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 8043 , 116 , 143
[编按: 转载于 夜班书屋官网, 2020-04-10. ]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由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0年创作的小说,该书是赫尔克里·波洛系列作品之一,同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
该作最早由英国柯林斯犯罪俱乐部于1934年1月1日出版,美国达德米德公司则于同年稍后于美国发行,书名为《加莱车厢谋杀案》。
本书被广泛的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杰出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为电影、舞台剧。讲述了比利时籍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在叙利亚阿勒颇为法国军队侦破一起内部案件后,发生的各种故事···
比利时籍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在叙利亚阿勒颇为法国军队侦破一起内部案件后,搭乘金牛座快车(Taurus Express)前往土耳其的斯坦布尔(Stampoul,即现今的伊斯坦布尔),并打算从那里转车返回欧洲。
在他搭乘的这节车厢中,除了波洛本人外,只有两位英国旅客,其中一个是驻印度的英军军官,而另一个则是位面容端庄的小姐 ,这两名乘客似乎非常熟络,互称对方为阿布斯诺特上校和玛丽·德本汉小姐,二人在餐车中聊了很长时间,随后便返回了包房。
当晚,当列车在土耳其科尼亚停靠,波洛下车到月台上散步,无意中听见阿布斯诺特上校与德本汉小姐起了争执,他觉得这两个人的话语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太过在意。
----
内容目录
----
第一部 第一章 一位重要的旅客
第一部 第二章 托凯琳旅馆
第一部 第三章 波洛拒绝接受
第一部 第四章 深夜的叫声
第一部 第五章 罪行
第一部 第六章 一个女人?
第一部 第七章 尸体
第一部 第八章 阿姆斯特朗拐骗案
第二部 第一章 列车员
第二部 第二章 秘书
第二部 第三章 男佣人
第二部 第四章 美国老太太
第二部 第五章 瑞典太太
第二部 第六章 俄国公爵夫人
第二部 第七章 伯爵夫妇
第二部 第八章 阿巴思诺特上校
第二部 第九章 哈特曼先生
第二部 第十章 意大利人
第二部 第十一章 德贝汉小姐
第二部 第十二章 德国女佣人
第二部 第十三章 证词摘要
第二部 第十四章 凶器
第二部 第十五章 旅客的行李
第三部 第一章 谁
第三部 第二章 问题
第三部 第三章 启发性的几点
第三部 第四章 护照上的油迹
第三部 第五章 公爵夫人的教名
第三部 第六章 再次会见上校
第三部 第七章 玛丽·德贝汉的身份
第三部 第八章 更加出乎意料的发现
第三部 第九章 两个结论
----
作者简介
----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UfqiLong
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
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6年,她以85岁高龄永别了热爱她的人们。
----
评论
----
Lutitia@豆瓣网, 2007-03-29
有一种愉悦叫被尊重
我读过的侦探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加莎的。而其中又以《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为最爱。只所以喜欢阿加莎的作品,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读其它侦探小说而无法得到的愉悦。
....
不过读阿加莎的作品就完全不同了。你不必花费心思去猜测侦探做了怎样的调查,作者会把侦探的每一步调查以及他所获得的证据都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和侦探一同去破案。我觉得每次我读阿加莎的作品时都会不自觉的参与其中。作者不在专业知识,调查情况或证据为难读者,尽量弥补读者在阅读上的劣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考的平台。
不在调查等问题上做文章,而是真正做到了情节的曲折离奇,而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根据情节的发展和证据的逐步增多,去猜测、去思考,得出结论又推翻自己的结论,然后再继续猜测、思考……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