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4..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24-04-11 , 11438 , 2422 , 47

听音频 🔊 . 看视频 🎦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4



过了一年,康有为便抱着未遂之志死在青岛了。
还宫希望破灭了,陈宝琛这一伙泄了气,罗振玉这边又活跃起来。一九二六年三月,当我正因北伐军的迫近而陷入忧虑之际,溥伟派人从旅顺给我送来奏折和致罗振玉的一封信,说他已和日方官绅接洽好,希望我迁到旅顺去住,   “先离危险,再图远大”,“东巡西幸亦必先有定居”。我因为对罗振玉的闲话听得多了,已经对他有些不放心,不过我对溥伟的印象颇好。
  我到天津不久,溥伟从旅顺跑来给我请安,这位初次见面的“恭亲王”,向我说了一句很令我感动的话:“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
我看了他劝我到旅顺的信,自然有些动心。因为他通过了罗振玉来劝我,所以我对罗的怀疑也消除了不少。后来,北伐军占领了武昌,北方军队全线动摇,罗振玉更向我宣传革命军全是   “洪水猛兽”,“杀人放火”,倘若落在他们手里,决无活路。
  我听了这些话,已经决定随他去大连了,但由于陈宝琛的劝告,又决定暂缓。陈宝琛从日本公使馆得到的消息,事情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悲观。我观望了不久,果然,国民党的清党消息来了,蒋介石在成批地屠杀被指做“洪水猛兽”的共产党人,在这前后时间里,还接二连三地传来了英国军舰炮轰南京,日本出兵山东,阻挡南方军队北上的消息。
  这些消息让我相信了陈宝琛那伙人的稳健,觉得事情确不像罗振玉这伙人说得那么严重。蒋介石既然和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一样的怕洋人,我住在外国租界,不是和以前一样的保险吗?
 

  “还宫”和“出洋”这两派人的最终理想,其实并不矛盾,他们是一致希望复辟的。

-loading- -loading--loading-


陈宝琛这一伙人在还宫希望破灭之后,重弹起“遵时养晦”的老调,主张采取“静待观变”的政策,但是他们在“联日”方面,也并非反对罗振玉那伙人的主张。例如一位南书房行走叫温肃的遗老(张勋复辟时做过十二天的都察院副都御史),曾上奏说,“陈宝琛有旷世之才,与芳泽甚密”,“行在”设在天津,可由陈与芳泽就近联系“密商协助饷械,规定利权”,以“厚结外援,暗树势力”,“津京地近,往返可无痕迹”。
  有一个比温肃更讨厌罗振玉的张琨(前清顺天府文安县知县,候补知州),他对于出洋之所以不太支持,原因不过如此:“出洋如为避祸,以俟复辟转圜则可,若再以彼道义之门、治平之范,弃其学而学焉,则大不可也”。可见他并不完全反对罗振玉的出洋理由。甚至陈宝琛也曾一度让步说,倘若非要出洋不可,只望我选可靠的扈从人员。
  原来问题的真正焦点,还是在于反对罗振玉这个人。现在我能记得起的最坚决反对出洋的遗老,是极个别的,甚至也有人说过“日本推利是图,不会仗义协助复辟”的话,他们认为复辟只能放在“遗臣遗民”身上,在他们的遗臣遗民里,是要把罗振玉剔除出去的。
两伙人既然不是什么主张、办法上的争执,而是人与人的争执,因此在正面的公开条陈议论之外,暗地里勾心斗角就更为激烈。在这方面,罗振玉尽管花样再多,结果仍是个失败者。

UfqiLong

有一天,罗振玉得到我的召见允许,到我的小召见室里来了。他拿着一个细长的布包儿,对我说:


  “臣罪该万死,不当以此扰乱天心,然而臣若为了私交,只知隐恶扬善,则又不忠不义。”
  “你说的什么呀?”
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只见他慢慢腾腾,就像个老太监洗脸梳头似地,动手解那个包儿。包儿打开了,里面是一副对联,他不慌不忙地把它展开,还没展完,我就认出来,这是我写给陈宝琛的。
  “臣在小市上发现的宸翰御墨,总算万幸,被臣请回来了……”
那时我还不知道,罗振玉这些人一贯收买敌对者的仆役,干些卑鄙的勾当,我只想到陈宝琛居然对皇上的   “恩赐”如此不敬,居然使我的御笔摆到小市的地摊上!我心中十分不快,一时烦恼之至,不知说什么是好,只好挥挥手,叫罗振玉赶快走开。
这时陈宝琛到北京去了。胡嗣瑗知道了这件事,他坚持说,这决不是陈宝琛的过失,他不相信陈家的仆人敢把它拿到小市上去,但又说陈家的仆人偷出去卖倒是可能。至于不卖给小市又卖给谁?为什么会到了罗振玉手里?他却不说出来。在我追问之下,他只说了一个叫我摸不着头脑的故事。
  “嘉庆朝大学士松筠,皇上必能知道,是位忠臣。松筠的故事,皇上愿意听,臣就讲一讲。嘉庆二十四年,仁宗睿皇帝要御驾巡幸出关,大学士松筠知道了,心中不安,一则仁宗圣躬违和,如何能经这番奔波?
  另则和珅虽然伏诛,君侧依然未净,只怕仁宗此去不吉。松筠心中有话不能向上头明说,只好在奏折上委婉其词,托词夜观天象,不宜出巡。仁宗阅奏大怒,下谕一道,说自古以孝治天下,朕出关祭祀祖宗,岂有不吉之理?
  因此松筠夺官,降为骁骑校。   仁宗后来在热河行宫龙驭上宾,宣宗(道光)即位还朝,一进西直门,看见了松筠,带着兵了设街,想起了松筠进谏大行皇帝的那些话,明白了话中的含意,才知道这才是忠心耿耿的重臣,立即官复原职……”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说到这里,胡嗣瑗停住了。我着急地问:
  “你说的什么呀?这跟陈宝琛有什么关系?”
  “臣说的是陈宝琛,跟松筠一样,有话不好明说。”
  “那么我是仁宗还是宣宗?”
  “不,不……”
胡嗣瑗吓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我不耐烦地说:
  “你是个干脆人,别也学那种转弯抹角的,干脆说吧!”
  “嗻,臣说的陈宝琛,正是忠心耿耿,只不过他对上头进谏,一向是迂回的,皇上天直聪明,自然是能体察到的。”
  “行啦,我知道陈师傅是什么人。”
我虽然还不明白松筠的故事的含义,也乐意听胡嗣瑗说陈师傅的好话,至少这可以除去那副对联所引起我心里的不舒服,但愿它真是贼偷去的就好了。
罗振玉经过一连串的失败,特别是在后面将要讲到的另外一件事上,更大大失掉了我的信任,他终于在一九二八年末搬到旅顺另觅途径去了。
这里暂且不叙遗老们之间的争斗,先谈一谈使我留津而不想出洋的另外的原因,这就是我对军阀的希望。


(未完待续, To be contd)
 

朋友圈的风景:美妙时光美景风光:山河湖水人文城市-20

+罗振玉 +陈宝琛 +松筠 +出洋 +末代皇帝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10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9:第二章我的童年-3:帝王生活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3:丁巳复辟-3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7:内部冲突-3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2:三岔口上的抉择-3

      48.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3:由使馆区到租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49.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3:由使馆区到租界-2

      50.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0: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3:由使馆区到租界-3

      51.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52.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2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3 53.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3

      🔴 54.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4

      55.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5: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56.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5:我和奉系将领之间-2

      57.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5:我和奉系将领之间-3

      58.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6: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59.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6:谢米诺夫和小诸葛-2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7:东陵事件 60.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7:东陵事件

      61. 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上-21:第四章天津的行在-8: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智能推荐

    + 蜂鸟 蜂鸟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