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5 08:30...21点至22点之间,几乎恰好在之前木星升起的地方,还会升起一颗微微泛红的亮星,这便是备受人类关注的火星。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观测火星渐入佳境,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一个是12月8日开始“逆行”,另一个是2025年1月16日“冲日”。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我国古代称其为“荧惑”,而西方则以神话中战神“玛尔斯”的名... 0
-
11-24 23:30...左图为中山大学80CM望远镜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图像,圆圈中为超新星SN2024xal,右图为两微米全天巡天项目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历史图像。(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供图)望远镜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山大学副教授马斌介绍,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的科学任务,以捕捉红外波段的宇宙天体动态变化为核心,空间中的X射线、伽马射线卫星以及地面... 0
-
11-24 11:30...索南江措摄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高原氧吧项目总投资819.18万元,其中,青海省总工会承担692万元,海西州总工会承担54.28万元,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承担72.9万元。项目为天文观测基地、服务保障中心、专家宿舍楼、餐厅、气象环境监测点、管委会办公楼、会议室、专家活动室,安装了弥散式供氧设备,并购置了微... 0
-
11-20 22:10...“每组四位选手也按我们日常观鸟的分工配置人数,有人负责开车,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拍摄。”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比赛评选分三个维度,一是观测到的鸟类种类多少,二是是否有观测到沉湖鸟类名录中未曾记录的新鸟种,三是各队预测本次观鸟比赛的鸟种数量与比赛实际结果是否接近。“全副武装”的专业组在进行观鸟挑战赛的同时,孩子们... 2
-
11-14 09:50...有雪豹、野牦牛、白唇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3种,丰厚的水文条件,使张掖成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敬文茂说,长期开展祁连山森林水文、土壤、气象、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定位观测与基础研究,准确掌握祁连山生态状况,向国家提供祁连山生态建设的科学数据,是我们的使命。“每年向国家报送祁连山生态监测评估报... 1
-
11-11 22:00...愿意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坚信将可观测性与安全相结合的正确方向。通过全新研制的观云数据湖仓,结合将可观测性信号和安全事件融为一体的统一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不仅提升了基调听云安全领域的优势,还满足了客户在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方面的需求。正是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自研为主的发展战略,以及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基调听云才能够... 0
-
-
11-09 01:20...“天衡天衍·甘肃”系统是基于中国气象探测中心自主研发的“天衡天衍”进行的本地化研发项目。其中“天衡”通过集成多种质控评估方法和算法从数据获取、质量控制、诊断勘误和数据评估进行实时监视、评估和反馈;“天衍”基于“天衡”提供的高质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同化、大数据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从“CT级”到“全息级”观测,可对雷暴、大风... 1
-
11-07 14:40...前不久的一个大清早,金力挎着相机、握着望远镜来到河边,准备做秋天迁徙季的常规鸟类观察。河畔的草丛夏天又高又密,这会儿已经枯萎了不少,出于防火安全的考虑,不少枯草已经被人工割掉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草丛里可能会有鹌鹑出没,所以我走得特别慢,就怕惊吓到它们。”金力说。没成想,草丛里啥也没有,倒是另一侧林地的草窠里猛然冲出几... 2
-
11-04 08:20...初步建成观测内容齐全、观测手段先进、数据汇聚管理高效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一步完善了“三站”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科研观测基础条件,观测内容指标更加全面,数据传输能力显著提高,自动化水平大幅跃升。目前,项目设施设备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依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试验设施建成,成功申报... 3
-
11-03 19:10...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是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发布了卫星在轨取得的首批科学成果,并对“天关”卫星的命名进行了释义:“‘天关’源于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司天监观测并记录的‘天关客星’超新星爆发,将爱因... 1
-
08-31 09:00...是我国天基灾害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凭借快速机动、高精度微波成像的特点助力防灾减灾工作,并将与其他遥感卫星联合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再比如由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该卫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配置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等载荷,利用星上智能... 1
-
08-29 06:30...“高光谱观测卫星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污染遥感应用案例”获得三等奖。大气环境超光谱卫星遥感是全面掌握痕量气体时空变化特征、支撑我国“减污降碳”战略必不可少的观测技术。“国产超光谱卫星痕量气体遥感技术”项目团队围绕“痕量气体时空分布表征”关键科学问题和自主可控的国家需求,研发了从超光谱卫星发射前实验室定标、发射后... 2
-
-
08-29 05:00...704所科研人员开始搜集材料,对星载降水雷达开展前期研究。他们敏锐地觉察到,相比TRMM卫星所用的单频雷达,双频降水雷达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能将雷达观测分辨率高和卫星观测范围广的优势结合起来。”704所微波遥感技术研究室主任江柏森介绍,Ku频段有利于探测强降水,Ka频段有利于探测弱降水,... 3
-
08-25 22:30...山河网络工作室供图?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聚焦滑坡灾害的大型野外综合“地下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河网络工作室供图绘本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用艺术的方式重点呈现该校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师生,长期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的担当和作为。绘本中,既有地质灾害真实场景的再现,也... 2
-
08-24 01:00...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开展新型北斗智能探空系统的原型研制,经过多年攻关和试验,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低成本加密探空目标,为探空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我国第三代探空系统的建成打下坚实基础。北斗探空系统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探空系统,由北斗卫星确定探空气球位置,通过布置北斗探空站、北斗探空接收站、探空远程中... 1
-
08-23 07:20...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多模式、轻量化等优点。与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该卫星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全天候)、不受光照限制(全天时)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卫星发射入轨后,将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 4
-
08-22 20:20...这颗卫星是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满足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观测地球用雷达全天候全天时风雨无阻陆地探测四号01星是一颗可以在太空中对地球进行观测的卫星,但它观测用的设备不是相机,... 2
-
08-21 03:50...等在轨测试完全完成以后,这颗星才能使用。据了解,这颗卫星是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服务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设计师孟令杰:直接为我们国家防灾减... 1
-
-
08-18 00:10...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传输。由大气传输及沉降等途径进入水体的汞经微生物甲基化后,会进入水生食物链,通过富集、放大作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使得汞污染防治不仅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需求。此前国外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大气气态单质汞(GEM)具有春季浓度亏损、夏季浓度呈现峰值的独特季节变化现象,其夏季平均... 3
-
08-17 13:30...意义不凡。以最新发射的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为例,该卫星采用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可提供多种观测模式,是我国天基灾害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凭借快速机动、高精度微波成像的特点助力防灾减灾工作,并将与其他遥感卫星联合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再比如由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地卫... 1
-
08-13 17:20...以最新发射的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为例,该卫星采用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可提供多种观测模式,是我国天基灾害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凭借快速机动、高精度微波成像的特点助力防灾减灾工作,并将与其他遥感卫星联合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再比如由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地卫智能应急一... 2
-
08-13 14:10...这两场流星雨都发生在北半球最寒冷的冬季,观测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在夏季,观测条件相对要舒适得多。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是在8月13日15时-22时。在极大期前后几天都可以观测到一定数量的流星。8月13日晚上到14日凌晨是最适合观测的时间段。8月14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八,月相是残月,月亮不会对观测产生... 5
-
-
-
本页Url:
-
2024-11-26-00:5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