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5 02:50...享受和热爱冰雪世界。同时,我们将打造特色冰雪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体育、文创、住宿等多个产业协同发展的链条模式,助推文旅市场全要素蝶变升级。冰雪那达慕:让草原的冬天“热”起来讲述人:内蒙古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总经理白建平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娱乐,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那达慕... 0
-
01-29 17:20...除了流程仪式,讲究还多着呢。”从小在乌伦古湖边长大的张海江,是当地渔民公认的“鱼把头”,在第十八届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上,他带领100多名渔工向游客展示冬捕的人文景观。多年前,有游客问“什么是冬捕文化”,很多渔工说不上来。“要借旅游的热度,让大家更加了解冬捕文化。”2005年,福海县委和政府围绕渔猎文化发展文旅产业,... 1
-
01-27 02:40...冬捕“头鱼”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镜泊湖有着历史悠久的渔猎文化和冬捕传统,有记录的冬捕则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到辽金时期已享有盛名,曾创造下单网86万斤的冬捕纪录。如今,镜泊湖冬捕已经从“一日节庆”向“一季活动”转变,将最初的捕鱼三部曲“祭湖”“醒网”“起网”进行了创新,加入了更多带有传统民族文化色彩的演艺内容和... 1
-
01-15 13:20...突出“名鱼+黑土优品”,推介展示黑龙江省“黑土优品”特色水产品,引领龙江鱼味新风尚。大似海冬捕现场(央广网发刘宪武摄)大似海渔场盛产鳌花、翘嘴鲌、雅罗鱼、鲢鱼、鲫鱼、鲤鱼、嘎牙子、川丁子……餐桌上的美味(央广网发刘宪武摄)一大早,渔工们便早早地来到了集合地点,按照“鱼把头”的设定位置,开始凿冰拉网,为下网捕鱼做好充足的... 1
-
01-12 18:50...体验冬捕渔猎文化,感受千年渔猎文化的魅力。一大早,渔工们便来到集合地点,按照“鱼把头”设定的位置,开始凿冰拉网,为下网捕鱼做好充足准备。10时左右,大似海冬捕主会场前,“鱼把头”手托酒碗高喊:大似海冬捕开网了!气势撼人的冬捕正式拉开帷幕。在耐心等待后,鱼网从冰下托出,第一网鱼在万众瞩目下浮出水面,一条条大鱼跟随鱼网跃然... 2
-
01-03 23:20...黑龙江省半年绿水青山、半年冰天雪地的地域特色,既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冷水性鱼类资源,广为人知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及兴凯湖大白鱼、乌苏里江大马哈鱼等特色鱼种名扬海内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龙江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在几千年前渔猎冬捕就已经成为黑龙江先民肃慎人世代相袭的传统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冷水鱼冬捕极具北方特色,... 1
-
-
12-31 04:00...点圣火、祭湖神、醒冬网、“鱼把头”穿冰下网,捕捞头鱼……顷刻间冰湖腾鱼、万人狂欢。高潮迭起的“头鱼竞拍”、“万物皆可冻”的奇妙冰珀、匠心独运的主题雪雕、精彩纷呈的冰雪赛事活动、历久弥新的非遗文化逐一呈现。游客们体验着古老而神秘的渔猎文化,为这难得一见的冬捕盛况而惊叹。查干湖龙鱼部落度假区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探秘冬捕文化主... 6
-
12-30 11:20...今年莫力达瓦冰钓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精彩的歌舞演出、传统叉鱼体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特色美食品鉴、第二届尼尔基湖冰钓比赛以及2024年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邀请赛、雪地赛马等系列活动。游客体验传统叉鱼项目。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李新军摄达斡尔族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卓帐... 0
-
12-28 10:30...陪伴了他们祖祖辈辈千百年对于他们而言,渔猎意味着什么呢?记者在采访渔把头马文岩石天蛟/摄“一展身手,养家糊口!”渔把头马文岩这样回答春天,明船拉网,渔工们在船上捕鱼冬天,早上六、七点钟集合选择下网点,打槽子,穿杆带网,马拉绞盘……如今,随着查干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打的鱼也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渔工们工资也年年提升像马文... 8
-
12-26 20:20...制作鱼皮、鱼骨、剪纸等手工艺品,传承民族传统技艺,发展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组织志愿者在文明旅游实践点发放宣传册,制作打卡景观雕塑、邀请传承人进行展演等形式,展现渔猎场景、民族记忆与赫哲族文化;依托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利用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等地千余种民族文化与非遗传承原创馆藏书籍,通... 6
-
12-14 23:10...努力用“妈妈式”服务把这场年度冰雪盛宴变为游客的美好回忆。到今年,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23届。近年来,松原市在延续千年冬捕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新亮点、新玩法。今年松原市在新雪季重点推出以查干湖龙鱼部落为龙头的“1+10”冰雪旅游景点,让游客来松原能“探一次大湖冬捕、赏一城冰雪花灯、观一场满蒙... 1
-
11-21 23:50...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很多赫哲族人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鱼皮是赫哲族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的重要材料,承载着赫哲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赫哲族人通过制作鱼皮服饰和饰品,将他们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代代相传。“鱼皮画由鱼皮服饰发展而来,早期鱼皮画的制作以裁剪、镂空、拼接、粘贴为主,偏平面化;画作主题也大多是赫哲族... 7
-
-
09-27 19:10...发现了海拔超过4400米、年代早至距今4400年前的玛不错遗址(28N,89E,海拔4410-4460米),为研究人类在高原腹地高海拔区域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材料。玛不错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年楚河的源头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北麓。2020-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中... 5
-
07-02 11:10...一路上听不到叫卖声,却有不少游客主动询价,半米有余的大鱼都是当天打捞上岸,条条鲜活,一寸来长的小鱼经过充分晾晒,鱼肉鱼骨发酥发脆。鱼馆里人气旺盛,抚慰人心的烟火气弥漫街头巷尾,酱料、油汁、葱、姜、蒜,裹着鲜嫩的鱼肉入锅,酱焖鲤鱼、清蒸鳌花、干煎岛子鱼店家用最朴实的农家做法,烹饪一道道美食,招待南来北往的游客。夏季是白山... 2
-
04-23 01:10...此次开湖节以镜泊湖丰富的水产渔业资源为依托,展示镜泊湖独特的渔猎文化、地方特色和景色资源。开幕式上,有精彩的文艺表演、祭湖醒网仪式、品尝特色有机鱼汤及丰富的互动节目,让游客在乘游船欣赏百里长湖湖光山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渔猎文化氛围。作为开湖节的重头戏,渔把头祈福出征、祭湖醒网、捕鱼作业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经... 0
-
04-21 20:10...身着萨满服饰的赫哲族组成的祈福队伍,面朝松花江佳木斯段江面,喊出了对风调雨顺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人们在“喊江节”现场观看赫哲族开江祈福仪式。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佳木斯市非遗中心副主任林长征告诉记者,开江文化可追溯到一千年前,民间有用开江水净手、祈祷百姓安康、风调雨顺的风俗。渔猎文化更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各族人民在生... 6
-
04-18 19:00...面朝松花江佳木斯段江面,喊出了对风调雨顺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人们在“喊江节”现场观看赫哲族开江祈福仪式。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佳木斯市非遗中心副主任林长征告诉记者,开江文化可追溯到一千年前,民间有用开江水净手、祈祷百姓安康、风调雨顺的风俗。渔猎文化更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和文... 0
-
03-29 18:30...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徐毳对查干湖畔的民间鱼皮制作技艺进行了深挖,又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创新。现在,她把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发展为创意、设计、选材、建模、裁剪、缝制、装裱“七大流程”和立体缝绣、立体捏塑、平面镂刻、平面艺叠“四大技法”,让鱼皮画制作和鱼皮制作技艺有了完整的标准和体系。传承非遗技艺,并非易事。... 1
-
-
03-17 13:20...人们又开始用鱼皮制作各种图腾、挂件、饰物等生活用品。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鱼皮画也被称作“指尖上的渔猎文化”。徐毳自幼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情有独钟,后来拜师系统学习鱼皮制作技艺。经过多年学习,她将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发展为创意、设计、选材、建模、裁剪、缝制、装裱“七大流程”和立体缝绣、立体捏塑、平面镂刻、平面艺叠“四大技法”... 0
-
03-04 16:40...人们又开始用鱼皮制作各种图腾、挂件、饰物等生活用品。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鱼皮画也被称作“指尖上的渔猎文化”。2024年2月,徐毳展示鱼皮画。张瑶摄徐毳工作室里面摆着她与徒弟们创作的鱼皮画作品,一套蓝色小花样式的项链、戒指、吊坠、耳坠特别引人注目。据徐毳介绍,这是把鱼皮、鱼鳞染了色一片片拼成的,对手法要求很高,不能有任何... 0
-
03-02 21:40...邴海龙作为副手跟着张文上冰,如今成为查干湖渔场头号鱼把头。“渔猎,除了流程仪式,讲究还多着呢。”邴海龙说。站在覆盖着白雪的冰面上,看不清水下情况,全靠鱼把头“识冰辨鱼群”,找到下网位置。开凿网眼,再向两边各走数百步,插旗规划捕捞水面。下网方向、当天风向,鱼把头都要考虑。目前,查干湖渔场有800余名职工。20多年前,有游... 2
-
03-02 03:10...打造冰雪夜间消费集聚区、十大美食、十大舒心酒店、十大最美冰雪打卡地等各类产品,让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好吃、新奇又好玩”。据不完全统计,仅旅游节开幕式当天,松原市就接待游客超过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一江两岸”3000多盏花灯免费供市民游客拍照打卡,宁江“松江盛世”花灯艺术节灯光璀璨,前郭县“查小鱼”主题乐... 2
-
-
-
本页Url:
-
2025-02-05-17:4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