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3 14:50...内蒙古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建设3个国营治沙站,开始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造林治沙。从那时起,乌日更的家乡渐渐有了绿色,有了生机。“那时人们把治理库布其沙漠当成一种使命,老一辈干完,下一辈接着干,沙漠中树木越来越多,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制。”乌日更说。2024年4月11日,一名治沙人在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巡护树木(摄影:新华... 0
-
01-22 12:30...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的国际典范。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认识这一历史性转变里的中国智慧,有三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2024年年初发布的公报显示,全球每秒钟就有相当于4... 2
-
01-21 18:50...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的国际典范。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认识这一历史性转变里的中国智慧,有三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2024年年初发布的公报显示,全球每秒钟就有相当于4... 2
-
01-20 05:40...再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将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的国际典范。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认识这一历史性转变里的中国智慧,有三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联合国... 6
-
01-09 18:10...一株株柠条苗在沙沟中挺立,组成一条条防沙阻沙的活体沙障。从人工治沙到机械治沙,从因地制宜到就近取材,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无不展现着治沙人的智慧,显示着科技的力量。一直以来,鄂托克旗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向新而行、科技突围,因地制宜推进治沙体制机制创新,在活体沙障成活率等方面探索出新模式。当前,沙化土地治理所采用的是柠条开沟... 12
-
01-08 18:40...在“绿化祖国”的号召下,开展集体大规模治理,组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会战。1978年,国家启动实施“三北”工程,榆林被列为重点建设区域。工程实施40年多来,榆林累计完成造林任务2170万亩,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在榆林落地,先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对榆林生态和经济社... 0
-
-
01-05 02:10...今天验收成活率达到了76%,第一批补助能拿到34万元左右。这个先建后补我觉得挺好,能恢复草场,也能拿到补助,这个挺好,利国利民。”哈马日格太嘎查牧民冯来云说。从2020年试行到2023年全面推行,鄂托克旗以“先建后补”模式种植柠条64.18万亩,占2019年以来柠条种植总面积的88.7%。通过“先建后补”涌现出了一大批... 7
-
01-02 00:10...这个过程不仅无比艰难,而且十分漫长,需要几代人无私忘我、赓续奋斗。自1978年,党中央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不计个人得失,拿出看准了就抓紧干的劲头、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的担当,全力投入防沙治沙的艰巨任务中,拼尽全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被风沙侵染的美好家园。... 1
-
11-15 10:40...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努力实现“绿富同兴”。今年以来,内蒙古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954万亩,约为年初计划的113%。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43亿亩、种草3.52亿亩、防沙治沙1.67亿亩,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 5
-
11-07 08:50...扶犁开沟、俯身铺草、挥锹压埋、填沙整形,精心编织草方格沙障,书写大漠中的绿色诗行。与黄沙掰手腕,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马俊河借助互联网平台,从全国邀请志愿者、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压沙植树,累计带动5万多人投身荒漠化治理。这片是杭州林,那片是班级林这样的公益造林点有153个。马俊河指着规模初具的沙生植物林介绍说,每一片公益林... 1
-
11-03 12:40...起初栽在沙包上,结果一场大风全吹没了,后来就找风小的避风沙坑种,来年要是雨水好才能活,就这样一棵棵栽,几年才能活一棵。”苏和巴特尔说,由于受当时交通与技术限制,栽种面积并不大,治沙效果也不明显。经过不断探索,翁牛特旗总结出了“以路治沙”模式。“我们将沙地细化分隔成‘治理网格’,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建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 5
-
09-15 21:00...长安街东单东南角“命运与共”主题花坛丝路金桥景观。受访者供图金秋时节,天高云淡。9月4日至9月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中国和非洲人民又一次友谊与合作的历史性盛会。本次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体现了中非双方对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追求,也展现了双方携手前行、共克时艰的... 9
-
-
09-12 06:40...广大农牧民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几十年前,风沙大的时候,常常一晚过去,房门就被沙子堵住了,种不了地,家里养的几头牛、十多只羊,也因为吃不上草、长不了膘,卖不上价,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党支部书记苏和巴特尔回忆道。为了生存,苏和巴特尔跟着父辈们自发治沙,将黄柳截成一段一段,插在沙里。那时候没经验,起... 9
-
08-23 01:50...科尔沁沙地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的风沙源之一。近日,记者走进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线,近距离感受这里发生的可喜变化。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全旗沙化土地面积为667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7.4%。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内沙地面积最大、治理最难的地区,也是赤峰市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治沙难,越往... 1
-
08-04 23:20...从而实现“绿进沙退”。科尔沁沙地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的风沙源之一。近日,记者走进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线,近距离感受这里发生的可喜变化。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全旗沙化土地面积为667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7.4%。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内沙地面积最大、治理最难的地区,也是赤峰市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2
-
07-09 09:1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水源涵养量大大增加,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现出“双下降”趋势。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光伏组件板遮阳挡风,有效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减少了风蚀,并且还能引水滴灌,大大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园区内植被盖度达到50%,较园区外提高12%,部分区域植被盖度已高达80%,植物种数由7种增加到13种。在光伏板的“... 0
-
09-22 10:50...美丽的花卉与丰晚主舞台遥相呼应,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感体验。生态环境脆弱,曾备受风沙侵蚀危害的伊金霍洛旗,经过一代代干部群众的努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蝶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采煤沉陷区上建起光伏基地,产业低碳转型中的伊金霍洛旗正在迎来“绿色GDP”的新丰收。当文化园区内的“古城海子”与丰晚主舞... 8
-
08-02 08:30...新华社记者王鹏摄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穿越腾格里沙漠的18公里高速公路旁的草方格固沙区及防护林带(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宁夏中卫市是草方格沙障的起源地,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同中卫铁路固沙林场职工、当地群众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而成。新华社记者王鹏摄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绿色长廊... 3
-
-
07-24 10:40...树高可到10—12米,主林带间距在130至140米之间。“这样布置防护林,占地少、林木生长快,还能减少林地矛盾。”农田四周栽植防护林,会与农作物争夺光照和水肥,造成胁地效应,影响农民种植防护林的积极性。沙林中心的实践证明,相对于“八行一带”那种宽林带、大网格的配置布局,“两行一带”这种窄林带、小网格的综合防护效益更好,... 3
-
07-20 20:30...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是内蒙古整体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共治理沙化土地近7200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约等于3个北京的国土面积,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 3
-
06-30 23:10...更是内蒙古最美的底色。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在不断染绿的沙海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在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了长110公里、宽3至15公里的锁沙阻沙林带,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象;在鄂尔多斯市杭锦后旗,一条48公里长的防沙林带拔地而起,阻止了沙漠前移,守住了家园;在通辽市奈曼旗,茫茫... 5
-
06-19 10:20...一幅荒漠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新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在八步沙六老汉奋斗精神的鼓舞下,一代代勤劳朴实的人们奋战在防沙治沙的接力赛上。科学治沙、板下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从沙产业中获益,沙漠经济效益也在反哺这荒漠化防治循环发展。一样处于风沙口的景泰县,常年坚持科学造林,不断... 4
-
-
-
本页Url:
-
2025-02-06-23:3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