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3 15:20...自2021年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团队入驻沧源开展科技帮扶以来,当地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团队首席黄家兴在观摩会上介绍,针对冬季蜜源生产难题,团队创新研发“中蜂浅继箱生产模式”:“通过优化蜂群繁殖、提前准备巢础、科学安排采蜜周期,解决了群势弱、蜜蜂冬季不造脾、米团花蜜吸引力不足三大难题。”... 0
-
03-02 12:40...每次对这种数据量进行一个标注,最后再送给模型去训练。何沛桐说,去年11月份这批棉花种下去后,团队就开始用机器人采集影像。每7天采集一次,之后进行数据标注与AI训练,记录下不同苗期、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棉花生长信息,等到棉花收获时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其间对AI不断进行数据喂入,最终将得到一个“棉花通识课”成绩优秀的A... 1
-
01-19 06:50...探索科研岗位按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分类评审。其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重点考察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2023年,凭借在数字土壤模型制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贡献,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类别评审中,徐爱国的工作获得评审专家肯定,最终晋升研究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农业... 2
-
01-14 03:10...凭借在数字土壤模型制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贡献,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类别评审中,徐爱国的工作获得评审专家肯定,最终晋升研究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类型多样。中国农科院院属单位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地域差异比较大,科技人才的能力、潜力和贡献如何,用人单位和同行更有发言权。”中国农业... 7
-
01-14 02:30...打破简单看论文、经费、奖项等指标的评价方式,探索科研岗位按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分类评审。其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重点考察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2023年,凭借在数字土壤模型制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贡献,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类别评审中,徐爱国的工作获得评审专家肯定,... 9
-
01-05 02:10...河南始终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走进中原农谷,其科技成果展厅入口处是一片金灿灿的小麦。“这是新乡市农科院选育的品种——‘新麦58’,‘田里有长相,实里有卖相,实打产量高’是老百姓对它的评价。”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程... 4
-
-
01-02 18:50...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布局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与治理等十大科技攻关行动;在成果转化方面,组建了18个产业专家团,5000余人次奔赴27个省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行动、“田间课堂”等科技帮扶服务。叶玉江在报告中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农科院在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粮食生产方面,中国农科院选育了一批优质高产品种... 4
-
01-02 18:20...致力于成为公共关系领域的引领者,政府决策的智库,社会认可、公众信任的社会组织。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自2008年创立以来,是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重要的年度活动,也是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备受瞩目的年度盛会。本届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五洲传播中心协办,聚焦“公共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主题... 4
-
01-02 18:20...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布局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与治理等十大科技攻关行动;在成果转化方面,组建了18个产业专家团,5000余人次奔赴27个省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行动、“田间课堂”等科技帮扶服务。叶玉江在报告中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农科院在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粮食生产方面,中国农科院选育了一批优质高产品种... 7
-
12-26 18:00...共话蔬菜领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寿光市长赵天宝介绍说,近年来,寿光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政府部门、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协同配合、共同发力,不断增强蔬菜种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224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特别是依托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寿光蔬菜研发中心,持续推进育种创新、成... 0
-
12-25 22:00...病虫害始终困扰着农业生产,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杨青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类特殊蛋白质(ABCH转运蛋白)运输脂质和农药的完整过程,该蛋白质不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中,却是昆虫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作为理想的农药分子靶标。该成果是昆虫... 4
-
12-10 09:10...中国农科院资划所有关负责人和科研骨干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王迪研究员对工作底图制作与样点布设校核方案进行了讲解。从目的要求、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强调了国家对于统一制作工作底图、统一布设样点的要求与基本原则,并就详细的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进行了说明;吴文斌副所长及... 2
-
-
11-27 21:30...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主产国牛肉供需关系都趋于紧张,是国际市场牛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源头。牛肉贸易需求强劲,是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不断走高的重要拉动因素。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可能下降,是催化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涨行情的重要预期。此外,未来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涨的“风险溢价”。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 8
-
11-27 18:30...未来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也为牛肉价格增添了一股‘牛劲’。”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聪表示,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主产国牛肉供需关系都趋于紧张,是国际市场牛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源头。牛肉贸易需求强劲,是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不断走高的重要拉动因素。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可能下降,是催化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涨行情的重要预期... 9
-
12-19 18:20...中国农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曹永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马占颖,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王雁,市委常委、副市长庞柒等领导嘉宾出席揭牌仪式。庞柒主持仪式。仪式上,曹永生、王雁分别致辞,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中国农科院与酒泉市政府签订了中国农科院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协议。王雁指出,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酒泉戈壁生态... 1
-
12-18 06:30...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必然依靠人才兴国。辽宁沈阳举办2023大学校长论坛,搭配系列招聘会,为2万余名青年人才和7000多家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互相奔赴,为东北全面振兴特别是人才振兴进一步提供智力支持。在海南三亚,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乘着招才引智的政策“东风”,专心致志攻克我国种业的“卡脖子”难题... 1
-
11-25 18:40...开展以科研团队为基本创新单元的有组织科研,强化重大使命任务联合攻关,打造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增强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整体跃升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据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介绍,2013年,在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10年间,中国农业... 2
-
11-25 04:30...“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柳林县与周边省市的旅游交通网,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有5万多人。柳林县不断加大红枣产业化发展,“以枣为媒”连续5年举办黄河红枣文化节,提升了“柳林红枣”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延伸了红枣文旅产业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让旅游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让吕梁更多的“特”“优”农产品走了出去。吕梁“黄河一号... 10
-
-
11-23 07:30...近年来中国对奶类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科研工作者加快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2013年中国农科院启动科技创新工程,组建了奶业创新团队等一批奶业相关研究的科研团队,聚焦奶牛良种繁育、牧草选育利用、饲料营养调控、疫病防控、乳品绿色低碳加工工艺、质量安全监测和营养功能评价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成果培育和核心技术攻... 2
-
11-14 12:30...“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柳林县与周边省市的旅游交通网,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有5万多人。柳林县不断加大红枣产业化发展,“以枣为媒”连续5年举办黄河红枣文化节,提升了“柳林红枣”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延伸了红枣文旅产业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让旅游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让吕梁更多的“特”“优”农产品走了出去。吕梁“黄河一号... 2
-
10-24 23:40...试验最经济的灌溉水盐分阈值。”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何峰说。林江农场占地1万亩,是一个集紫花苜蓿、冬枣、杂粮等作物的现代化种植、特色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其中,苜蓿种植面积4000余亩,通过对苜蓿进行深加工,已打造出一条苜蓿“研发—种植—生产... 2
-
10-22 07:20...将十多间废弃的猪舍改建为实验室和宿舍,在贫瘠的黄土地建起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综合试验区,用一手的试验数据,努力回答在极度缺水条件下“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此后,中国农科院梅旭荣、张燕卿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周怀平、郭志利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旱农人”继续探索着我国北方旱地农业高效用水之道,使得一个个定位试验在黄土旱地落地生根,一... 5
-
-
-
本页Url:
-
2025-04-04-12:5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