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9 12:00...这进一步说明香港曾经是海上丝路的中转站之一。香港文物探知馆一级助理馆长李晓慧在讲解从湾区启航: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上展出的南海窑酱釉淳熙十年印文四系罐(2024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陈铎摄广东罐是指唐宋以来海上贸易使用的储物罐,产地集中在华南,在东南亚、东亚乃至非洲等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香港位处沿海地区... 0
-
01-19 06:50...四川马尔康孔龙村遗址是川西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新资料。重庆江津梧桐土遗址是四川盆地的区域性中心聚落之一,其商周遗存的主体时代为三星堆文化晚期至十二桥文化早期,对于完善巴蜀文明进程时空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眉山花... 0
-
01-19 05:30...6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不可移动文物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增长13%和16%。五年来,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丰硕,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8项,配合基本建设中文物调查、考古勘探项目128个,举办公众考古活动13次。都兰县热水“2018血渭一号... 0
-
01-19 05:00...*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时间:2024年11月6日~2025年6月5日从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别致的妆容服饰,到唯美的人体雕塑,展览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希腊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共279件(套)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 0
-
01-19 02:30...墓葬年代分为春秋晚期和战国晚期至汉代两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前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青介绍,本次发掘以M3的发现尤为重要。M3为一椁三棺墓,随葬品多置于椁室四周边箱,以铜器为大宗,共出土青铜器80余件(套)。其中,南部头... 0
-
01-19 02:20...比如道县玉蟾岩遗址出现的一万年前的水稻,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人们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观察水稻的特征,然后慢慢由野外的采集进入人工定期的管理,再到后来的栽培?比如高庙陶器上复杂的纹饰,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出现的?我们只能提出一些定性的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当时的祭祀行为有关系。考古是有局限性的,想通过物去重建过去完... 0
-
-
01-18 15:30...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位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第四名,该遗址位于东乌珠穆沁旗。2024年6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博物院等部门联合对金斯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20平方米,出土陶片、装饰品、骨器、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各类文化遗物4000余件。内蒙古考古研究院... 0
-
01-18 04:30...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能让人们更加直观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特点,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丰满细节。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室,研究人员对种子进行扫描登记。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手持木杆,旋转着将半圆凹形的铲头打入地下,带出一节节不同质地、颜色和包含物的土芯,深埋在黄土之下的“文明密码”初露端倪——“洛阳铲”... 0
-
01-17 19:00...导览讲解、免费开放……浙大艺博馆开馆之日起就努力打造成为一个艺术与考古的大课堂。如果你想学习考古知识,可以来看《造物之美》常设展,这里不仅有镇馆之宝——唐颜真卿的《西亭记》残碑,还把小横山南朝墓室挖掘出的画像砖搬了过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学校要把我们博物馆作为一个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基地。我们按照人类的... 0
-
01-17 19:00...中央电视台《寻古中国》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第三集《漳州元代沉船》,带领广大观众一同揭开古沉船的神秘面纱。漳州,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10年,台风“鲇鱼”掀起了渔民的养殖箱,意外暴露了少数散落的瓷器,成为发现元代古沉船的契机。经过长期追踪,考古队终于确定了它的位置。2022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元代古... 0
-
01-17 19:00...当金光照亮芦苇,人们在夯土的城垣上散步,这场景既像远古,也和这片土地上的考古发掘渐渐重叠。总台央视记者卞晓妍: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有的是一口大鼎,有的是一柄宝剑,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就是这片土地。这片宫殿基址就是盘龙城统治者议政和居家的地方,这是我国最早的“前朝后寝”式建筑格局的实物资料,比殷墟还要... 0
-
01-17 18:50...跋山实证给出“中国答案”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因2020年夏季跋山水库泄洪冲刷出象牙化石被偶然发现。自2021年起开启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出土文化遗物数量巨大,涵盖类型丰富。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9.9万年的“象牙铲形器”,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0
-
-
01-17 18:30...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展陈中包括目前我国考古发现史前最早的天文测量仪器圭尺、新石器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彩绘蟠龙纹陶盘等,充分展示了4000多年前陶寺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研究表明,陶寺古老的观象台已经能够推算一年的20个节气,尤其是春分、... 0
-
01-17 18:30...为了尽量地接近3500年前,这个遗址公园最大程度保留了最原始的生态景观。当金光照亮芦苇,人们在夯土的城垣上散步,这场景既像远古,也和这片土地上的考古发掘渐渐重叠。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有的是一口大鼎,有的是一柄宝剑,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就是这片土地。两座宫殿基址曾经是盘龙城统治者议政和居家的地方,这是我... 0
-
01-17 18:30...观众由化身为考古专家的“数字人”引导,驾驶一叶黄金面具,在三星堆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等虚拟场景中穿梭遨游。自贡游客陈慧称:“第一视角可以看到这些文物在我面前的立体感,非常逼真。”上海游客罗盛泽称:“我们在上面看到一些立像、青铜面具、陶器、很多象牙,感觉能触碰到它,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文物工作者在那里探索一样。”从1934年开... 0
-
01-17 17:50...我国再次开展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摸清“家底”,是开展各项保护工作的基础。相比于上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投入的人力增加了一半。找遗址,看标本,整资料,填表格,作登记……5000多支普查队伍、4.5万多名像侯骁秦这样的普查队员活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让我国文物资源“家底”更清晰。保护,来自基层默默无闻的“日拱一卒”,也来自... 0
-
01-17 17:30...曾出土三国青铜马的襄阳再次发现大型三国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16日在湖北荆门举办的2024年度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公布了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以时代早晚为序,本次获评“六大”的项目分别为:荆门市钟祥边畈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襄阳菜越墓地、荆州龙凤庄遗址。与会专家介绍,边... 0
-
01-17 17:10...陵寝建筑、地宫形制、陵园结构以及性质各异的陪葬坑、陪葬墓一个个“浮出地面”,铜车马、彩绘跪射俑、石甲胄、百戏俑等重要的“奇器珍怪”相继面世,秦始皇帝陵的外藏、祭祀、墙垣、门阙、道路、工程以及附属遗存逐步明晰,为秦始皇帝陵的全面保护和系统展示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十年来,对一、二号坑的持续发掘不断更新着对兵马俑军阵的排列规律... 0
-
-
01-17 17:10...体现了中西审美的融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碗礁一号”在水下考古界大名鼎鼎。2005年6月下旬,一位渔民如往常一样在福建平潭碗礁附近捕鱼。随着几件花色精美古朴的瓷器出水,一艘沉睡海底数百年的商船终于被唤醒了。当年7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将这艘曾经被用来运送瓷器的沉船正式命名为“碗礁... 0
-
01-17 17:10...出土了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并首次在渭北地区发现了原位埋藏的盘状石核、手斧等重要遗物,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为渭北乃至黄河中游地区古人类石器技术演进、人类行为适应方式等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资料。另外,通过坚实的地层埋藏学和年代学证据,初步建立起了渭北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以来长达60多万年、... 0
-
01-17 17:00...这也是三星堆首次将考古研究成果数字资源开发应用于游客体验。场景中,观众由化身为考古专家的“数字人”引导,驾驶一叶黄金面具,在三星堆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等虚拟场景中穿梭遨游。从1934年开展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至今,90年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尤其是1986年,1号和2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沉睡3000年的... 0
-
10-26 22:00...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家庭考古研学活动在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举办。20组家庭走进考古发掘的现场,体验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学习考古工具使用、铜钱拓片制作等技艺,感受考古工作的魅力。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的路县故城遗址是两汉时期的路(潞)县的治所,于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所知... 3
-
-
-
本页Url:
-
2025-01-19-21:4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