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 流传 21年(始于2003年), 1095, 104, 76
《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同道影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长沙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杨猛等主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当中的二三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对于中国,则是风云变化的几十年。在这当中,中国自二次鸦片战争后,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其中,中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走向了民国;新思潮开始传来,旧制度渐渐走向衰退。千疮百孔的中国也正向着更光明的明天前进着。
在这二三十年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许多亦正亦邪的人物,慈禧太后(吕中 饰)、李鸿章(王冰 饰)、袁世凯(孙淳 饰)、孙中山(马少骅 饰)等他们被记载在历史课本里,和中国的历史相挂钩。借由这部剧,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那个时代,那个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时代。前路虽然艰辛,但我们也正一步步向前迈进。
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历史上的翁同和的思想其实也很新,他可以说是维新变法的第一导师,不像剧中所演的那样保守和心胸狭窄,为一己之私利与李鸿章争斗。《走向共和》有贬低翁同和抬高李鸿章之嫌。《走向共和》为翻案而翻案,为了突出李鸿章而设计的对立面翁同和,被简单化脸谱化,成为伪君子真小人的反派人物。《走向共和》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一个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李鸿章;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的李鸿章;一个首倡洋务、虚心向西方学习的李鸿章;一个力图挽大厦于将倾的李鸿章;一个含诟忍辱,挣扎奋斗的李鸿章;一个奉行经世致用、埋头苦干数十年却终免不了悲剧性命运的李鸿章。
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风光地过她六十岁生日,李鸿章担心日本扩充海军渐成威胁,想加强北洋水师的实力,设"海防捐",又找洋人借钱,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得搞了一次令人心酸的演习。中国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受命签定《马关条约》,在日本遇刺大难不死,虽然为国力争,但从此背着汉奸恶名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UfqiClsc
中国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兵败之后,朝廷决定训练新兵,袁世凯由于有勇有谋而取得朝廷重臣荣禄的信任,开始在天津郊外小站练兵,经营政治资本。
----
智障禅师 , 2008-06-12 15:17:43
很明显,导演和编剧都不想去戏说历史,甚至连演义都不屑。所以,他们负责任地让历史剧很公允!
ricky , 2012-02-29 20:12:20
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即使把电视电影一起排名,我也把它排在霸王别姬活着前面
----
般若婆罗密, 2006-02-15 22:38:39
《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
算来我什么资格评价这部电视剧,因为我总共只看了前40集,并没看完。但即使是这40回我也看得很不容易,是陆陆续续从天网下的。没能用其他方式看的原因想来您也知道:因为它被禁了。
在这部电视剧里,慈禧太后、李鸿章、康有为,甚至袁世凯的形象以及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的描述都与我们从官方的教科书和学术书籍或刊物中得来的印象相差极大。但如果要说历史的真实,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部电视剧。
片中的李鸿章无疑是被着力塑造的人物,不同于以往的卖国贼形象的是,这里的李鸿章是一个讲求实干,精于世故,老成谋国,苦苦支撑国事的偏于正面的形象:他为北洋水师的军费与朝中以翁同龢为代表的不解时艰、唯尚空谈的清流派争斗;耍了手腕,但顾全大局去争取本来敌视他的南洋大臣张之洞;视满朝的非议诋毁如过耳云烟;马关和谈时尽其所能与日本人周旋(看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甚至把自己在日本被刺后治疗所需的医药费都当作筹码,他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那一段拍得最为震撼,当然,也最让每个国人痛苦);戊戌变法时聪明地自保赴欧考察而不参与帝后之争;义和团运动时一言看破慈禧意图而联合张之洞不奉上命,力求东南自保以为国家保存实力;但在签订辛丑条约这种找骂不讨好的差事找上头时又走向前台与列强周旋(剧中在正式签字时李鸿章拦住了一起主持议和的庆亲王,而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说:王爷还年轻,这种要背千古骂名的事还是由我这老朽担当了吧。)。
在我看来,剧中的李鸿章是一个智者,他处在那种历史条件之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苦心维持时局;他也是一个有着高明手段的政治家,在外交、内政、经济、军事、管理等各方面都显示出自己的天才;而且,他还是一个实干家,他洞悉官场的一切潜规则,并不把事情简单化地划分为正确的或错误的,而是看到自己要达到的效果后使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去做:所以他虽然不喜欢还是去结交李莲英,在朝廷的谕旨与自己的判断冲突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又不正面对抗谕令,最后的事实却总是证明他是对的。
在这部剧中,不仅是李鸿章,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也并不是我们以前想象中的那样昏聩,无能。须知他们能从布衣爬到极高的地位必然会有相当的才能,慈禧对义和团的看法是:“你以为我看不出他们那种刀枪不入是骗人的?可那一条条汉子是真的,用好了他们就能对我有利”;而袁世凯在管理按辛丑条约规定不准中国军队设防的天津时居然想起引进警察制度,让原以为可以在天津横行无忌的列强必须收敛自己的行径。当那一队留着长辫,却配备着标准的近代警察装备的士兵跑步入场时,那两个洋人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那帮签条约的怎么会这么笨,这么重要的一条都没想到。”
“不是他们太笨,而是袁世凯太狡猾了”
看过张岱的《西湖梦寻》(抑或是《陶庵梦忆》?不好意思记不清了)的朋友应该记得里边有一段提到贾似道指挥救火的场景,张岱的评价就是:贾虽是奸相,但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段可以与我上文提到的袁世凯的事对照着看一下。
总结:走向共和最大的贡献是更新了国人久已被禁锢的历史观和思维方式,构造的人物摆脱了过去脸谱化,程式化,正邪一看即知的窠臼,使历史人物比较丰满的呈现于观众面前,还历史以真实,是难得的佳作。某位朋友在标签中将这部电视剧称为“中国电视剧之最”,我认为直至现在为止,它配得上这个赞美。
有点不足的是甲午海战那一部分,明显的偷工减料,而且减得很严重,也许是经费不足,也许是编导觉得具体战争过程对这部电视剧而言并不重要,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得了。
本来想认真评价一下这部电视剧,却发现仅一个李鸿章就写得够长,看来只好分开来评了,不过对一部长达59集的煌煌巨制而言,只用一篇文章写也是不公平的,想到这,我也就心安了。
🗄️ 资源下载阅览播放
https://www.hebeilaibang.com/bf-489-1-1.html?utm_source=ufqiclsc
http://m.xdgys.cc/play/122122-1-1.html?utm_source=ufqiclsc
https://www.idy661.com/zouxianggonghe/p-1a1jtw.html?utm_source=ufqiclsc
🧑🤝🧑 作者职员演员
👨👩👧👦 人物角色关系
→ 演员: 王冰
→ 演员: 吕中
→ 演员: 马少骅
→ 演员: 孙淳
→ 演员: 李光洁
→ 演员: 杨猛
📝 其他相关内容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