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5 00:50...部分演出一票难求。近年来,不少优秀的红色戏剧作品脱颖而出,它们凭借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虽然它们在舞台综合呈现上具有差异性,但在与年轻观众实现“双向奔赴”方面却颇具共同点,笔者尝试总结如下:一是突出人情人性,让人物有血有肉,真正走进观众心里。... 9
-
04-09 23:10...一批热爱文艺的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在刚刚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里生活、学习、创作:从上海来的林逸萍和中央苏区红军剧社来的李三妹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代表戏剧系参加边区会演,在师生中引发了艺术观念的交流碰撞;李三妹由于过去的经历和学习上的困难想要退学,许翼飞处处帮助她,使她逐渐走出了精神困境,又能放声歌唱……剧中,注重个人... 0
-
03-08 22:50...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事业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高成果;所谓“有权”指的则是有鉴于当时抗日战争特殊历史环境的需要,必须采取的合理的权宜之计,比如文艺必须从属于、服务于抗日战争的需要等。话剧《延水谣》遵奉鲁迅先生力倡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立足于上世纪40年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历史实践和21... 0
-
02-21 05:40...再到杨三妹的贴合时事、侧重宣传……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他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充满着艺术青年身上独有的特立独行和执拗倔强。《延水谣》围绕文艺工作者的成长,书写他们从文艺家向文艺战士的转变历程,勾画党的文艺思想“为何提出”、“如何确立”、“反响成果”等形成脉络。话剧在生动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战斗场面... 1
-
02-20 21:10...但他们的后代又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去重温、整理父辈们的人生和艺术经历。每当他们讲起父母的故事时,我都能再次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那束亮光,我想这就是精神的传承。去年一位给我提供了许多生动素材的“鲁艺”家后人去世了,非常遗憾没能让他看到这样一部记录着他们父辈生活、凝聚了他们深厚情感的作品搬上舞台。但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这部作品的... 3
-
11-19 09:50...通过一批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们在延安精神的滋养与战火硝烟的洗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从不接地气的“大洋古”创作到贴合实际、实事求是,走出小我,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战士的转变,将国家历史选择、个人命运选择和文艺道路选择紧密结合在一起,多点多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凸... 0
-
-
-
-
本页Url:
-
2025-02-09-04:4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