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1 21:00...第2回良渚フォーラムの一環として、26日には「文明の光」と名づけられた中国内外の考古学者が対話するサブフォーラムが開かれました。同フォーラムで、良渚古城および水利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考古リーダーを務め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学技術考古室の王寧遠主任は「良渚古城周囲の水利システムの一部である『塘山長堤』は近年になり、考え... 0
-
12-11 16:30...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开花结果的。认识文学,也必然要回到各种文明形态的根部,寻找那些草创阶段的复杂河床走向,并由此辨识路标,创造和我们时代相应的、融通古今中西的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举世无双的连续性。良渚文明的发现,为我们接续起了五千年信史的坚实链条。博大的中华文明既是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驰骋的沃土... 0
-
12-11 12:20...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为高坝和低坝两级,而塘山是低坝系统的一部分。当时,塘山被认为是山前长堤。王宁远说,从201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 0
-
12-09 12:30...江北慈湖遗址小型发掘,发现过一些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和石器,鱼鳍形鼎足、T形鼎足、带锥刺纹的陶罐和双鼻壶等,均带有良渚文化特征,但数量不多。1989年、1991年,奉化名山后遗址两次发掘,是继河姆渡遗址之后宁绍平原上又一次重要发掘,出土了不少良渚文化典型器。其中有一件鸟头蛇身细刻纹豆盘片,盘曲的蛇身,和尖喙的鸟头前后相连... 0
-
12-05 03:00...张文宁和丈夫廖克恕决定来大陆寻觅发展机会。廖克恕受访时称,彼时他们正值三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寻求向上发展的人生阶段,在和家人商量后,他们决定来到北京寻觅转型发展机遇。“我在家相夫教子。”张文宁笑着解释说,在大陆的第一年,她的重心以家庭为主,闲暇之余,她特别喜欢跟着课本里的历史教材“打卡”故宫、长城等文化地标,“这也让我对... 0
-
12-04 16:40...其中有几处水坝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天然材料的运用,使良渚水坝的使用寿命异常夸张,当地人在20世纪用水泥和石头等将其表面硬化加固,转变成现代水库的坝体。在考古学家到此调查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这是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留下来的。”良渚博物院社教专员潘嘉平感叹。那么这些隐藏颇深的水坝是如何被发现的?光靠“老法子... 1
-
-
12-03 01:20...考古学者陆续发现了反山、瑶山等更多遗址以及大量石器、玉器。良渚就这样从一片水乡稻田,走进了千年历史的视野。1949年后,良渚文化早期主要延续施昕更时代的器物研究,后以考古学年代谱系构建为重点。1959年,良渚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区分开来,被单独命名,逐步建立本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的年代谱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文化系统。”1... 0
-
12-03 01:10...新华网发华婧雯摄“零距离”体验不只在博物院内。走在不远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打开AR小程序,沿近300米的朝圣之路前行,一路可以看到良渚先人的生活、劳作场景,还能“登上”莫角山巅,俯瞰巍峨辉煌的良渚宫殿。如今,用现代科技手段焕新良渚文化的实例越来越多。2024年7月,良渚5000+艺创园正式开园,2.4万平方米的园内... 0
-
12-02 17:20...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为高坝和低坝两级,而塘山是低坝系统的一部分。当时,塘山被认为是山前长堤。王宁远说,从201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 1
-
12-01 15:30...6万吨,其中焚烧处理的有9.1万吨,占比仅约1.4%。日本没能彻底禁绝烧秸秆,原因之一是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日本《废弃物处理法》禁止在室外农田或空地焚烧废弃物,但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而不得不进行一些室外焚烧可作为例外。至于哪些焚烧行为算“不得不”?记者就此电话咨询了千叶县千叶市和成田市等的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都是农业生... 1
-
12-01 15:30...这是2024年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汉摄“透过‘良渚论坛’平台,推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相互成就,正是中国讲好‘良渚故事’的初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前四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说。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文化遗产、文学、音乐等领域,探讨全球视野下的考古学与文明形态、世界文学的... 1
-
12-01 14:50...想要去理解其中的音乐语言结构,并非易事。”用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音乐家泽维尔·布维耶的话来说,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想掌握中国文化的全貌,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他希望今后能来中国进行更多的艺术交流,在两国的艺术家、乐团、音乐学院乃至政府间达成更多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无论是我国的音乐精神还是外国的音乐精神,这些... 1
-
-
11-30 15:20...分辨土色读地书奉化张家遗址发掘工作已经持续40多天,据目前所见,大概率是一个小遗址。考古领队丁风雅告诉我们,奉化江流域已发现的30多个遗址点是分片区的,大一点的几千平方米甚至上万平方米,带有一定村落属性。比如方桥街道下王渡遗址,便是一个大型聚落址,有房址、墓葬、土台、灶址、储藏坑,有船桨和可能跟交通出行有关的栈桥,出土... 1
-
11-29 10:00...良渚文化大走廊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关联区三个圈层:核心区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和利用核心区域,约162平方公里;重点区涉及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7个镇街,规划范围约634平方公里;关联区联动临平、临安等其他良渚文化遗址点富集区域。“我们按照‘廊道式’的发展理念,以5000多年良渚... 0
-
11-29 05:10...“良渚”是他所教授的世界文明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回去后,我可以把良渚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科宁哈姆指向他最感兴趣的展品——一把石镰。石器整体呈黑褐色,器身扁平如戈形,单面弧刃,是5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先民用于收割的农具。石镰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使水稻收割实现量产。“之前,我只在书上见过它。今天终于目睹,真的... 1
-
11-28 03:00...与会嘉宾聚焦文化遗产、文学、音乐等领域,探讨全球视野下的考古学与文明形态、世界文学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文化之间的差异、联系与合作,成为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哥伦比亚和中国虽然位于地球的两端,相隔千万里,但都重视文化传承,有着对幸福未来的共同追求。两国应在文物保护和发展方面有... 4
-
11-27 12:20...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为高坝和低坝两级,而塘山是低坝系统的一部分。当时,塘山被认为是山前长堤。王宁远说,从201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塘山北侧的大遮山脉发现了16条建筑在山谷开口处的高坝,而在大... 0
-
11-25 18:30...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正式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中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首届良渚论坛成果丰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 2
-
-
11-24 22:30...“大系”将作为重要的配套活动集中亮相,正式迎来中外嘉宾。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正式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中说:“践行全球文明... 2
-
11-24 20:20...介绍了“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的最新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为解决“何以良渚”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答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介绍,在距今6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加速,出现了凌家滩、东山村等中心聚落,迈入了“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在距今5300年左右,良渚文明兴起后,长江下游地区进入了... 0
-
11-24 18:20...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正式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中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首届良渚论坛成果丰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 1
-
11-24 18:10...首届“良渚论坛”正式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贺信中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首届良渚论坛成果丰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83个国家的84名艺术... 1
-
-
-
本页Url:
-
2024-12-12-15:5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