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7 10:20...过去它被认为是伪瓢虫科的一个亚科,现基于分子数据已被提升为独立的科。目前仅有7属19种,大多数属种仅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和南非某些特定的岛屿,此次也是中国第一次发现此科及物种。发现难度显微镜下检视数万头标本才得出鉴定海珠湿地并非第一次发现新种。2021年和2022年,海珠湿地相继发布了“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两个... 0
-
02-17 10:10...非常有力地挑战了这一观点,再次印证了城央湿地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颠覆了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以往认知,说明在合理规划和管理的城市绿地中,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得到保护,甚至可能得到促进。如果说前两次新物种的发现是偶然,那么此次新物种的发现,则验证了海珠湿地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及深厚的科研监测工作基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珠湿... 0
-
02-16 23:00...开市以来,他每个市场交易日平均能卖出3000多棵杨梅苗,客户主要来自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除了卖杨梅苗,我自己也种了1200多亩杨梅,一年收入70多万元。我这辈子可以说是靠种果树、卖果树实现了发家致富。”林国水笑呵呵地说。14日凌晨1点从江西上饶出发,早上5点多驱车赶到金华苗木城采购果树苗的徐杏香说,金华苗木城... 0
-
02-16 12:30...2024年苹果产量大约50吨,趁农闲她再来打份工,多挣点钱。“加上家里的40只羊、10头牛,2024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因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新疆成为优质的瓜果之乡。其中,天山托木尔峰下盛产的冰糖心苹果脆甜爽口,美名远播,已成为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等地一张亮丽名片。“糖度基本在17以上。快到春节了,... 0
-
02-05 02:10...简单却富有韵律,浓缩着特定的年俗活动。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谚语里的年俗”全媒专栏,在熟悉的谚语中,深入挖掘谚语背后的年俗渊源,感受先辈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对新年的祈愿,重新认识历久弥新的年俗传统。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称“除夕”。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所以有“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的... 2
-
01-29 07:50...是西部给了我用武之地!从32岁到45岁,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我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3年。我的老家在河南平顶山。考大学时,我选择了学农,毕业后先后就职于河南科技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32岁那年,因一次学习交流机会,我第一次踏进新疆。一到那里,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新疆果树资源如此丰富,是搞研究的绝佳平台;惊... 1
-
-
01-28 11:30...深入挖掘谚语背后的年俗渊源,感受先辈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对新年的祈愿,重新认识历久弥新的年俗传统。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称“除夕”。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所以有“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的谚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介绍,作为除旧迎新的大节,除夕正式确立于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 0
-
01-23 14:10...对于果树安全越冬以及保障来年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此时的清园工作犹如一场“大扫除”,能够铲除果园中越冬后残存的病虫源,显著降低来年果园病虫的发生基数,从而减少生长季的生产成本。驼峰乡葡萄种植大户周惠兴介绍:“卖完葡萄本是农闲,但劳力充足。我们通过涂白、修剪,并给果树施底肥,让果树‘休息好’,来年才能茁壮成长,结出好果子... 6
-
01-21 19:50...药剂用量、用药次数双下降,果子产量、质量双提升;果园配套设施上,穿园而过的运输“轻轨”、水肥一体化灌溉,让村民管护、采摘更容易。“去年,考虑到村民背着药箱给果树打药太辛苦,果园里还请来了无人机帮手,给我们省了不少力!”毛相林说,去年他最难忘的事情便是夏天的连晴高温,这让脐橙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坎”。“果园配套的两口... 0
-
01-20 18:20...对一些花量大的大年树、衰弱树冬季动剪锯,调花量,以花换条调势为主要目标。修剪的最佳时间是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修剪时,先去掉病虫枝,再去掉弱的,最后去掉旺的,达到中庸,集中营养,给果园蓄力。修剪技巧是先剪枯病枝,再剪下枝,最后剪上枝。”果园里,郝卫栓边剪枝边对记者说。“会剪一个枝,就会剪一棵树。树上的枝基本相同。如同... 1
-
01-18 11:00...有了政府的支持,武正全和村民更卖力地种果树。不到一年时间,果园面积达到500亩。多年来,麦积区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武正全也成立了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70多户农户,将原来的撂荒坡一步步改造成生金生银的“花果山... 2
-
01-12 18:40...这里的芦柑采摘期将持续到12月底。记者了解到,果园内共种植了300多株芦柑树,于2018年从永春引种,2020年开始挂果,年产量达1.2万公斤。这里的芦柑果形圆润饱满、口味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别看果实外皮还黄绿相间,只有六七成熟,剥开尝尝,可甜了!再过20天左右果实全熟后,甜度更高。”果园负责人沈旺告诉记者,为... 0
-
-
01-11 03:00...为农户提供防寒抗冻技术指导,助力农作物安全越冬。在为农户提供防寒抗冻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农业技术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着每一个要点。对于一些果树,干部们着重提醒要对果树树干进行包裹,可用稻草或者专用的防寒布,既能抵御寒风侵袭,又能防止树干冻伤,影响来年挂果。同时,还建议农户适时为果树喷施防冻液,增强其抗寒能力。建宁县农业... 1
-
01-10 16:10...陇县温水镇坪头村菌棒加工厂正式投产,车间内机器轰鸣,4台自动菌棒装袋机快速运转,10多名工人分工明确,将一袋袋装好的菌棒整齐地移放到灭菌架上,分批推进灭菌柜进行杀菌。随后,完成灭菌的菌棒被送入恒温养菌车间,静静地等待着绽放出致富的“希望之花”。“以前一到冬天,人就闲了。现在,我在厂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还能照顾家... 1
-
01-04 01:40...陈榆秀接到芒市基地负责人求救:“不好了!没见过这么凶的风,坚果树全倒了!”她第一时间赶到,只见幼苗被连根拔起,吹得四处都是,老树被拦腰折断。陈榆秀呆了半晌,蹲下身去,把一株倒伏的幼苗扶起来,找来木条和铁丝固定住。果农们跟着陈榆秀照样子开始忙活,3000多株苗被扶起,固定、修枝。一个月后,大部分树苗竟都活了过来。就这样,... 1
-
01-01 20:30...只见一个个金黄饱满的沃柑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合作社负责人马水静脸上洋溢着喜悦,穿梭在果树间为成熟的沃柑淋水……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的果树树龄已有6年,每棵果树的结果量在60至130斤。我们的沃柑果实硕大、圆润饱满、清甜爽口,基地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挂满枝头的沃柑。覃建源张思龙摄“目前这个甜... 1
-
12-30 09:20...“宿迁碧根果、板栗、银杏、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资源较为丰富,沭阳县的板栗和泗洪县的碧根果是典型。前不久,宿迁还重点奖补了7家木本粮油种植基地。”朱嘉说,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一次栽植,百年受益”,碧根果树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之一,... 1
-
12-28 06:10...预计栽种的第二年就可以丰产。杨芝兰正是看到了这一优势,今年将自家两亩多的老果树砍伐,在朱启田的指导下,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重新栽种200多株新树苗。和杨芝兰家果园一样,西里镇作为“沂源红”苹果发源地,也迎来了新变化。西里镇现有苹果2.3万亩,但境内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管理难度大,制约瓶颈逐步显现,问题矛盾日益突出。经... 6
-
-
12-28 02:40...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们手持篮子,兴奋地穿梭于果树之间,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果农采摘柑橘。摄影:鲁作炳“过冬至以后,到小寒、大寒这期间,我们的果子就达到了最甜的甜度。”伍柏村果农蒋佐环自豪地介绍道。他不仅分享了挑选柑橘的小窍门——皮要薄、果要红,还提醒大家买回家后只需放在通风处即可,无需冷藏。巫山位于三峡库区腹... 1
-
12-24 18:30...部分果树已经开始喷洒白色的防护液,保护果实免受寒冻侵袭。沃柑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良庆区那马镇地处南宁市南部,境内以低丘地形为主,气候温暖、干湿分明,日照强、霜期短,具有优良的果蔬生产销售条件。那马镇坛板柑橘示范基地自2014年起入驻,基地建设规模为1150亩... 0
-
12-24 04:10...新增销售额2.52亿元、利润1.81亿元,有效支撑了宁夏特色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光热条件好、环境污染轻、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红枣、梨、葡萄等落叶果树的生态适生区,全区特色果树栽培面积达150万亩以上,是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依托产业发展与政策引领,目前已培育出沙坡头区旱苹果、灵武长枣、彭阳红梅杏... 6
-
12-20 23:10...对果园疏密改造、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重点技术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果农带来了一场精彩而又生动的“技术盛宴”。“我家种了6亩核桃,今年收益比较好。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收获很大,回去以后,我会按照老师讲的,做好核桃科学管理各项工作,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增加自己的收入。”村民艾皮再木·阿尤甫说。林果业技术培训(刘... 3
-
-
-
本页Url:
-
2025-02-18-15:4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