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风”传承,打破圈层(“融”观中国)..


“国风”传承,打破圈层(“融”观中国)

听音频 🔊 . 看视频 🎦

... 2024-04-01 18:30 .. 李右溪的“意外”有着深厚的粉丝基础。
    如今,“国风”成网友追捧的新潮流。
    某视频平台做过统计,创作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博主有40多万人,古风民乐、传统工艺、非遗传承等视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最近,在北京读本科的王鑫迷上了《长安三万里》《山海经奇》等影片,“抖音”上的唢呐演奏、打铁花、漆扇制作、核雕工艺等推广非遗的作品,也成为了她的“下饭神器”。
    “每次看到这些视频,都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们这么美、这么有趣,背后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每次浏览,都会有很大收获.”
    王鑫说。
    “国风”视频走红,从线上火到了线下。
    不久前,江苏苏州的马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被“种草”了一款“新中式”穿搭,她刚开始穿着针织毛衣配马面裙出门时还担心会不会有些另类,没想到外面这么穿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甚至穿着汉服逛街。
    “以前很少有人穿汉服的,现在大街上却随处可见,可见汉服是真火啊。
     .. UfqiNews 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这个被吐槽最“冷门”的专业逐渐引起关注,很多网友留言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
    “商朝人一次狩猎上百头的秘诀”“在草丛里看日落,顺便造了个字”“甲骨文的情书什么样”……艰深晦涩的内容,被李莹转换成通俗化内容,短平快地到达受众,让外行能听懂,内行有收获,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这个专业知识普惠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扩展影响的过程.
    网友和博主之间,虽隔着方寸屏幕,但短视频中透露出的文化深情,一点也没有隔阂.
    随着传播新技术、新平台的不断发展,古文字被赋予崭新的活力,让更多人看到“冷”专业背后的“热”魅力和真价值.
    直观的体现是,曾经似乎被年轻人所遗忘、在图书馆被里束之高阁的古代文化正出圈成为网红,过去在故纸堆中枯燥的甲骨文也摇身变为网友求知若渴的对象.
    这些在线呈现、吸引广大网民凝视的甲骨文无疑是永恒的,其记录历史、穿越时空,具有经得起时间磨洗的力量,以具象形态承载着中.. 03-25 07:20 8

...李右溪的求学经历也印证了这门学问的冷门程度.
    在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甲骨文的老师只有陈年福一位,那一届只招了一个学生,就是李右溪.
    学生人数少,课堂就设在导师陈年福家的客厅里.
    李右溪每周踩着单车去上课.
    上课前,陈年福会给学生们泡上一壶茶,备点水果、零食.
    随后,他把甲骨的拓片投到电视屏幕上开讲,学生几人则坐在对面沙发上听讲.
    导师推荐李右溪读郭沫若的《卜辞通纂》.
    这本书里是竖版、手写的繁体字,初读者常常无从下手,最开始,读一页就得花一个下午.
    好不容易把里面每个字都认全了,连在一块,又不明白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段时间,李右溪边看书边查资料,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甲骨文是商朝史官刻在龟甲与兽骨上专门给王室占卜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汉字的源头.
    相比入门的“苦”,探寻这些汉字“如何被造出来的过程”就像破案,李右溪觉得“太有意思了”——每个汉字.. 04-22 03:50 2 ..UfqiNews

本页Url


👍5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智能推荐

     


    + 语法 语法
    AddToFav   
    常在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