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3 18:50...陕西勉县武侯镇一女子在房屋门口被一头野猪突然冲撞。事发时的视频画面显示,这名女子用长棍驱赶野猪时被扑倒,继而遭到撕咬,而旁边一位男子也在驱赶野猪时受到冲击。2月13日,华商网记者联系到了勉县公安局,工作人员介绍,事发时间为2月12日下午14时左右,当时野猪扑咬人后,从山上跑下来比较忙乱,又被村民围堵在村庄里,派出所民警... 0
-
02-13 18:40...派出所民警赶来将其击毙。据目击者目测,野猪有一百多斤重。随后,记者从勉县林业局了解到,这起事件中有两名村民受伤,其中一位男村民正在勉县医院进行治疗,另一位被野猪扑倒的女村民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后已转院至汉中市某医院。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说,县上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已经成立调查组,接下来县上也会派专人赶赴汉中去看望转院村民和安抚... 0
-
02-13 13:10...中国科研人员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累计获得近万次雪豹独立活动记录。图为2021年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雪豹影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中国科研团队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深入的雪豹种群数量评估。通过对不同质量且有代... 1
-
02-07 13:50...在公园内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则成片栽种了20棵秤锤树。此外,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市环境监测与应急中心等多个地点也栽种了多棵秤锤树,向市民展示该树种。“后续我们将开展定期跟踪,进行无干扰观测,记载回归引种秤锤树的生长、种子落地发芽生根、成苗情况,评估秤锤树在选择地点的归化能力。”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说。秤锤树又称... 0
-
02-06 09:20...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麋鹿在神州大地繁衍了数百万年,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1865年在北京南苑被法国人发现后,西方国家争相引入。20世纪初,因战争及自然灾害,麋鹿在我国本土灭绝。让麋鹿回家,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先后有38只麋鹿远渡重洋重回南海子... 1
-
02-06 04:10...麋鹿在神州大地繁衍了数百万年,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1865年在北京南苑被法国人发现后,西方国家争相引入。20世纪初,因战争及自然灾害,麋鹿在我国本土灭绝。让麋鹿回家,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先后有38只麋鹿远渡重洋重回南海子。得益于人工繁育、野化放... 6
-
-
02-03 14:10...是青藏高原乃至环喜马拉雅区域重要的明星物种。因为有它的存在,这些年跟雪豹同域分布的藏狐和兔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雪豹不管是从生态学上还是从保护生物学上,都有很大的综合意义。除此之外,环喜马拉雅区域也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雪豹这些年也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相关命题结合在一起。如此重要的旗舰物种如何保护?搭建监测体系、摸清... 0
-
02-03 14:00...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黑河湿地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保有国内较大数量的黑鹳繁殖种群和迁徙停留种群,甘肃张掖境内种群数量基本为400至500只。这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摄的黑鹳(资料照片)。近年来,张掖市通过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不断促进黑鹳栖息... 1
-
01-29 06:40...我省于1月初开启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山西省境内所有越冬水鸟及其重要的栖息地。调查地点覆盖壶流河、桑干河、介休汾河、沁县漳河源、洪洞汾河和运城等地共21个调查单元,其中,运城黄河沿线为本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的主要监测地。调查监测内容主要为水鸟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受干扰因素... 5
-
01-22 04:20...一群麋鹿正悠闲地踏雪嬉戏。一处水坑旁,麋鹿幼崽时而在水边奔跑,时而依偎在妈妈身边;体态丰腴的成年麋鹿或是饮水,或是四处瞭望。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白石头沟内,一群麋鹿在山间悠闲漫步,享冬日暖阳。许婷摄/光明图片白石头沟管理站站长苏日图告诉记者:麋鹿一般10月份开始换冬毛,现在它们身上已经套上厚厚的棉袄了。... 5
-
01-21 20:20...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数量调查结果。2021年,科研人员在野外开展雪豹调查工作。(受访对象供图)调查结果显示,在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1万余平方公里为雪豹潜在适宜栖息地,栖息地内雪豹种群平均密度约为每100平方公里0.9只,其种群数量约为1002只。“此次调查证实了进行大尺度濒危物种数量估算的可行性,为... 2
-
01-19 10:20...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单位科研人员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累计获得近万次雪豹独立活动记录。我国约有全球60%的雪豹栖息地,在全球雪豹保护分布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 3
-
-
11-21 17:40...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国家林草局部署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2023年11月20日09:27来源:中国绿色时报王爽宇[][][字号]11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四川成都召开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座谈会,立足新起点,着眼新要求,推出系列重大举措,一体化系统谋划大熊猫高水平保护和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国家林草局将着力优化大熊... 1
-
11-21 17:40...上百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在南迁途中突遇暴风雪,被困吉林长春,吉林省林草局组织野生动物救护部门第一时间对其开展相关救助工作。东方白鹳迁徙种群在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停歇休整。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暴风雪过后,大部分东方白鹳继续南迁,有11只因暴雪及体弱等原因被困在雪地里,救护人员将它们运回专业救助地救治。经... 1
-
11-20 16:00...“大熊猫的寿命有多长?大熊猫每天吃多少竹子?”不久前,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获奖代表采访团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家一路拍、一路问、一路听,感受大熊猫生活的点点滴滴。“大熊猫很可爱,我很喜欢。”中国国际电视台非洲分台首席平面设计师罗杰斯·萨巴纳拿出手机,拍下一张张大熊猫的照片,“这次来到大熊猫基地,让我更全面地了... 3
-
11-20 10:00...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蒋启明摄在“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部分,白皮书指出,西藏... 2
-
11-19 11:30...占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总数量的71.89%。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监测队员杨文刚、曾永兵在牛头山开展野外调查时,曾在一天之内目击3只野生大熊猫。从“难以相见”到“频繁相遇”,这背后是显而易见的保护成效。“我们在一些区域开展的大熊猫DNA个体识别表明,各区域的个体数量都有所增加,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也是可遇见... 1
-
11-16 01:20...1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呈现出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的良好态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朱鹮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朱鹮在上世纪一度销声匿迹。1981年,我国专家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7只野生... 3
-
-
11-14 22:10...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级物种。2009年起,我国禁止科研捕捞野生中华鲟,在此情况下,三峡集团生物多样性中心率先突破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近年来,该中心系统开展了中华鲟亲鱼性腺发育调控、营养强化、规模化培育、亲鱼康复及保活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以子二代中华鲟为主、年龄梯队完备的人工种群梯队,完善了鱼类早期... 4
-
11-10 22:50...才在秦岭深处——陕西洋县的八里关姚家沟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身影,国际社会也把朱鹮生存的最后希望寄托于中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国开启了拯救、保护朱鹮的艰辛历程。从驻扎大山深处,“朱鹮在哪,人在哪”,到人工繁育、野化放归,从朱鹮经常活动的稻田不准使用农药化肥,到开展绿色水稻项目,40多年来,一代代守护者一边尽心保护一边改善... 4
-
11-07 12:30...藏野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身体强壮、四肢有力、擅长奔跑、身姿优雅,主要生活在高寒荒漠地带。其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身上的毛发以红棕色为主,躯干两侧毛发颜色有着明显的分界线,胸腹部、四肢的毛色则为污白色。藏野驴的脑袋比较短,嘴巴圆钝为黑色,耳朵较长且十分灵动,日常自由转动非常灵活。藏野驴脖颈处的鬃毛也是短而直立的,呈... 1
-
10-31 09:00...我们园区内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长至约60只,且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 14
-
-
-
本页Url:
-
2025-02-15-13:04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