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6 20:40...从前期的20%-40%提高到了目前的60%-80%,并在自然环境下能正常开花并产生了二代苗。回归种苗产生二代苗,建立稳定的回归居群,是回归成功的重要标志。”5月23日,与会人员一行来到紫纹兜兰野外回归就地保护监测点进行调研,现场,兰科中心副主任王美娜介绍道。作为深圳本土野生植物中的“明星物种”,紫纹兜兰及其所在的兜兰属... 2
-
12-01 11:20...广西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在苏铁类植物的生存现状调查、就地保护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从1997年开始开展苏铁类植物抢救性迁地保护工作,建立了苏铁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现已保育各类苏铁90多种,苗木数量达4万多株,且每年育苗增长5000株以上,规模位于全国前列;建成全国... 0
-
11-06 23:00...计划近期启动实施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环境品质提升和白云山南入口城市界面2个项目。10月28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官网挂出了《关于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环境品质提升等2个项目建设方案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征求意见”)。广州市民可在11月10日前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反馈意见。■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白... 1
-
11-06 18:40...他们就于巡林期间发现了一片疑似紫纹兜兰的植物,便时刻留意着这片特殊的植物,终于在今年10月紫纹兜兰花开季节看到了绽放着的“紫霞仙子”。此次发现的紫纹兜兰处于离人为活动区很远的隐秘地区,分布于林下溪谷溪流旁,有2个小群落,分别有9株、2株,共11株,且每个小群落均有1株正值盛花期。卢曼表示,银瓶山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 2
-
11-01 10:20...公园工作人员就在巡林期间发现了一片疑似紫纹兜兰的植物。在那之后,工作人员便时刻留意着这种特殊的植物,终于在今年10月紫纹兜兰花开季节看到了绽放着的“紫霞仙子”。绽放在岩石边的紫纹兜兰(央广网发广东省林业局供图)银瓶山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现记录植物1407种、鸟类105种。此次发现的紫纹兜兰处于离人为活动区很远的隐秘... 3
-
10-29 23:40...PakistanandBangladeshhadanexcursiononprotectionofChina'ssmallcetaceansinWuhanandShishou,Hubei.鲸类的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协作。10月19日至21日,来自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和... 3
-
-
10-24 15:20...受人类渔业活动的影响,加上栖息地的损失,伊洛瓦底江豚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自2004年起,伊洛瓦底江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鄱阳湖的长江江豚跨省迁地保护行动。高宝燕摄1249!惊艳国际专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0年,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出台,2021年“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正式启动。根据... 4
-
08-11 21:30...广州收集培育的73种兰科植物与阴生植物一一登场。其中广州自主培育的兜兰“绿美”,以及近两年植物科研工作者发现的新物种白花盾叶苣苔和狭叶紫薇也再次惊艳亮相,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依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云溪植物园在系统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技术和创新利用研究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植物科普的广阔平台。云溪植物园将岭南园林... 4
-
08-08 08:00...“苦苣苔科,A棚的;兰科,E棚的……”只见她熟练地拿起封装袋,快速精准地辨认出植物科属并交给相关负责同事。“针对不同类群的植物,我们设置了多个温室,并由专门的保种责任人来管理,像我就是B棚的责任人。”杨蕾蕾介绍道。修剪枝叶、浸泡药水、配土、上盆、编写编号……盛夏的温室内湿热难耐,为保证成活率,杨蕾蕾流利地完成系列操作,... 2
-
07-24 11:30...“4月初,极度濒危的灰干苏铁在仙湖开出了全世界唯一的雌球花。”从事苏铁类植物收集工作的龚奕青博士兴奋地说,今年,在苏铁保育上还有新进展,将开展两种极度濒危野生苏铁的回归。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仙湖植物园已迁地保护了4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还拥有另一个“国字号”——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争创... 0
-
07-22 04:40...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其中就有来自天鹅洲的“放放”和“闺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蔡... 0
-
07-19 19:20...提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全域统筹”的空间布局,构建国家植物园、区域植物园、乡土植物园三个层级为内核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属全国首创,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提供广东方案。深圳所属的珠三角城市群,是全省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核心力量。《规划》彰显深圳科技创新、产业共融、社会力量以及自然教育等示范引领... 3
-
-
04-18 02:40...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贺然:目前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对标世界一流植物园,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27年,国家植物园各项水平全面提升,核心功能趋于完善,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引领全国植物园高质量发展。第二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提升科研水平为植物保护发展提供... 20
-
05-30 22:10...建立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南岭山地等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以及潮汕—南澎列岛海域等7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行动计划》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近年来,广东各部门严密部署,扛牢职责,联动打出“组合拳”,一张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越织越牢。全省各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生... 14
-
09-23 01:10...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进一步构建迁地保护网络和科学研究平台,推进植物资源利用,建立健全科普宣教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园林园艺水平,大力弘扬国家植物园文化。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年将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 2
-
09-03 07:30...在湖北宜昌,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转运中华鲟准备放流。新华社发(杨东摄)江水潺潺,江豚戏水。今年4月24日,在长江洪湖江段,来自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成功放归进入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处长吴建平表示,把江豚野化放归,是推动迁地群体重新回归长江... 2
-
07-05 19:10...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近年来为了留住那一抹“长江的微笑”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与繁殖方面共同发力对江豚实施最严格保护和管理措施江豚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2021年7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里,一对江豚母子在水中游弋。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根据农业农村部2月28日公布的2022... 4
-
05-25 21:40...两头放归长江湖北新螺段,两头放归长江石首天鹅洲。这是中国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实现迁地保护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的野化放归。科研人员采取无线电自动追踪系统,也就是给江豚穿戴有无线电信标的背心,再通过声影像辅助观察系统以及移动式的手持无线电定位跟踪、目视观察、拖曳式实时被动声学和无人机等方式对江豚进行不间断的追踪。4月28... 9
-
-
05-25 21:40...两头放归长江石首天鹅洲。这是中国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实现迁地保护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的野化放归。科研人员采取无线电自动追踪系统,也就是给江豚穿戴有无线电信标的背心,再通过声影像辅助观察系统以及移动式的手持无线电定位跟踪、目视观察、拖曳式实时被动声学和无人机等方式对江豚进行不间断的追踪。4月28日,科研人员监测到长江新... 13
-
05-25 20:50...两头放归长江石首天鹅洲。这是中国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实现迁地保护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的野化放归。科研人员采取无线电自动追踪系统,也就是给江豚穿戴有无线电信标的背心,再通过声影像辅助观察系统以及移动式的手持无线电定位跟踪、目视观察、拖曳式实时被动声学和无人机等方式对江豚进行不间断的追踪。4月28日,科研人员监测到长江新... 8
-
05-19 21:10...生活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4头江豚中,两头5岁的雄性江豚因此前接受了两年的适应性训练,已基本适应长江自然水域生存环境,被直接放归至长江干流新螺段。另外两头江豚,分别为13岁的雄性和5岁的雌性江豚,需先在围网内接受一段时... 11
-
05-18 08:00...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实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繁衍、输出迁地保护长江江豚近百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规模的快速增长... 11
-
-
-
本页Url:
-
2025-02-16-18:0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