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8 00:20...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海洋管理服务中心生态修复和海洋预警科科长钱茹茹。赤潮,又称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现象,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时。通讯员供图根据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赤潮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 0
-
05-30 07:40...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P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即可致人死亡。为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海洋渔... 10
-
04-23 01:10...202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有所增多,死亡失踪人口几乎持平。▲《202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发布郑亮摄2023年,我国沿海发生风暴潮过程14次,7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近海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28次,直接经济损失约2600万元,死亡失踪8人。年冬季,海冰冰情较常年略偏轻,冰级2.5级,海冰最大分布面积2... 5
-
04-23 00:40...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造成人员死亡失踪最严重的依然是海浪灾害,2023年死亡失踪人口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二是海洋灾害损失分布较为集中,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中有6个省(区、市)出现灾害损失。三是发现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偏低,全年共发现赤潮46次,累计面积1466平方千米,低于近十年平均值。此外,与近十年(2014... 1
-
02-27 18:20...拖网过程中细胞个体较小(10微米以下)的物种容易遗漏。”陈楠生团队成员刘淑雅博士介绍,此外,基于细胞形态特征的显微观察和物种鉴定尽管比较简单可行,但也存在较明显的缺点:细胞尺寸较小的物种、形态相似的物种,以及细胞比较脆弱的物种往往难以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应用极大促进了胶州湾的浮游植物研究,其中宏条形码技术是以特定... 2
-
11-05 06:20...他到达现场发现养殖户都很焦急,说海参很多天都不动也不吃东西,一点都不长,他迅速取样分析检测,发现原来是水里PH太低的原因。通过这次任务,于美波认识到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以前就是感觉检测就是检测,枯燥无味,但是通过这次水环境监测发现,我们的工作还是挺有意义的。”面对海洋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他立足现代海洋与渔业发展需求,以饱... 2
-
-
08-26 15:10...演练设置了海洋预报保障服务和赤潮应急处置2大场景、11个环节,涉及6个演练场地,国家、省、市、县、街道五级联动响应,出动4艘应急船只,投入参演力量近百人。据悉,亚运会帆船赛事预报海域共约40平方公里,目前亚运会海洋预报台已布设6套观测浮标、1对地波雷达、1套视频监控,实现了该海域预报参数全面精准覆盖;运用FVCOM、S... 9
-
07-18 15:20...加工完后尽快食用。海鲜类必须熟透虾、蟹、海鱼、贝类等动物性海产品特别容易受到一种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当这些海产品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清洗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就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夏季也是赤潮高发期,海虹、血蛤等海水贝类由于摄食赤潮中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而在其体内产生并蓄积“贝... 6
-
06-29 06:00...很多甲藻还能分泌藻毒素,造成鱼虾、贝类等养殖生物死亡,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美国曾用硫酸铜治理,但这种方法会造成二次污染。70年代,日本提出了撒播天然粘土、利用粘土颗粒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进行治理的方法。然而,由于天然粘土的絮凝效率低,耗时费力且成本高,这一方法难以大规模推广。如何找到... 4
-
-
-
本页Url:
-
2025-01-19-06:3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