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21:30...车辆方面,一是提高监管门槛,鼓励车企规模化合法经营,限制租赁营运车辆出岛,确保“管得住”。规定“拥有不少于15辆营运车辆(均在本公司营运满3年以上)的,或承诺一次性进口不少于15辆‘零关税’车辆的,可申请‘零关税’车辆进口资格”;规定“连续营运3年以上且拥有不少于15辆营运3年以上车辆的,或一次性进口10辆以上‘零关税... 0
-
02-07 19:20...我国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期待,有人担忧。其实,对待一个新生事物,理性包容比盲目排斥更有益。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既是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自主开放的重要实践,也是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的积极回应。... 0
-
02-07 19:10...彼时甚至有机构认为煤价要冲上1200元/吨。让人意外的是,年中煤价急转直下,即便到了取暖季,也未能迎来反弹。煤价不振有多重原因。煤炭市场上,供需关系变化会直接影响煤炭价格。从供给端看,随着国内煤炭先进产能持续释放,煤炭产量不断增长。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43.2亿吨,同比增长1.2%,产量创历史同期... 0
-
02-07 18:50...我自岿然不动。正是由于我国粮食自给率高,粮食市场独立性较高,国内粮价受国际粮价影响较小,市场波动较小。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我国始终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笃定前行,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一直实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起到托市作用,稳定粮价,保护种粮农民收益。... 0
-
02-07 18:50...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央财政综合实施补贴、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支持粮食生产政策,精准发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地方党政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打通堵点卡点,开设农资物流绿色通道,确保农资及时到村到店到户,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充足的库存是保障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稳... 0
-
02-07 18:50...去年以来,国内粮价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主要是粮食丰收、需求疲软,粮食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最近两年来,国际市场粮价处于低位,尤其是国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跌到了此前高点的一半左右。伴随国际粮价大幅震荡,国内粮价也有波动。粮食价格过低,会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完善粮食稳价调控机制,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 0
-
-
02-07 18:40...不仅有助于解决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还能补充库存、优化供给结构,满足消费者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消费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今年全球粮食生产虽然受到疫情、极端天气影响,一些国家粮食生产受到干扰,但全球粮食市场供求宽松。据国际有关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粮食产量保持高位,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等粮食品种产量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0
-
02-07 18:40...苏伊士运河是亚欧非之间繁忙的海上大通道,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以运输原油、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为主,也少量运输粮食。作为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断航凸显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势必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影响,并间接影响世界粮价。但从目前来看,此次事故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有限。这是因为,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美洲... 0
-
02-07 18:40...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扩产提速,带动饲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带动玉米工业需求明显增加,玉米供需从阶段性过剩向供给偏紧转变,进口玉米显然有助平衡国内供给缺口。与此同时,去年国内粮食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粮食进口显著增加。适度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需把握好粮食... 0
-
02-07 18:40...近50个国家依赖这两个国家满足自身至少30%的小麦进口需求,其中26个国家逾半数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冲突发生以来,俄乌两国粮食和化肥出口受阻,对全球粮食稳定供应产生重要影响。从深层次看,世界粮食生产和布局很不平衡,粮食生产和出口国高度集中,而消费和进口国呈分散状态,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这种供需格局容易受疫情、地... 0
-
02-07 18:40...纯粹是子虚乌有。进一步看,虽然我国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但并没有掌握第一手粮源,而是主要从国际四大粮商采购二手粮源。我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并无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掌握粮食定价权。2020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炒作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中国作为粮食采购... 0
-
02-07 18:40...极端天气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不过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极端灾害天气的能力不断增强。夏粮生产克服“烂场雨”的影响,产量略减,仍居历史第二高位;早稻生产克服连续阴雨天气、高温干旱天气的轮番“蹂躏”,有望获得丰产丰收。秋粮在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遭遇极端高温、暴雨洪涝灾害侵袭,再加上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可... 0
-
-
02-07 18:40...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人口增长和膳食结构转型升级,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副食品消费快速增加,饲料粮需求大幅增长,有专家预计2030年粮食需求峰值将会到来。粮食供求结构性短缺成为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过去一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58亿吨,以饲料粮和油料进口为主。新的一... 0
-
02-07 18:40...优质小麦、大米供给不足,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弥补结构性短缺,调剂国内余缺。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共振之下,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面临诸多挑战。从粮食贸易量来看,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普遍增加粮食库存,积极鼓励粮食进口,全球粮食贸易量连续两年创新高,但全球粮食贸易量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为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0
-
02-07 18:40...进口是解决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看,2021年大豆进口量虽然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比重大幅增加,为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再加上我国大豆、玉米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 0
-
02-07 18:40...不仅会造成短期粮食价格大幅波动,还会影响长期的粮食产业布局,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麦、燕麦、葵花籽、油菜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俄罗斯是世界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世界小麦出口国、玉米出口国和葵花籽油重要出口国,有着“欧洲粮... 0
-
02-07 18:40...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性,远非简单的买卖成本所能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无异于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交予他人之手,将国家的命运置于不确定之中,这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放眼世界,那些忽视粮食生产、过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在面临粮食危机时往往束手无策,最终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粮食进口受到贸易摩擦、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 0
-
02-07 18:40...今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再现,我国多地水稻主产区遭遇高温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水稻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黑龙江五常市水稻大面积受灾。根据初步统计,今年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50万亩,其中受灾面积超过100万亩。五常市水稻播种面积占黑龙江省的十分之一、哈尔滨市的四分之一,水稻产量常年在100万吨以上。五常大... 0
-
-
02-07 18:40...粮食危机始终如影随形。极端天气、贸易保护主义和战争,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今年全球粮食供需总体紧平衡,但诱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因素再次出现。黑海粮食运输协议终止执行,乌克兰粮食再次退出全球粮食市场;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极端天气,一些粮食主产国面临减产风险;印度、阿联酋、俄罗斯等国禁止大米出口,全球大米供应稳定... 0
-
02-07 18:40...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然而,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农业现代化仍是突出“短板”,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国际市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产能更具特殊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 0
-
02-07 18:40...是因为水稻连续多年产大于需,稻谷库存较高,在中晚稻收购高峰期,新稻谷集中大量上市导致价格有所降低。粮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粮食安全,过高会“米贵伤民”,过低会“谷贱伤农”。为了保障粮价的稳定性,今年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引导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一方面,综合采用支持粮食生产、储备投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政策,遏制粮价不合理上涨,防... 0
-
02-07 18:40...2020年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下降,但进口总量仍然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我国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领域,进口大豆基本用于压榨生产食用豆油和饲用豆粕,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绝大部分豆粕进入了饲料领域。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粮食安全结构性矛盾突出,大豆进口面临... 0
-
-
-
本页Url:
-
2025-02-07-23:1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