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1 03:00...据新华社电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浙江省发现并报道了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姬林蛙,为中国已知林蛙中最小体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上。论文第一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宝权介绍,姬林蛙的发现属于其科研团队开展的浙江省两栖爬... 0
-
12-19 19:30...留坝县启动了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该项工作由留坝县人民政府主导发起,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留坝分局组织实施,调查团队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调查覆盖了鸟、兽、鱼、两栖、爬行、昆虫、植物、大型真菌等八个主要生物类群,并且在地域范围、海拔跨度、季节跨度和生境类型等方面都做到... 0
-
12-19 12:10...长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压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例如,总氮和总磷的超标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长江的水质安全;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破坏了长江的自然生态结构;生态破坏严重,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最清澈的江水,靠的是最严的保护措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湖北... 0
-
12-19 10:20...还有白鹤、黄眉鹀、黄喉鹀、红尾斑鸫……长沙县全力推进松雅湖生态新城建设,收到了良效。在松雅湖的岸边,观鸟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名观鸟爱好者手持专业望远镜,专注地观察着远方的鸟群,感叹道:“近年来,这里的鸟类数量显著增多,生态环境优化有目共睹。能够如此近距离欣赏到东方白鹳这种珍稀的鸟类,实在是令人激动。”松雅湖湿地自然学校观... 3
-
12-19 04:2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于2024年7月至8月在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开展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时,发现一处濒危野生植物滇桐大种群,数量达到26株。图为科研人员开展保护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图由林芝市林草局提供滇桐,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 0
-
12-19 02:20...百色澄碧河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巡护中再次监测到“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十多年在该保护区越冬,专家初步判断此处可能已成为它们固定的越冬地。在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稀少,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被列入国... 4
-
-
12-17 05:20...更强调其对整个行业的推动与革新。璀璨C3X以“升空”设计为核心突破,让空调设备不再局限于地面,从而释放出宝贵的室内空间,为用户带来更加宽敞、整洁、舒适的居家环境。璀璨C3X融合柜机空调和风管机的强大性能。首先,不需配合吊顶安装的束缚,可实现无吊顶直接安装。其次,打破传统风管机必须前装的惯例,无论是装修前还是装修后,都能... 1
-
12-15 02:40...三国时期曹植所作《鹖赋》称赞褐马鸡为:“美遐圻之伟鸟,生太行之岩阻”。后来,随着人类活动增多、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因素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褐马鸡一度濒临灭绝,仅在山西省吕梁山脉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山地有分布记载。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省成立了庞泉沟和芦芽山两个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经过... 0
-
12-15 01:20...”首次查清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底数刘新中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进一步表示,3年来,全国7万多名普查人员进村庄、入场户,上滩涂、下湖海,圆满完成了普查各项任务,全面摸清了我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并编印了《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2023年版)》和《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成果应该说是非常丰富,... 0
-
12-13 21:50...通过样品采集、室内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这一野生真菌被鉴定为假松口蘑,与松口蘑(即松茸)同属口蘑属的不同种。假松口蘑。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特聘副教授杨春琳介绍,假松口蘑又称花脚松茸,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从外观上看,假松口蘑相对松口蘑来说个体更小、颜色更深、香味更浓,菌盖上常具有块状花纹,菌柄上鳞片明显且常... 0
-
12-13 16:50...他前往两江峡谷片区所辖的共和村进行野外相机维保工作,经过一片针阔混交林时,无意中在茂密的杂草间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蛇类。这条蛇“伪装”得很好,体色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若非杨成刚细心,很难察觉它的存在。“我仔细观察了它,联想到南山片区之前采集到的大眼斜鳞蛇标本,迅速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较为罕见的蛇类,立即进行了拍摄记录。... 0
-
12-13 15:10...在光明区的国家现代农耕科普基地——欢乐田园记录到了今年抵达的冬候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多,以及在毗邻公明水库上空发现同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光明区虹桥公园。森林公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虹桥公园是深圳市重点郊野森林公园,“出道”即... 0
-
-
12-13 10:20...都要尊重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更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很多“放生”行为的危害不容小觑,比如浪费粮食、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正如这次瑞安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所言,把大米倒在河里,就是在浪费粮食。国家三令五申反对任何形式的浪费粮食行为。对这些“放生”者来说,就算那些食物是他们自己花钱买来的,也不能任性糟蹋、随便浪费。2021年4... 0
-
12-13 04:20...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湖北率先实现中华鲟人工繁育,年... 0
-
12-12 01:00...彩鹮(学名:Plegadisfalcinellus):为鸟纲鹮科彩鹮属的鸟类。体长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体重485-580克。是深栗色带闪光的鹮,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脚绿褐色;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叫声... 2
-
12-11 18:00...有中学生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23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生命科学研究员杜鹏提问。杜鹏回答说,AI是非常强大的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和行业,未来也会越来越深入。他在揭秘跨物种基因工程的同时,鼓励学生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积极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12月6日,“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公益科普活动收官站... 0
-
12-11 03:50...这批活体动物为布鲁克林鬼焰锹甲、忍者蛞蝓、巨人恐蚁等外来“异宠”27种、共85只。今年9月,深圳邮局海关关员在对进境快件开展监管时发现,一票申报为“塑料纪念品3个”的快件包裹机检图像异常,随即对其开箱查验。经查,发现藏匿于包裹中的鞋子内、装在透明塑料试管中的蚂蚁共6只。经专业机构鉴定,确认上述6只蚂蚁为巨人恐蚁和弓背蚁... 1
-
12-11 03:50...菲氏管鼻蝠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西省境内。据悉,2023年5月,位于屏山县境内的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邀请绵阳师范学院石红艳教授团队,对保护区进行了翼手目动物种群及分布专项调查。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项目于近期完成结题评审。在此次调查中,菲氏管鼻蝠的发现成为重要亮点。“本次调查成果丰硕,保护区的翼手目名... 0
-
-
12-11 00:00...(受访者供图)论文第一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宝权介绍,姬林蛙的发现属于其科研团队开展的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数据库建设的野外考察成果之一。该蛙是中国已知林蛙中体型最小的,成年雄性头体长不足3厘米,成年雌性标本中最大的也仅有3.5厘米,目前仅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有发现分布。为了深入展开研究,... 0
-
12-10 23:30...百色澄碧河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巡护中再次监测到“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十多年在该保护区越冬,专家初步判断此处可能已成为它们固定的越冬地。在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稀少,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被列入国际... 0
-
12-10 18:50...就爱上了这个神奇的物种。许多人眼中冷血危险的蛇,他却觉得是“世界上最酷的东西”。长大后,凯文坚定走上一条与蛇为伴的学术道路。2006年5月,24岁的凯文即将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毕业。毕业前夕,他偶然得到一份去神农架调查两栖爬行动物的工作。徒步探寻3个多月,凯文被这里的钟灵毓秀深深吸引。后来,他前往南京林业大学深造,愈... 0
-
12-10 09:30...中华鬣羚为易危物种,也叫明鬃羊,属于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在民间还有“麒麟兽”“天马”等称呼。中华鬣羚属典型林栖动物,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兽类之一,主要栖息于崎岖陡峭多岩石的丘陵地区,常在海拔800米~4500米针阔混交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中活动,生性警觉... 1
-
-
-
本页Url:
-
2024-12-21-08:3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