对核心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浓笔重墨、详细描写,对小... 5
-
08-11 21:40...——编者按采访者:油画风景研究受访者:杨贵进京作品欣赏《风景旧曾谙》210x210cm布面油画年份:2024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被评为进京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采访者:这次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您在选材上有何考量?为什么选择了很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风景题材来创作呢?杨... 0
-
07-24 08:00...从此留在了险象环生的上海,在张扬的青春岁月,走上了一条最需要隐忍的道路。虽然他一生未能离开上海,却最终以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抵达了他心中的“延安”。他给自己改名“向延安”,也成为特殊年代无数“平凡英雄”中的一个。在革命史诗和市井传奇之间,在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之中,一幕幕剧情,通过富有韵味的沪语旁白和《永隔一江水》的音乐... 0
-
07-18 21:40...当儿童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也总是以诗性的方式来感受和表达审美情感。在《田野诗班》中,陶绍焜这么写鸟叫,“苹果惹来了小鸟/小鸟围满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吵得我满耳朵都是苹果的甜”。这种感受力不仅仅是视觉、听觉,还是味觉,是绝对自我的直观感受。儿童面对自然美景不由自主地用有节奏的言语来表达,这些鲜活的、充满灵性的语言,是自... 0
-
-
07-03 04:10...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剧中的主人公向金喜,在奔赴延安前夜,阴差阳错以厨师的身份执行潜伏任务,从此留在了险象环生的上海,在张扬的青春岁月,走上了一条最需要隐忍的道路。虽然他一生未能离开上海,却最终以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抵达了他心中的“延安”。他给自己改名“向延安”,也成为特殊年代无数“平凡英雄”中的一个。在革命史诗和市井... 0
-
07-02 18:40...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剧中的主人公向金喜,在奔赴延安前夜,阴差阳错以厨师的身份执行潜伏任务,从此留在了险象环生的上海,在张扬的青春岁月,走上了一条最需要隐忍的道路。虽然他一生未能离开上海,却最终以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抵达了他心中的“延安”。他给自己改名“向延安”,也成为特殊年代无数“平凡英雄”中的一个。在革命史诗和市井... 8
-
07-02 14:00...边忍不住说:“这样的主旋律话剧真好看!”革命叙事塑造“市井英雄”《向延安》的故事以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的上海为时代背景,从一群满怀热血的进步学生准备出发去延安开始说起。他们懵懂单纯,还并不真正理解革命是什么,有的人为了能继续读书,有的人只是凑热闹,还有人是为了喜欢的女同学……但是在经历各种波折之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0
-
06-17 19:10...引领现场听众从心中的“情”“志”上发力,在读中思,思中悟,以“诗”为杠杆,修炼德行、涵养气性、启迪智慧,培养出“以己度物”和“想象性类概念”的诗性思维。“有诗学,还要有诗功,是以注诗者最好能诗”。徐晋如教授以陈永正教授的《诗注要义》一书为切入点,介绍了诗性思维的概念和要义。诗性思维,也就是诗歌的艺术思维,又称原始思维。... 4
-
06-11 17:00...从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多重“身份”。首先,作者是著名诗人。唯其如此,他才能以诗人的方式去阐发石涛的“一次性生存”和“一次性创造”(也实际上是在强调石涛的不可模仿性与覆製性)。在作者看来,石涛精神追求的边界与他生命经验的边界是高度重合的,包括他生前未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他伟大的艺术理想却因此得以实现,这些都构成了他... 16
-
06-05 10:30...人在流动,但那份诗性的感受依然在心底持续地存活、发酵,并成为一种生命的底色。安徽文艺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徐可散文的底色是江南的。这一江南的特质在第三辑“秉烛夜话”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一辑中的六篇文章,分别从狂、痴、闲、雅、疵、情六个维度对古代文人进行描述和评析。狂者嵇康、李白、徐渭,痴者张岱、苏轼、欧阳修,闲者庄子... 7
-
-
04-27 05:00...而大多数人物画则难以传递出相似的感受,何家英却恰恰可以在人物画上延伸出属于自身的诗性表达。在兼顾人物美感的同时,甚至能让观者透过时空的缝隙,感受到他们的情愫。而何家英的艺术也并没有只停留在过去诗性的范畴之内,其有着更为深邃的思想内涵。当我看到何家英的画,便会被他画中蕴含的灵魂所打动,这正是他的作品最感人的部分。他的画,... 3
-
04-23 23:20...再随着全通公司乘机提出控股好运公司的苛刻条件而激化,最后随着在各方的合力支持下又一次测试而融化。围绕这个核心矛盾,渐次展开各种相互交织的矛盾冲突。矛盾的每一次构建及矛盾谱系的每一次演进,都有效强化了戏剧张力。在全剧18场戏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在“梦”(梦想)与“真”(现实)之间展开,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核三线”的叙... 5
-
03-23 17:40...也是王干对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生发出的关于小说文体观念的回应。意象美学是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在《论王蒙》中,王干指出王蒙小说除了塑造实实在在的人物外,还有一些意象化的人物。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王蒙指出《红楼梦》通过运用横云断岭的意象结构,取代传统严格的时间叙事。他发现王蒙也喜欢运用意象结构,王蒙并不是特别善... 1
-
03-09 05:30...或者让我们当场读,一节课改不完就下节课继续,猝不及防地就放了个假。这在国内讲求高效的作风之中是难以想象的。”“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的老师都给我一种‘老神在在’(注:闽南话谚语,形容从容不迫的样子)的感觉。”Sadia回忆道,“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巴基斯坦较为炎热干旱,下雨在当地是较为罕见的事情,巴基斯坦人都很喜欢雨。... 2
-
02-08 13:00...却仍迅速投入工作,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善藏族人民生活。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和原有翻译的缺席,曾在四川读过书并知晓汉语的久美便成为老孔的得力助手和“替补翻译”。这种特殊的人物关系让老孔与久美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如一起面对曲珍奶奶的离世,一同下乡与藏民祈福丰收,前往拉萨与师父探讨兴修地方水利,等等... 1
-
02-06 08:00...戏曲艺术的绵延发展、薪火相传,映射着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根深叶茂的文化交流与交融。寻根溯源,长三角区域以良渚文化为共同源头,时代更迭中,又汇聚了吴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的历史基因和文化特质,逐步交融发展成具有共识性和认同性的江南文化。这是一种骨子里刻满了诗性审美气质,具有独特精神性格和人文风貌的地域文化,而戏曲恰是承... 0
-
-
02-04 21:00...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原创话剧《林则徐》近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上演,迎来2019年12月首演以来的第7轮演出。4年时间里,话剧《林则徐》数度复排,可见其水准过硬。回望民族最悲痛屈辱的历史,这部作品的基调注定是深沉博大的,但表达手法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感。舞台呈现上,《林则徐》大面积留白,饱含意蕴无穷、纵深广... 1
-
02-01 07:30...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杰出的能力,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写下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既从侧面记录了时代历史,又展现了伟人的心路历程。《毛泽东的诗性人生》一书将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诗词,以时间为序,以历史变革为... 0
-
08-18 07:10...在此基础上儿童文学作品才获得表现“儿童性”的可能性。进一步说,《万花筒》中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这部小说始终忠实于作家个人化的轻声细语的诗性语言风格上。轻声细语的诗性语言,可以抵抗当下取悦儿童消费心理的语言浪费或仿照儿童生活的语言虚假。同时,《万花筒》还“刻意”保留了地道的沪语对话,承续海派文学的沪声沪语的语言传统。... 4
-
06-29 22:10...既充当了平民史诗超验化的英雄故事主角,又在啼笑皆非的荒诞化行为里,诠释了在宇宙多重褶皱处精神给予人的无限震荡。比起大多数人所定义的“旅行式科幻书写”,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当成是库斯图里卡式的流浪行吟者之歌,或者是堂吉诃德、卡尔维诺化的诗性栖息之作。当然,那些在存在主义哲学话语看来极为重要的逻辑,似乎在电影中都融化于晓晓、... 8
-
-
-
本页Url:
-
2025-01-08-11:2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