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2 03:20...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首次系统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陶寺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陶寺遗址,距今大约4300... 0
-
12-12 02:40...副省长林红玉主持。李群指出,陶寺遗址是具备早期国家特征的都邑性遗址,其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为古史探索提供了新材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有力实证和生动写照。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标志性成果,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文化工程的... 0
-
12-11 18:40...始终散发着耀眼的时代之光。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传统医药发展道路,让传统医药为破解人类健康难题贡献新力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说。时代在发展,中医药魅力几何?健康服务体系更强了——来自大会的信息显示,约90%的县有县办中医医疗机构,2023年中医类总诊疗量达15.4亿人次,占全国诊疗人次的六分之一。... 0
-
12-11 13:50...被视为新一年生产活动的开始,寓意着冬寒褪去春意破土而出的美好憧憬。隆重地送走旧年和寒冬,为迎接新年新春做好物质、社会与精神准备是春节的重要内涵。从时间跨度来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在这个吉庆欢愉的时段,人们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主题,通过送神扫尘、沐浴祛秽、祭祀先祖、爆竹迎年、走访拜年、元宵灯会等... 0
-
12-11 00:30...从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到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写的治病专著《伤寒论》,千百年来,中医药不断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治病救人。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中华民族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的特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我们观察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一个生动视角。当今,中医药创新频出,不止... 0
-
12-11 00:10...WewillcollectandrefinethedefiningsymbolsandbestelementsofChinesecultureandshowcasethemtotheworldbettertellChina’sstories,makeChina’svoiceheard,andpresentaChinat... 0
-
-
12-10 23:50...WewillcollectandrefinethedefiningsymbolsandbestelementsofChinesecultureandshowcasethemtotheworldbettertellChina’sstories,makeChina’svoiceheard,andpresentaChinat... 0
-
12-10 21:10...意外地打开了通往郭店楚简神秘世界的大门。晨曦初露,当地村民发现了触目惊心的圆柱状盗洞和被胡乱掘出的椁木渣,他们立刻警觉起来,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公安机关迅速行动,经过缜密侦查,终于将两名盗墓贼绳之以法,并缴获了一件珍贵的铜匜。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意识到,郭店一号墓的棺椁已被打穿,墓内文物岌岌可危,必须立... 0
-
12-10 18:10...以荟萃临证方药为主要内容的专科著作纷纷出现,比如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临证经验显著发展。宋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大大加强了理论探讨,并呈现出专病化、专题化的倾向。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出现,中医药学术范式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诸... 0
-
12-09 12:0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巍做客宁波图书馆,带领现场观众一起探寻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根与魂。王巍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考古经验,从何以文明、何以中国、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志三个层面,为观众深入讲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王巍的讲解生动且... 0
-
12-09 07:00...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联合河南省科协共同举办,旨在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宣传阐释和活化利用、科学普及等工作,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科学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中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代表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来河南寻觅中国科学文化的来源,正是基于其重要的历史... 0
-
12-09 06:10...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汉字,中华文明的基石穿越历史,贯通古今它充满智慧和哲思历千年流逝,熠熠生辉它饱含风骨与底气经万世磨砺,字字珠玑透过汉字,... 6
-
-
12-09 02:30...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和使命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在阐明既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属性的同时,也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造的另一个新路径,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新型的、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知... 12
-
12-08 10:30...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米勒-怀特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的治国理念,并延伸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米勒-怀特谈道,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举。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95亿美元,... 0
-
12-08 07:00...明确了实践概念和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尝试围绕实践这一核心范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又通过对哲学观问题、历史唯物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问题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发展。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会通‘中西马’、建构当代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这一学术问题,... 0
-
12-07 12:00...而师尚父为首封”,将姜太公与周公这两位灭商统帅和安邦首辅分封齐、鲁。封姜太公于齐,意在建立镇抚东方的军事重镇;封周公于鲁,则意在承传发展周文化于东夷之地。周封齐之后即授姜太公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成为后世齐国称霸的基础;而封鲁之时,则特别将一些传世文物、典策、器物以及主持王室祭祀的职业官员配送于鲁,使仅供... 4
-
09-16 12:00...就像其林地花园里的树木一样,橡树、白蜡树和其它树木一起生长,偶尔会争夺空间和光线,但总体上不会相互破坏。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再别康桥》为无数中国读者描摹了剑桥大学的最初模样。时至今日,这位诗人在中英文学艺术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仍产生着深远影响。按照艾伦·麦克法兰的话来说,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已成为一个连接亚欧... 1
-
09-16 08:10...记录了史前时期中原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至甘青地区、衍化为马家窑文化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国祥说,展览关注和利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展现彩陶等重要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各史前文化遗址间的传播交流,再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从最先记载“大一统”一词的《春秋公羊传》,到世界上现存... 1
-
-
09-15 22:20...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新华社记者李贺摄9月15日,公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参观珍贵文物。当日,位于北京奥林... 1
-
09-14 21:40...展品来自包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湖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武义县博物馆、临海市博物馆、余姚博物馆、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和杭州博物馆共17家文博单位。展... 1
-
09-13 20:50...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 3
-
09-13 12:30...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一系列思想学说、科技发明、文化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彰显着创新进取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8
-
-
-
本页Url:
-
2024-12-12-11:5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