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7 04:30...更需要用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基的大历史观来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突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其他所有范式,为我们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看作一个充满内在联系、完整统一的大历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架构与内在支撑。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唯物史观所构建的彻底的、抓住历史本质... 3
-
12-23 06:00...信心来自哪里?从经济结构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从更深层次的历史纵深看,信心还来自我们党长期以来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历史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得以... 0
-
11-29 20:40...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私掠船制度密不可分。私掠船制度的实质是国家支持的海盗行为,其背后充斥着丛林法则的强盗逻辑。海上私掠文化起源于英国,美国潜移默化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三是与英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的博弈以及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掠夺。美国建国后即开始走对外扩张之路,其先是利用门罗主义将美洲视为其势力范围,并不断通过... 0
-
10-18 17:30...人情练达即文章。文艺的一切创作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人民。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才可放飞想象的翅膀。关在象牙塔里只会“把指甲盖绞出水来”,让文艺灵感与创作激情成为“枯竭的溪水”。扎根人民、贴近基层、走进人间烟火,才能寻找无穷无尽的文艺创作素材。如柳青蹲点皇甫村14年创作《创业史》,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深入了解,让笔触下的... 2
-
09-09 18:10...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治志等人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突破了长期以来高柔性和高强度不可兼得的原理性瓶颈,实现了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该特性能够在-80℃到+80℃的宽温域内保持,同时该金属合金在大应变下仍具有出色的抗疲劳特性... 6
-
09-09 18:10...准确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实践观和历史观。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使马... 15
-
-
07-24 08:50...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始终明确热爱伟大祖国,必须做到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需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忠诚。坚持正确历史观,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欲知大... 0
-
05-28 03:30...通过对珍贵历史文物的考古发掘与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先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审美取向等,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但是,郑茜在调研中发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博阐释和宣教实践,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难点和堵点,急需通过相关政策加以疏通引导。如果把藏品当作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 7
-
05-02 21:50...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冬丽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题授课。李学锋指出,山东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开讲了”活动,是一次理论学习班、业务培训班和课程推广班,有利于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完善铸牢中... 6
-
04-11 08:00...当地教育部门的反应还算迅速,但这远远不足以回应公众的质疑。网上流传的试题资料显示,涉事文章《杜鹃花落》以一名侵华日军的视角展开历史讲述,且文章中对战争场景的描写过于突出侵华日军的“人性”和“复仇”,而对抗击敌人的八路军在表达上则涉嫌歪曲、丑化。有小部分声音认为,文学创作应有艺术加工的自由,不过,在绝大多数网友看来,无论... 0
-
02-10 19:10...他们想采访普京的大量申请都被拒绝了。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月7日表示,俄罗斯其实收到了很多要求采访普京总统的请求,卡尔森称没有西方记者想要采访普京是“不正确的”。除此之外,俄方认为卡尔森是一个“不亲俄也不亲乌”的人。“卷入全球战争违反常识”在采访节目中,普京“警告”说,在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是“不可能的”。他也坚称,俄罗... 4
-
09-16 20:10...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该书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生态观和民主观。可以说,通过对这些根本问题的阐释,讲清讲透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刻地... 5
-
-
09-03 00:10...运用大历史观,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发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认为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毛泽东从大历史观出发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原创性地提出了人民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 3
-
07-05 03:20...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怎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中国人为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回眸中华民族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懈奋斗的历史,大体上经历过五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洋务运动。这次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高潮,以甲午海战失败而告终。第二次高潮,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提出“实业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高潮。... 5
-
07-01 04:20...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大历史观是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 8
-
06-28 17:30...他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就是引导和培养他们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逐渐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合格人才。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必... 7
-
06-09 11:30...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被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成为时代性主题,体现了解答“历史之谜”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实世界运行形势的深度勾连,彰显了“人的解放”主题的阶段性实现,明确了为争取人类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对人类历史整体性的存在状态、活动方式以及实现解放... 26
-
05-29 16:10...旨在为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而反思世界历史的意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被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成为时代性主题,体现了解答历史之谜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实世界运行形势的深度勾连,彰显了人的解放主题的阶段性实现,明确了为争取人类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对人类历史整体性的... 19
-
-
03-28 14:50...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 32
-
03-28 13:20...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 23
-
03-27 14:20...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17
-
03-27 12:20...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这鲜明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 28
-
-
-
本页Url:
-
2025-02-10-18:3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