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7 11:50...形成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法治都贯穿于中国改革事业之中。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的旗帜,到党的十五大与时俱进地把“法制”改为“法治”,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依法治... 2
-
10-01 22:30...他高度肯定了重庆师大文学院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多年来努力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由衷感谢各位专家对重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帮助与支持。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致辞。学校供图华龙网发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强调了重庆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深厚渊源,指出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 5
-
07-22 20:40...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倡导“学习运动”,强调全党同志要认真读原著,特别是五本著作,我们党出现了一个学习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与浓厚学风相反的是玩风。少数干部... 3
-
06-04 23:20...也不只是文字锤炼问题,它涉及到创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认识以及看待人生世界的眼光和态度,体现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在此过程中,阅读经典,从经典作家作品那里感受好的表达,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仅举几个小例子来谈谈看法。小说人物如何出场,每一位作家都有招数。重读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叹服于主人公吕纬甫出场的方式。用了数百字描述“... 0
-
05-05 06:20...类似的言论仍然存在。杜甫是唐代社会的一员,他对陶诗的评价未必能超越历史传统和时代共性。正是基于上述接受史背景,许多学者才不假思索地将颇亦恨枯槁理解为杜甫批评陶诗枯槁。粗检现存宋前典籍,枯槁常形容人或事物困顿憔悴,尚未见评价诗文的案例。直至宋代,人们才开始较频繁地使用枯槁一词评价文学创作,如许尹《黄陈诗集注序》:陶渊明、... 1
-
04-23 03:00...岂直为田家语耶?”“质直”“田家语”暗示南朝社会普遍认为陶诗质木无文。北齐阳休之编有十卷本陶集,却也不得不承认陶诗辞采未优。延至唐代,类似的言论仍然存在。杜甫是唐代社会的一员,他对陶诗的评价未必能超越历史传统和时代共性。正是基于上述接受史背景,许多学者才不假思索地将“颇亦恨枯槁”理解为杜甫批评陶诗枯槁。粗检现存宋前典籍... 0
-
-
02-15 21:10...《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第一版封面《共产党宣言》手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 1
-
08-15 11:10...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必须在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过程中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 5
-
04-11 16:00...列宁特别强调“依靠群众的主动精神”来捍卫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他在《在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毫不怀疑,依靠群众的主动精神,工人合作社一定能够把统一的莫斯科市消费公社真正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科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帝王将相、英雄人物,指... 23
-
04-07 23:20...又害怕人民的革命的主动精神”的摇摆性与两面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特别强调“依靠群众的主动精神”来捍卫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他在《在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毫不怀疑,依靠群众的主动精神,工人合作社一定能够把统一的莫斯科市消费公社真正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科学揭示了... 13
-
-
-
本页Url:
-
2025-02-20-18:0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