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7 17:40...扑面而来的是飞溅的木屑和一股股浓烈的樟木味道。9根千年巨型木头一字排开,气势恢宏,长达百余米,十几位工匠正热火朝天地忙着。这个工棚就是大国工匠郑春辉创作大型木雕组雕《京杭大运河》的工作室。这幅木雕作品由9棵500年以上的香樟木组成,将2500年历史、2700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浓缩到这一百多米的木头上。作品采用镂空雕、透... 0
-
11-16 04:30...、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承办。展览分为“南公封国”“楚祀八百”“惊采绝艳”3个单元,精选湖北地区5家重点博物馆的2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其中一级文物多达45件。展览以扎实的学术研究和最新考古发现成果为支撑,展现了曾、楚两个南方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瑰丽艺术,带观众领略中国古代辉煌的... 3
-
10-31 13:20...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其中一级文物多达45件。展览以扎实的学术研究和最新考古发现成果为支撑,展现了曾、楚两个南方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瑰丽艺术,带观众领略中国古代辉煌的青铜文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40多年以来,江汉平原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凸显了湖北作为长江文化关枢之地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出土文... 3
-
03-09 01:20...并称为“中华第一龙”。它由一整块黄绿色的闪石玉雕琢而成,弯成C字形,被认为是龙图腾的最初模样。对于玉C形龙的用途,左骏介绍:“有学者研究,认为它可能是绑缚在权杖或杆的顶端,用来进行祭祀活动。”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越绝书》记录:“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中国的传说时代开端就与玉相伴。到良渚... 0
-
03-04 19:20...盖上、腹部均饰有龙纹。2010年出土于稷下街道范家墓地。现藏临淄齐文化博物院,国家馆藏一级文物。与龙相关的临淄铜镜、镜范透雕四龙纹铜方镜战国时期铜镜。内区为对称的四“龙”纹。2007年出土于临淄区齐都镇国家村战国2号墓,当时共出土了形制相同、大小不一的三件,此为一。现藏临淄齐文化博物馆,国家馆藏一级文物。(左为铜镜实物... 1
-
02-23 23:30...南越王博物院院方曾展出的“齐鲁汉风”展出的山东临淄商王墓的一套组玉佩,其中一件玉饰件是双龙双凤中双凤位于正中间,两只龙在两边。临淄商王墓年代约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比南越王文王墓略早。而比南越文王墓时代略晚的江西海昏侯墓,有一件龙凤螭纹韘形佩,镂空雕刻龙、凤、螭三种动物,龙在左,螭在右,凤在上方,三者似乎没有主次之分。... 0
-
-
02-21 20:50...2万人的上限。2月12日,长沙博物馆入口处排起了长队,观众有序进馆参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摄身着彩衣的童子三五成群,有的耍狮、舞龙、举灯笼,有的敲锣、打鼓、放爆竹,有的树下对弈或游街,真是欢乐。长沙博物馆外墙玻璃上的大型“童子闹春”图色彩鲜艳,图案喜庆,格外“吸睛”。长沙博物馆典藏部负责人、副研究馆员刘莹说,这幅图... 0
-
02-20 01:20...广东省博物馆也是一座龙主题文物的宝库,以明清为多,如明正德白地绿彩龙纹盘、万历青花龙凤纹大盘,清康熙青花“鱼化龙”图板沿盘等。一些19世纪外商定制的银器上,也出现了龙形握柄。一件清代的银锤鑠赛龙夺锦摆件很有趣:龙舟窄长,头尾分别依龙头和龙尾之形,龙嘴部含有一颗“龙珠”,舟身外壁遍刻龙鳞纹。龙舟上载船手20名,其中14名... 3
-
02-01 07:40...广府龙舞源自隋唐时期祭拜南海神的习俗,后逐渐演变成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的助阵表演,成为人们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民俗,并逐渐流传至港澳地区,又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广府大金龙的龙头用竹、纸扎作而成,马脸、象额、鹿角、牛耳、虎眼、狮鼻、獠牙;龙身一般分为八至十二节,长的有数十节,龙节用竹篾扎成圆柱状,俗称“龙箍”,长约1... 2
-
12-10 07:20...洋尾村的“踏马迎春”是莆田涵江历史悠久的春节民俗活动,当天,孩子们脸画妆容,身着古装,骑马游乡,模仿进士及第、“状元游街”的场景,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向往,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图强,建功立业。东方廿五坎走进素有“小上海”和“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首先入眼的就是东方廿五坎,上下两层清水红砖砌近代建筑,沿河而... 0
-
-
-
本页Url:
-
2025-01-17-22:2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