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7 19:50...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立场和方法,更是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 0
-
01-05 02:40...这一壮举不仅对中国革命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给予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批判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中国人民正确对待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 1
-
01-05 02:20...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其实已在运用思政课道理解决问题,只是未意识到。比如,一些理工科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在建模过程中运用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就是思政课所学理论,但他们却难以将此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学生校园生活相对单一,对社会了解有限,遇到的复杂问题较少,所以觉得思政课理论“英雄无用武之地”。不... 0
-
01-04 13:00...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持续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新的文化生命体之体,既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主体。作为系统的整体,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主体,区别于西体中用和中体西用之争中的体,强调以新的文化生命体为主体。把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0
-
01-04 11:10...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高度一致。在实践观方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知行合一,二者均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正是在不断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补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 0
-
01-04 02:30...为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第二个结合”让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有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结合... 1
-
-
01-03 04:00...由中国民协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发起举办的主题为“中国梦·冰雪情”的“尚志市冰雪经济文化发展主题座谈会·双子峰民俗村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启动仪式”在尚志市隆重举行。活动包含了“双子峰冰雪民俗村”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启动仪式、尚志市冰雪经济文化发展主题座谈会、公益性文化合作签约仪式、项目实地考察调研等系列活动。活动由齐齐哈尔大学马克... 4
-
01-03 00:40...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在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创新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要在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全省社科院、党校、高校等平台的特色和作用,不断提高湖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域的地位。要坚持... 0
-
01-02 18:10...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在为人类求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守正创新,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守的是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方向,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8
-
01-01 12:10...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具有重要意义。20年来,工程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工作机制、巩固党的理论阵地、团结广大理论工作者,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数据显示,工程启动以来,全国马院从不足10家发展到如今超过2000家,700多项重点课题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数以万... 2
-
01-01 00:00...是具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升华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优秀民本思想,彰显了我们党的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在习... 0
-
12-31 19:30...更是实践上的提升,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的认识在深化。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第一个结合”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第二个结合”,不能忽视“第一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提出得更早,更为基础。提出“第一个结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成功找到了适合中国... 0
-
-
12-31 14:30...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4
-
12-31 13:10...张园源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提到,马新观所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在重庆有着深厚底蕴,重庆作为红岩精神发源地,为马新观研究提供了精神源泉。同时,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角色与马新观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要求紧密契合,为马新观的研究与... 0
-
12-31 12:40...维护党中央权威。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6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 0
-
12-30 13:10...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 2
-
12-30 10:50...从历史、政治、文化、经济、情感五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共同基础、深厚基因、动力源泉,全方位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与流、根与魂,也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重... 0
-
10-14 08:30...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既要引导青年学子追求真理、涵养思想和品德,更应将检视真理、思想、品德的价值标准寓于知识的传授中。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好比载体与灵魂的关系。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体系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 1
-
-
10-14 00:20...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总支书记陈钦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苗、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副主任邹娣、长沙财经学校党委书记彭建成、校长伍卓林出席仪式,长沙财经学校高职申报办公室主任刘军、学生科科长姚祖平等中层干部参加仪式。仪式由长沙财经学校副校... 1
-
10-13 05:00...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对领导干部来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领域工作往往牵一... 3
-
10-13 03:50...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的精神品质、“民为邦本”的价值指向、“为政以德”的行为约束、“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革故鼎新”的时代内涵、“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等思想具有高度契合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华古老文明的赓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扎根于中... 2
-
10-12 02:20...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厚历史底蕴。《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强调现代文明从传统社会中脱胎而来,传统因素构成了现代文明大厦的基座,有助于读者更好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明的关系。深入阐述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式现... 2
-
-
-
本页Url:
-
2025-01-07-21:2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